潘喜露 林巖 張云 李燕梅 王海燕 陳曉燕


【摘要】 目的 探討PDCA循環在全院復用器械基數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實行PDCA循環法管理復用器械包前各科室復用器械包基數4658件作為對照組;2015年7月~2016年
6月實行PDCA循環法管理后復用器械包基數6819件作為觀察組, 并對本院復用器械包基數管理中存在問題, 以及實行PDCA循環后對復用手術器械的管理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盤點各科基數符合率為97.65%, 高于對照組的88.6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器械遺失夾入布料發生率為0.660%, 低于對照組的1.88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PDCA循環法管理在全院復用器械中的應用, 能有效降低器械遺失發生率、提升科室基數符合率;有助于推進全院復用器械規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管理, 并有助于建立持久有效的質量控制機制。
【關鍵詞】 PDCA循環;全院;復用器械;基數;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28
本院是一家三甲綜合民營醫院, 消毒供應中心(CSSD)采用集中管理模式, 承擔全院所有重復使用器械的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發放的工作任務, CSSD不僅保障無菌物品質量, 同時保證科室儲備的無菌器械包基數能夠滿足使用, 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治療和護理的作用[1]。目前本院各臨床科室根據需要向CSSD申請相對固定備用無菌器械包的基數, 以滿足一定時期內使用, 由護士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負責管理。但是, 過去本院在復用無菌器械包數量的管理中, 由于涉及專科多、人員多、環節多等特點, 導致物品在流通過程中器械遺失、盤點基數不相符等問題。故2015年7月本院護理部成立質量改進小組應用PDCA循環法對全院復用無菌器械包基數及杜絕器械遺失進布料進行專項管理, 收到良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 1 材料 2014年7月~2015年6月實行PDCA循環法管理復用器械包前各科室復用器械包基數4658件作為對照組;2015年7月~2016年6月實行PDCA循環法管理后復用器械包基數6819件作為觀察組。
1. 2 方法 實施PDCA循環方法
1. 2. 1 計劃階段
1. 2. 1. 1 分析現狀 由護理部成立質量改進小組, 護理部質控護士長、臨床科室所有護士長參與, 對全院2014年7月~2015年
6月夾進布料的器械總數88件, 器械包基數符合率88.64%。應用魚骨圖法分析法、要因分析法得出主要原因有:全院手術器械基數管理制度不完善;手術器械基數管理缺失;回收器械交接不到位;臨床科室手術器械使用后處理不規范。見圖1。
1. 2. 1. 2 確定目標、制定計劃 確定目標為降低手術器械遺失夾進布料中, 科室基數盤點符合率>95%;由CSSD牽頭制定全院器械管理制度, 建立制定管理制度及器械使用后的處理流程, 規范交接流程。護理部組織培訓、公布及實施。各臨床科室護士長負責基數的日常管理、CSSD定期核查各臨床科室基數、護理部不定期抽查。
1. 2. 2 執行階段
1. 2. 2. 1 完善管理制度、流程 ①制定CSSD手術器械的入庫、出庫流程和管理辦法, 嚴格控制手術器械出庫管理;②制定無菌包下送交接流程;臨床科室無菌物品的存放和管理要求;手術器械的使用與處理要求;器械的回收、報損流程;器械遺失報告流程、科室器械包基數管理制度等; ③建立洗衣房揀出器械交接管理規定; ④制定復用器械管理相關獎懲制度:細化操作細則、明確了責任主體、區別CSSD及臨床科室的責任;同時制定相應的獎勵及處罰機制, 各項指標直接納入護士長月績效考核。以上制度和流程形成整套管理方案, 護理部審核后, 下發到各科室組織學習并落實。
1. 2. 2. 2 落實三級質控, 加強基數管理 臨床科室落實復用器械與CSSD下收下送員嚴格交接簽字;臨床科室班班交接、周清點、月盤點, 每月由科室物資管理員盤點及護長核對, 將電子盤點單上傳OA公共文件柜;由CSSD護士長每月核對上傳盤點數據, 發現異常及時與科室護長溝通, 并在表格上備注。每季度CSSD護士長及1名護士對全院科室基數進行盤點, 盤點結果上報護理部, 并全院公示;護理部不定期抽查與督導;對臨床科室存在的問題, 及時反饋, 限期整改。
1. 2. 2. 3 優化手術器械使用后處理流程 修訂手術器械使用后處理流程指引并下發臨床科室組織學習, 要求科室使用人員知曉普通污染器械、特殊感染器械使用后處理方法;落實手術器械、布料、醫療廢物分類放置, 手術器械預處理時再次清點核對器械;發現手術器械丟失, 可能遺失原因如開包就少、混入銳器盒、夾入布料、丟進醫療垃圾袋、放到別處、被人拿走等, 及時查找, 未找到上報科室護長并記錄。本科將2014年7月~2015年6月夾進布料的器械名稱、類型、數量分布情況做了詳細分析, 對夾入布料的前3類器械如卵圓鉗、布巾鉗、組織鉗, 制定該類器械使用后詳細使用操作指引。
1. 2. 2. 4 優化用后器械交接流程 重點部門如門診手術室、產房、門診婦科人流室、整形門診手術室等使用后器械, 實行分類分框密閉放置, 雙人當面在污染區清點, 發現器械誤差及時溝通解決;回收申請的物品名稱、數量和回收實物相符。
1. 2. 3 檢查階段 督導檢查是對計劃實施的一個評定, 只有不斷地督導檢查才能保證措施的有效落實[2]。科室每個月大盤點、消供每季度核查;護理部不定期抽查與督導。護理部每季度質量分析會匯報復用手術器械管理質量問題。
1. 2. 4 處理階段 通過對檢查結果及數據資料分析匯總器械基數盤點合格率、器械遺失夾入布料發生率, 找出盤點合格最低科室和夾入布料最多的器械, 針對性制定整改措施, 持續質量改進。處理階段是PDCA 循環的關鍵階段, 是對這一個循環經驗教訓的總結, 有效的措施形成制度、規范, 有利于全院復用器械管理質量的不斷持續改進。
1. 3 觀察指標 每日監控記錄洗衣房揀出夾入布料的器械名稱、數量、布料來源科室等, 洗衣房人員與CSSD人員交接簽字為準。CSSD每季度現場查對復用器械包名稱、數量, 實物比基數增加或減少的包數為不符合件數。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復用器械包基數6819件、盤點各科基數符合數6659件, 符合率為97.65%, 對照組復用器械包基數4658件、
符合數4129件, 符合率為88.64%,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器械遺失夾入布料發生率為0.660%, 低于對照組的1.889%(P<0.01)。見表1。
3 討論
PDCA 循環又叫戴明環, 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 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 是按照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階段來進行質量管理, 并循環不止進行下去的一種管理工作程序[3]。PDCA循環往復中, 前一階段的結束是下一階段的開始, 每次結束都賦予新的內容, 每一個循環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促使護理質量不斷提升[4]。在實踐中借鑒PDCA 循環理論, 將其管理模式應用于全院復用器械管理中, 通過周密計劃、有效執行、重視監督檢查、及時效果評價總結經驗, 查找不足, 持續質量改進, 從表1可以看出, 其能有效降低器械遺失件數、提升科室基數符合率。同時開展PDCA循環法管理后有助于全院復用器械制度化、規范化、流程化管理, 并有助于建立持久有效的質量控制機制。
CSSD是復用器械產生的源頭, 嚴格復用器械的入庫、出庫管理是關鍵。護士長對全院復用器械基數掌握清晰, 可隨時為因科室業務量驟然增長基數不夠使用時統一調配、滿足科室需要。同時, 對器械在使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科室共同分析解決, 增進CSSD與臨床科室緊密合作, 將手術器械管理更好。器械夾進布料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 洗衣房的大洗衣消毒爐價值貴、維修成本高, 如果器械被卷入可造成設備損壞風險;如果員工在分類布料時被夾入的器械損傷, 可造成職業暴露;所以, 必須嚴格管理做到杜絕器械夾入布料。
而目前尚有器械夾入布料, 主要原因是使用的醫生不夠重視、操作還沒有規范、各科護長的管理力度還不夠、人員在處置布料前沒有養成良好再次查對的工作習慣。接下來, 杜絕手術器械夾入布料, 做到零遺失, 也是下一個PDCA循環的開始。
參考文獻
[1] 馮秀蘭, 彭剛藝. 醫院CSSD建設與管理工作指南.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11, 13(2):244.
[2] 杜春艷, 王赟, 屈利娟, 等. PDCA循環管理法在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中應用.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14(6):555-556.
[3] 張璇君, 章淑燕, 許靜芳. PDCA 循環在皮膚專科護理技術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2):94.
[4] 陳菊珍, 盧賽芳, 周正華. PDCA循環在完善術前準備中的應用. 護理與康復, 2014, 13(11):1083-1085.
[收稿日期: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