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京京
摘 要:巴托克是20世紀最成功的民族主義作曲家,他長期致力于民間音樂的收集與整理。他用民間音樂與現代音樂相結合,形成了他獨特的音樂風格。巴托克學習民間音樂的這種態度,對我們學習民間音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巴托克;音樂創作;民間音樂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053-01
貝拉·巴托克(BelaBartok,1881—1945年)匈牙利作曲家,20世紀上半葉音樂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在堅持長期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受同時代一些重要作曲家的影響,如李斯特、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之所長的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他的音樂是建立在民間音樂基礎上的,其音樂作品常常流露出民間音樂的純樸。
巴托克植根于民族,是音樂史上第一位廣泛而深入地學習研究民間音樂而又以它為創作母語的人。在這方面,他超過了所有前時代或同時代的音樂家。民間音樂對巴托克的影響是深而廣的,幾乎構成音樂的所有參數。不管是旋律、調式調性還是節奏、結構,民間音樂都為巴托克提供了重要的靈感源泉,并最終為巴托克風格的成型、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巴托克的音樂創作在民間音樂中的運用
1.20世紀巴托克已經能夠在自己的作品中自由地運用民間音樂的調式、旋律和節奏,并且將這些素材匯融、交織在一起,探索出一條新的創作之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舞蹈組曲》《為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而寫的音樂》等。巴托克在這部作品中,成功地運用了他所搜集、整理過的各地民間音樂中的旋律和節奏,將他們融會貫通,重新創作。并且把這些民間音樂的各種素材與他精湛的富于獨創性的藝術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動地展現了一幅各國在民間節日中的歡騰場面。
2.在調式的運用中,五聲調式是匈牙利民間音樂最原始的表現形式,在巴托克作品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例如在《獻給孩子們》的曲集當中,旋律的素材很多都來自民間歌曲。有的旋律是采用的五聲調式或以五聲調式為主的六聲或七聲調式。巴托克看到了這些旋律的調式音階的特點,他并沒有在這些民間歌曲構成的旋律上生搬硬套傳統的大小調功能和聲。他通過深入的挖掘這些民歌旋律自身所包括的和聲內涵,大量地運用各種新穎的、現代化的和聲手法,并使之與這些旋律取得很好的有別于傳統的音響效果。他努力探求一些與中古調式旋律、五聲性旋律風格適應的,既要突出和聲民族化又能體現20 世紀現代風格特點的藝術效果。
3.從音響效果及和聲色彩的角度來說,巴托克和他以前的古典和浪漫時期的音樂家的作品不盡相同。這些獨特的音響的來源,是由于他在作品中運用了多種現代化和聲手法。比如非三度疊置和弦的運用,其中包括四、五度疊置和弦等。附加音和弦中的運用。巴托克獨創的同主音大小三和弦的運用。將大三和弦與小三和弦疊置在一起,這是巴托克所特有的一種和弦結構形態。
二、巴托克的民族意識
1.在思想基礎上, 他們不僅具有民主進步的世界觀, 而且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尊感。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 關心自己民族的命運, 同情本國人民的苦難, 盼望國家民族繁榮富強, 愿意為祖國人民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2.在創作風貌上,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 民族樂派作曲家們廣泛搜集和整理民族的音樂遺產, 深入挖掘和鉆研本民族民間音樂寶藏, 從中汲取豐富的養料。他們在實踐中努力探索民族的音樂語言和表現形式, 使自己的創作滲透民族的音調和節奏, 體現民族的感情和氣質。因此, 他們的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氣派。
3.在藝術追求上, 他們除了繼承和借鑒西歐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的優良傳統和創作成果外, 尤其強調在音樂中采用民族的題材內容, 反映民族的歷史斗爭和現實生活,描寫民族的風土人情或民間神話傳說, 表現民族的愿望、性格和喜好。
巴托克, 一方面,廣泛吸收當時各流派的創作手法。另一方面也比較重視民間音樂并發揮性的用于他的創作之中,從最簡易通俗的小品到20世紀各種現代派音樂會曲目,幾乎體現了這一時期音樂發展的全部歷程。
三、結語
如果延伸到現代主義音樂來看,巴托克仍然是在運用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再加上其他一些音樂創作中的元素,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聽到具有民族風格的音樂,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音樂的發展會一直延伸并且加以運用,19世紀的民族音樂是傳統的,而20世紀的民族音樂在19世紀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很多豐富多彩的音樂元素,可見這就是民族音樂的進步。
但我想說的是民族音樂隨著時代的發展它會一直在進步,但它遠遠離不開民族音樂,我堅信不管在是現在還是未來,總會有一批作曲家在發揚本民族音樂。他們會在本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加入更多不同的音樂元素,使民族音樂更加有特色,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楊永賢.在民間音樂的沃土中耕耘——從巴托克的藝術成就論音樂的民族化創作[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8-03-25.
[2]劉利劍.論巴托克音樂創作風格[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