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沙琳
摘 要:群眾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能夠讓人民群眾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讓群眾在享受物質文化的基礎上,精神文化也可以得到滿足,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建設。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對群眾文化工作者而言,我們必須要從自身工作崗位出發,不斷探索出科學合理的組織進行群眾文藝創作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群眾文藝;創作;組織
中圖分類號:J604;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227-01
當前我國逐漸步入了社會主義新時期,在新的歷史環境下,我國群眾文化事業正處于持續發展的狀態,群眾文藝創作水平也相對有了較大的提升。推動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與發展能夠保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要繼續發揚創作精神,努力創作出先進的文化,從而不斷推動群眾文藝創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群眾文藝座談會中對我國群眾文藝事業的未來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也為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與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明確了方向。文藝事業的發展和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直接相關,因為我國歷史悠久,文化事業對我國來說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源遠流長,和文化的激勵與引領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文藝創作的繁榮可以說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要,是民族發展的必然需要。
群眾文藝創作屬于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工作,也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形成的各種文化藝術作品還能夠有效的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中對于群眾文化藝術作品做出了非常高的評價,他把文化藝術作品比作天上的太陽和春天的清風,它們可以發揮出啟迪思想、溫潤心靈、去除陰霾的作用。能夠看出,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不但是文化需求的直接體現,同時還能夠讓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得以有效保證,對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功不可沒。
二、影響群眾文藝創作組織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是現階段群眾文藝創作類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便是群眾文藝創作包含了非常多的形式,如音樂、戲劇、小說或者舞蹈等,但具體來說因為一些客觀因素的干擾,群眾文藝創作依舊會受到某些因素的束縛,對其發展與繁榮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在群眾文藝創作的過程中,文學始終是其主旋律,群眾文藝創作基本上是通過各種體裁的文學形式作為基礎,造成文藝創作內容相對單一化,并未把音樂、戲劇以及舞蹈等文藝形式和文學創作聯系起來,造成文藝創作的新鮮度不足①。
另一方面是群眾文藝創作的創新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隨著近年來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藝作品的具體需求逐漸朝著更加多元化與個性化的趨勢發展,這也對群眾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即是群眾文藝作品應當堅持與時俱進,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同時還應當借助于群眾文藝創作來揭示一些社會所呈現的問題啟發人們的思維。群眾文藝創作形成的文藝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地域文化的反映,也恰恰是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部分群眾文藝作品還帶有一些傳統的觀念,缺乏創新意識。
三、群眾文藝創作的創新與組織
(一)辦好群眾文藝報刊網站
群眾文藝創作的載體一般來說包含了報紙、刊物以及網絡電子刊物等。群眾文藝作品內容的載體對提升創作隊伍凝聚力、增強文藝作品質量、培養先進文化人才以及群文作品展示等方面來說都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群眾文藝刊物可以說是群眾文藝創作的重要陣地,也可以說是群眾文藝作品的發表源地,是群眾文藝創作人才成長與發展的搖籃,是擁有突出地方特色的大眾媒體之一,發揮出文藝宣傳、交流以及促進文化工作發展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群眾文化工作近年來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日益關注和重視,文藝也成為推動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群眾文藝刊物的意義與價值,除了是群眾文藝工作宣傳的重要載體之外,同時也是文學、美術以及攝影等文藝形式的發表媒介,屬于群眾文藝愛好者之間探討與交流的基地,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群眾文藝創作,同時對群眾文藝人才的培養來說意義重大②。
筆者工作于湖南省文化館,參與編輯出版了《湖南公共文化》(原《湖南群眾文化》))刊物,該刊物主管為湖南省文化廳,主辦為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群眾文化學會。根據辦刊宗旨,在大力調研本省群眾文化需求的基礎上,無論是從刊物題材還是內容上均為群眾文藝愛好者們提供了創作與欣賞的園地。2015年7月,刊物參加由中國文化報、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主辦的“首屆全國‘文化杯文化館(群藝館)群文期刊評選”,獲得優秀期刊獎。另外,筆者還全程組織參與編輯出版《群論——群眾文化的實踐與思辯》論文集,《群論》系列論文集及“湖南省群眾文化理論征文評獎活動”是我館堅持了十幾年的面向全省文化館、站專業干部論文征集和評獎的老品牌。正是利用了《湖南公共文化》、《群論》等群眾文藝的優秀刊物,通過不斷創新載體形式,來充分展示和推廣了湖南群眾文藝創作優秀成果。
當前群眾文藝作品發表交流的形式已經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也給群眾文藝作品的發表以及文化工作的宣傳創造了更加有效的載體與平臺。但各類媒體之間是互補的,報刊、雜志等紙質媒體與書籍依舊具有自身獨特的價值。
(二)提高群眾文藝創作意識
首先是主流意識。群眾文藝創作必須要貫徹落實執行“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三貼近”的重要原則,堅持結合社會主義發展主旋律,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群眾文化主旋律作品代表了社會文化的發展方向,文藝主旋律必須要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可以準確的反映社會生活狀況、表現人民奮發向上、激勵人們熱愛生活、反映社會進步的內容,基本上都屬于主旋律群眾文藝作品的選材范圍。
第二是區域意識。一般來說指的是工作目標和工作范圍,主要面向區域內的成員,以群文事業單位業務干部牽頭,努力開展好整個轄區內的群眾文藝創作工作。抓好創作,不單單是抓好群文事業單位中業務干部的個人創作,同時還應當努力做好培訓與輔導工作,力求能夠帶動轄區內群眾文藝創作水平的不斷提升。貫徹“三貼近”原則,確保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滿足。
再次是精品意識。精品意識指的是在進行群文藝術作品的創作時力求完美,更好的突出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同時擁有欣賞性與文化內涵,能夠在群文活動中體現出參與性和導向性。群文創作精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群眾文藝創作的品位,其主要包括了創作精品、活動精品以及理論研究精品等方面的內容。群眾文藝創作必須要積極樹立精品意識,不斷提升品牌形象,以求更好的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所服務③。
最后是創新意識。群眾文藝創作表現出藝術門類豐富、創作人員較多等特點,在群眾文藝作品的實際創作過程中我們應當堅持做到以下幾點:弘揚主旋律和多元化發展結合;民族文化傳統和新時代精神結合;群文創作新品與精品結合;舞臺藝術與非舞臺藝術結合。另外我們還必須要進一步深化視聽娛樂類作品、公共藝術作品和時政宣傳作品的創作,推出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文藝作品。
四、結語
當今時代,文化發展百花齊放,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者更應當與時俱進,堅持以繁榮與發展群眾文藝創作為己任,在組織開展群眾文藝創作工作的過程中主動挑起先進文化建設的大梁,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弘揚與發展中來,組織更多的文藝作者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要求和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為建設湖南公共文化發光發熱。
注釋:
①關山.對基層群眾文藝創作工作的幾點思考[J].當代兵團,2016,06:39.
②李志勇.新時期群眾文藝創作的新特點[J].大眾文藝,2016,08:20.
③徐麗.加強群眾文藝創作的認知與體會[J].大眾文藝,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