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和
摘 要: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寶庫。圖書管理員是管理并提供人類知識的神圣天使。圖書管理員不僅給廣大讀者提供普及性服務,還要為各門類進行研究、發明的學者、專家提供特殊性服務。因此,作為一名圖書管理員,不是一般人都能為之,必須具備綜合素質,才能完成其神圣的使命。
關鍵詞:圖書館;工作;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6;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230-01
幾年來的工作實踐特別是在同讀者的接觸中,我體會到,在工作中樹立和培養我們的親情服務意識,建立圖書館人與讀者的和諧關系,在服務中以讀者為本,將情感融合在工作中,關懷體貼讀者,博愛讀者,理解讀者,感化讀者,千方百計為讀者排憂解難,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提升我們的服務態度,是我們圖書館人的素質要求和工作職責。
一、在思想上培養和提升圖書館人的工作理念
以讀者為本,不斷提升我們的服務理念,對構建和諧的圖書館工作氛圍,提高我們的工作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圖書館人對讀者的親和力,強化圖書館與館員的良好形象,是豐富圖書館文化內涵的基本要求。
所謂“親和力”,親切、情融,有密切融洽之意;和者,和諧、平靜,也有和衷共濟之意;親和,乃和睦、融洽之意。我們圖書館人的親和力是指館員與讀者的交往活動中,通過情感交流和圖書館的服務設計達成的和諧狀態和集體傾向性的動力特征。其顯著特征是館員與讀者間親切友善,和睦相處,互尊、互愛、互助、互容。我們圖書館人的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即我們發自肺腑地愛讀者,去真正親近讀者,關心讀者,尊重讀者,把讀者當作親密朋友,合作伙伴,使我們圖書館同我們的讀者之間形成一種既溫馨和諧、又融洽向上的氛圍和作用力。
圖書館的形象是圖書館文化的重要內容。首先,圖書館的形象會體現于圖書館活動的各個環節,并最終以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體現在讀者面前。其次,圖書館形象的創建既來之于圖書館自身長期的積累,也來之于讀者對圖書館的評價。第三,作為社會人的館員,通過其形象的展示,必然會把圖書館文化帶到社會上去,并獲得社會的評價。在圖書館與讀者之間、館員與讀者之間缺乏親和力,必然會弱化圖書館的形象,使圖書館的文化處于支離破碎的境地。因此,親和力是圖書館文化組成部分,創建圖書館文化,必須從全面培養圖書館與讀者、館員與讀者之間的親和力入手。
我認為,作為館員,親和力是一項工作技能,而且遠比業務受理操作能力重要,其表現是對職業充滿情感、信念和責任感。作為圖書館服務性部門,要求我們工作人員首先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
二、在工作實踐中詮釋圖書館人的服務
目前,有些圖書館缺乏“以人為本”的環境,沒有樹立起以“讀者為中心,服務第一”的理念,圖書館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出發點自然而然地是加強對軟、硬環境和文獻的管理,甚至是傳統的以藏為目的,限制期刊的流通,而且有的圖書館還存在選擇讀者類別服務的現象。某些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淡薄,在工作中缺乏責任心、主動性,業務不熟練。缺乏與讀者溝通,對讀者缺乏應有的耐心與熱心,對讀者調查研究不夠,對讀者個人信息、閱讀心理、檢索水平、專業特長、閱讀規律知之甚少,而且,有的圖書館員對讀者的信息需求了解不深,認為讀者在信息需求中一次得不到,可通過下一次信息需求得到彌補,不是急讀者所急,幫讀者解決急需的信息,從而影響了服務效果。
熱愛讀者應該是我們心靈深處真誠的流溢,自然的迸發。我們始終有顆為讀者而熱情而關愛的心。我們的服務工作離不開對事業、對讀者的愛。沒有融注愛的服務,往往是失敗的服務。工作中由于我們有愛的情感,我們對讀者就會生出愛的微笑、愛的語言、愛的態度、愛的處理方法,增進相互理解,產生認同感。工作中我注意用“心”、“意”表達我對讀者的愛:三“心”二“意”:即加強服務工作的誠心、細心、耐心,強化服務理念的“奉獻意識”、“親情意識”。只要我們有心有意,我們的心就會緊緊貼著讀者,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圖書館人的服務態度。讀者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群體,他們具有獨立人格
三、加強信息化工作的開展
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信息、知識已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而以往圖書館信息開發工作往往強調信息的搜集、獲取,只是根據用戶的需要去搜集相應的信息,而不善于開發和經營信息,忽略信息知識自身的增值效應。隨著信息環境的日益改善,用戶較容易直接從網絡或其他媒介上獲取所需信息,他們已不再滿足圖書館為其提供單純的信息線索和原文服務,而更注重獲取有深度的信息內容。因此,信息開發工作不應該停留在搜集和獲取上,必須進行深化,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增加信息所含的智力和技術成分,才能被用戶接受。
隨著各學科的不斷發展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信息開發工作也應不斷向橫向發展。所能開發利用的知識信息資源,不僅僅是本國的有用知識信息,而且還包括對世界各國生產的有用知識信息的檢索、獲取和利用;對某一學科的開發利用,也應擴展其相關學科。
信息資源的收集與整合是圖書館開展文獻服務的重要基礎,每一個圖書館都需維系面向于廣大民主的文獻信息保障系統,該體系的內容包括各種紙質的文獻資源、多媒體文獻資源、電子類文獻資源以及其他擁有自主使用權的非館藏類的電子信息資源。圖書館可針對性地建立起藏書捐贈、管理費用捐贈或贊助制度,擴大信息資源的搜集范圍,吸收社會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尤其是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風情的文獻如古文善本、名人書畫稿件和家譜手稿等,收集整合形成地方區域特色,有助于促進地方社會文化的深入發展。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因特網工具收集網絡上的動態科學信息,經過數字化梳理統一轉化為規范格式。另外,圖書館也可聯合地方政府相關文化部門促進信息資源收集與整合工作,最終均納入到信息共享平臺上,并經科學加工形成一套標準規范且能互利互惠的合作信息庫,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多渠道收集來的信息資源再行整合形成一個可跨部門、跨學科和跨層次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從而以圖書館服務的形式為廣大民主提供海量的信息資源,打破了傳統信息壁壘,使得信息資源自身擁有的潛在價值得以充分發揮和增值,其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四、提高圖書館服務手段
為閱覽者提供更為優越的閱讀空間,從而留住傳統的讀者。圖書館內可擴大閱覽室的面積,為閱覽者提供既寬敞又舒適的環境。同時,也可在閱覽室內增加計算機、書架報柜和綠色盆栽等,壁面以格言字幅裝裱,館內全面覆蓋Wifi無線網絡,以最優越的閱覽條件迎接更多讀者的到來。
延長圖書館的開館時間,在大廳內設置專門的咨詢服務臺,量化館內管理人員于不同學科的工作,利用電子郵件為重點讀者推送具有針對性的動態信息,固定位置設置讀者留言本以為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及建議,明確讀者提出疑問的應答程序如聯機檢索、光盤利用、資料查詢、網上續借、投訴以及圖書推薦等等。
圖書館可以將掌上圖書館推出并提供給手機用戶,依此可滿足手機讀者隨時隨地地掌握圖書館的信息動態,更為快捷和方便使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享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同時,相應地也可以開通IT體驗服務功能,為每一位讀者提供一個可實現互動計算機知識學習的體驗平臺,滿足讀者對圖形設計、網頁設計、數據庫編程等主流軟件學習、展示、交流的需要。
五、結語
總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著“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宗旨,在轉變服務觀念、創新工作方式、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等方面做文章。由舊的傳統的館員簡單循環工作,向著“主動服務、創新服務、微笑服務、高效服務”的新目標、新內涵邁進。創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制度。
參考文獻:
[1]國艷飛.淺談圖書館服務工作創新[J].才智,2016(10).
[2]楊木金.從讀者閱讀心理談圖書館服務工作[J].核情報工作與研究,1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