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踐行效果不佳,本文旨在探索出適應新形勢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對策。當今大學生不容易接受傳統的“說教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因此,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形式,才是深入高校尤其是藝術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 教育 探索 藝術院校
習近平總書記為大學生提出了“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然而效果不佳。究其原因,除了社會影響及家庭教育造就了當今大學生自我、隨性的特點外,學校傳統的教育方式也亟待改變。在新形勢下,充分利用大學生推崇的“互聯網+”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大學生接受,能極大程度改善目前的教育現狀。尤其是藝術院校,較之普通高等學校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對學生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應因地制宜。
一、快速建立“互聯網+”新陣地
為了順應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展,高校必須快速建立“互聯網+”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新陣地,才能跟學生近距離接觸和溝通,建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早年的QQ,近年的微博、微信,乃至今后的新媒介,都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需求,更是大學生追捧的新事物。我們只有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和管理方式,才能將其與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無縫對接,取得良好的成效。目前,微信在我國高校應用廣泛,很多高校都建立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微信平臺。這既能快速高效地布置和開展日常工作,又能展示和傳播學校工作和社會正能量,潛移默化地引導和教育大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加強“互聯網+”新機制的治理
在大力建設“互聯網+”模式的思政教育陣地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對其的治理工作,要盡量給大學生營造一片純凈的互聯網環境。
從學校層面,要建立網信工作管理制度。高校要嚴格監管、層層把控網信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篩選不實內容、修改不當用語,確保高校網絡的良好環境。同時,要加強對網絡平臺負責人的教育,制定好網絡信息的發布審核流程,從源頭把握高校網絡信息的優質。認真“把關”并不是簡單地阻止負面信息的發布和傳播,而是要在學生們提出質疑的時候,及時進行有理有據的解釋和正確的引導和疏導,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學校的網絡媒體產生認同和信賴。
從平臺負責人層面,要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互聯網平臺雖然是一個“親民”的信息公開平臺,但更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平臺負責人,不能以娛樂、隨意的態度來建設和管理平臺,而應該緊跟主流意識形態,傳遞正能量。
從學生層面,要提高辨識能力。在“互聯網+”模式下,每個人都是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作為當今網絡時代的生力軍,大學生們更應該具備網絡素養,能正確解讀、辨識網絡信息的真偽、美丑和是非,理性參與網絡信息的傳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隱性傳播
根據課題組的問卷調查,大學生更能夠接受被軟化處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因此,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喜愛度和參與度,各類公眾平臺要結合自身特色發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貼近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網絡信息,將核心價值觀軟化處理,杜絕“假大空”的形式主義,引導大學生們感受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訴求,構建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平臺。
四、充分發揮“意見領袖”的重要作用
在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有的人表現得十分活躍,且對他人的影響力較強,我們將其稱為意見領袖。在高校往往由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扮演這種角色。作為朋輩,他們發布和傳播的信息更加受同學的關注,他們的觀點也對其他同學有較強的引導作用。因此在高校網信傳播和教育的過程中要大力發揮意見領導的積極作用,通過他們來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思想動態,也通過他們來軟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接宣傳,還通過他們去回應一些學生的質疑或不當言論,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輔導員要加強對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避免他們的言行主觀、片面、極端,以在學生中產生不良影響。
五、針對藝術院校的特殊對策
針對上述藝術院校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在藝術院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將學生活動和時事政策作為主要內容。在藝術院校,學生活動可謂形式多樣、精彩紛呈,這既是藝術院校的專業特色,也是學生們最具參與熱情的方面。因此結合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來開展價值觀教育是一個有效途徑。首先,活動本身要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其次,增加網絡參與和宣傳的力度,實現寓教于樂。在藝術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是大學生了解時事政策、接受思政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渠道,然而這門課理論多于實踐、教條對于生活、說教多于交流,實際效果很不理想。結合“互聯網+”模式,我們可以將時事政策的內容更生活化更通俗化地傳播給學生,通過微課、微博、微信朋友圈、公眾平臺等形式,讓學生在閑暇時就能輕松了解,還可跟據學生對事件的評論來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更利于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參考文獻:
[1]鄧若伊,蔣忠波.網絡傳播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基于五省市大學生的調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2).
[2]張兵.網絡條件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路徑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編號16SB0247)的研究成果;作者簡介:方可,碩士研究生,講師,單位:四川音樂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