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彬
摘要:網絡德育是隨著網絡不斷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德育工作形式。而就目前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德育而言,還存在著諸多“盲區”,影響著學生德育效率的提高。本文首先就網絡環境下學生德育存在的“盲區”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消除這些德育“盲區”的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給德育工作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關鍵詞:網絡德育 盲區 消除 策略
互聯網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為德育工作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網絡德育是以互聯網為信息資源,根據網絡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動。現代學生的日常生活幾乎時時處處都受互聯網的影響,互聯網已成為他們生存、學習、生活的工具。毋庸置疑,以互聯網這一新興媒體為載體展開德育工作,既存在著機遇,又面臨著挑戰。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是擺在學生德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網絡環境下學生德育存在的“盲區”
盲區一:對網絡德育的作用認識不到位
部分學校與教師認為上網會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以學生自控能力差、上網荒廢學業為名阻止學生“觸網”,為網絡德育的開展制造了障礙。相對于現實課堂,因為網絡具有虛擬與隱匿性特點,德育工作者對于學生在網絡接受教育的情況很難準確把握,特別受應試觀念的影響,學校在面對學生上網的問題時,不是科學引導,而是粗暴干涉,阻止學生上網,或者減少學生接觸網絡的機會,網絡德育無法實施,片面畸形的教育觀念下產生了盲目粗暴的管理方式,違背了培養“自由面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初衷。
盲區二:對網絡德育資源建設工作缺乏重視
由于缺乏對網絡德育的重視,部分學校對網絡德育資源建設工作方面力度不夠,造成網絡德育信息量分散與匱乏的問題。網絡雖然具有豐富的信息,但是其資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甚至是分散的,部分學校不注重網絡德育資源庫的建設,網絡信息質量良莠不齊,一些負面的信息充斥于網絡,高質量的適合于學生弘揚正能量、培養學生高尚品德的網站少之又少,缺乏德育教育網絡資源,對德育活動的開展造成了較大困難。
盲區三:網絡德育環境建設力度不夠
借助網絡資源開展德育工作,需要有凈化、健康的網絡資源環境。但是部分學校或教師對網絡環境凈化的必要性缺乏正確認識,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效引導,缺乏對學生抵制不良網絡信息能力的培養。再加之網絡技術不成熟,網絡教育機制不完善,網絡上便充斥著大量的不健康信息,侵蝕著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一些宣傳資產階級自由化、污蔑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的的言論充斥網絡空間,阻礙著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
盲區四:對網絡德育教研工作重視不夠
網絡德育是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下而產生的新型德育工作模式,但是部分學校對于網絡德育教研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仍沿用傳統的灌輸式、說教式的模式開展德育活動。相當一部分學校沒有把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作為學校及教研組課題去探索與研究,致使網絡德育工作處于無序狀態,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消除網絡環境下學生德育盲區的策略
(一)更新網絡德育觀念
網絡已經被應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傳播速度十分迅猛。網絡正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德育教育要充分認識到網絡德育的特點,認識到網絡環境下開展德育工作的優勢與劣勢,建立完整的德育網絡體系,更新德育工作觀念。首先,要充分利用網絡空間全方位、多形式地展開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讓正確的思想觀念、崇高的思想意識占據網絡空間,徹底消除在網絡環境下可能會出現的德育空白和盲區。其次,要改變傳統以理論說教為主的灌輸式德育工作方式,充分認識到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如網絡信息對學生思想影響具有廣泛性的特點,注重對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增強學生識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在愉悅的氛圍中汲取精神營養。最后,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研究學生所關注的社會熱點與難點問題,開展道德觀念大討論,對不良的行為與觀念給予徹底批判,對于積極與正確的行為給予褒揚,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對學生進行有力的引導,為學生解決思想疑難問題。
(二)加強校園網絡德育資源的建設
學校及相關教育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網絡建設,不斷豐富與優化德育資源,加大資金投入,搞好信息技術硬件建設,擴大網絡覆蓋范圍,通過網絡資源的共享,及德育資源的完善,建立網絡一體化的運行系統,使校際之間的德育經驗能夠相互借鑒、交流與補充。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結合學生道德教育工作實際,建立德育專題網站,豐富思想性強、趣味性濃的教育主題網絡資源。提高學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現實教育與網絡教育充分結合,給學生以正面的教育引導。學生在濃厚的網絡教育氛圍中,才能全身心的關注教育專題,探究德育內容,要枯燥的理論說教融入具體的事例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深處,提高教育效果。另外,根據網絡平等性、開放性的特點,建立學生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平臺,構建學生“網絡德育的精神家園”。
(三)凈化網絡德育信息資源環境
一是建立健全網絡德育監管制度,確保網絡德育規范化、有序化的開展和高效運轉。學校要建立網絡信息過濾系統,通過技術化的處理保障無害信息的進入,阻截有害信息的侵入。建立安全屏障,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二是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正確引導學生使用網絡,通過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提高對各種網絡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使學生認識到網絡在具有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存大大量的負面信息,引導學生以健康的思想導向辨別負面信息,自覺抵制負面信息的侵襲。三是要增強網絡德育資源的趣味性,建設集文字、動畫、游戲于一體的動態德育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吸引到充滿具有思想性、正能量的德育網站上來,自覺接受德育的熏陶。
(四)加強對網絡德育工作的教研力度
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生活實際,結合網絡德育的新特點,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就需要學校加大對網絡德育工作的教研力度,確立網絡德育研究課題,制訂切實可行的網絡德育教研計劃,通過教研計劃的實施,明確網絡德育特點、方向,把握網絡德育教育的實施策略,提高網絡德育工作技能。同時,要善于學習與借鑒成功的網絡德育經驗,總結德育工作規律,通過得力的網絡德育工作,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素養的提高。
三、結語
網絡德育是隨著的網絡不斷發展而產生的新的德育工作方式。學校與教師要認真研究網絡德育工作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發展需要,努力研究,開辟出有效的網絡德育新模式,提高網絡德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道德修養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馮飛龍.網絡環境下加強學校德育的路徑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3,(01).
[2]劉麗.隱性課程與學生德育發展關系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6).
(此文系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網絡環境下初中德育有效策略的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163233240;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太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