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靜
摘要: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素養日益成為信息社會公民必備的素養。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計算機技術訓練階段,發展成為與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的信息素養教育。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具備一定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2-0103
信息技術屬于一門新興學科,由于一些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原因,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1. 信息技術課是技術性學科,動手實踐是本學科的一個最大特點,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不像其他學科一樣有充分練習的時間和空間。2. 不同地域、城鄉差異使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同一個班級里,有的學生對計算機可以說是駕輕就熟,能夠非常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網絡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有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稍有了解;有的學生則是一無所知。3. 學生對信息技術是很感“興趣”的,然而這個“興趣”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假象,學生對信息技術課“興趣”并非課程本身的教學知識,而在于他們要玩游戲、聊天、看動畫、聽音樂等。這些實際的需求又與我們課程教學的系統性和目標性產生矛盾,這也就成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一大難關。在具體教學中,學生似乎對“玩”電腦更感興趣,應當將學生從單純的“玩”中引導出來,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面對這些實際存在的問題,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使我們的教學工作能夠順利完成,筆者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了許多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將興趣作為誘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是所有教師的共識,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至關重要,因為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是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關鍵。
二、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是由教師直接講解教學內容,而是把教學內容打散分解到教師精心設計的一系列任務中,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信息技術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很強,不親自動手,不上機實踐是學不會的。鑒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任務驅動”教學法特別適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字處理軟件”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用字處理軟件Word加工信息,以及對文檔整體版面的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沒有直接介紹Word的每個菜單的功能,而是先請學生看一份電子小報,并分析這份作品使用了哪些文檔元素和排版功能,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布置任務:模仿該電子小報,重新設計版面并使用文檔元素和排版功能對其進行美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具體任務逐步掌握了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容易取得較好果。
三、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能力
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可見,在學習過程中,須重視與他人的交流討論,通過交流討論,學生能夠集思廣益,思維互補,開拓思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上,充分開展“合作學習”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數字化音頻的簡單加工”教學中,筆者將相臨的四學生分為一個小組。任務:制作一首配樂詩。要求:素材小組自己選擇,朗誦詩和背景樂搭配適當,使整體聽起來和諧、統一。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有的小組已經完成了音頻信息的合成,只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小組成員一起聽初步合成的音頻信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切磋,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課堂教學氣氛更活躍、更濃厚,這樣有效地增強了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音頻信息處理的簡單操作。有的小組把組內成員的聲音通過“Windows中的錄音機”采集,以數字化音頻的形式存入計算機,然后與背景樂合成,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這樣的合作,使學生在體驗音頻信息處理魅力的同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極大地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意識與能力。
四、注重作品交流和點評,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學生作品,一定要及時交流、展示、討論并點評,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和評價,這是知識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階段,同時也能極大地促進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學習積極性。通常,學生完成任務后,筆者都會選出兩、三幅作品,由大家一起來評論,說出這幅作品的優、缺點,并由學生本人來說明制作這幅作品的操作重點。另外,其他學生對這幅作品的操作有何疑問之處,也可提出來,由制作該作品的學生來答疑。最后,由教師指出這幅作品中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之處。經過這樣的分析,就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融知識與技能于一體,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而教學是一門藝術,中學信息技術教學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討、共同完善。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做到教學相長。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結合點,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業務水平,將現代教育理論、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知識靈活地運用到信息技術課教學中。
(作者單位:山西省霍州市第二中學 0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