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軍
[摘要]在歷史轉折關頭,鄧小平不失時機地提出并堅決推進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并在最終實現轉移的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他主持的1975年整頓是突破“以階級斗爭為綱”、實行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嘗試和預演,為后來轉移的實現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他1977年復出后率先提出“綱”的轉移,支持并引導按勞分配等問題討論,倡導發展生產力,經濟建設日益成為全黨關注的重點,這是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先聲;他1978年9月在東北視察時率先提出要結束揭批“四人幫”運動,進而在中國工會九大上提出要開始“新的戰斗任務”,明確提出了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任務;在他的建議下,討論工作著重點轉移問題成為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的第一個議題,并在會上形成普遍共識,進而他在歷史轉折關頭倡導團結一致向前看,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點由階級斗爭向經濟建設的轉移發揮了關鍵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仍是解決當今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關鍵詞]鄧小平;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歷史性決策,“這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從此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重溫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歷史進程,深入探討鄧小平對實現這個歷史性轉變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對于充分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的重大戰略判斷,實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旨在研究分析鄧小平在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提出和實現的歷史進程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探討這個歷史性決策的現實意義。
一、鄧小平主持的1975年全面整頓“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調”,“強調把經濟搞上去”,這是突破“以階級斗爭為綱”、實行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嘗試和預演,為后來轉移的實現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發展生產力,正確地領導經濟建設,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執政后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要求全黨的工作重心適時地轉移到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這一方面來。為此,1956年黨的八大適時地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這一提法,強調國家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全黨要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這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論貢獻,也成為當時全黨的共識。1957年2月,毛澤東提出“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疾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基本結束”,要“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以“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這也十分明確地提出了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問題。
但黨的八大后不久,從八屆三中全會開始,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分析,逐漸被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的錯誤論斷所代替。此后,在“左”的思想主導下,“以階級斗爭為綱”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到“文化大革命”期間,“以階級斗爭為綱”成為全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從提出工作重點轉移到完全偏離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20年中,全黨始終不能把主要力量集中到經濟建設上來,國家各方面的建設也歷經曲折。鄧小平后來指出:“建國后,如果說我們有錯誤,最大的一條就是不重視發展生產,所以我們國家落后了?!薄岸嗌倌陙砦覀兂粤艘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幕蟾锩叩搅藰O端。”
“文化大革命”后期,毛澤東提出“還是安定團結為好”和“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要求,這是他對“以階級斗爭為綱”所造成的嚴峻形勢深入反思后提出來的,特別是他提出的“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要求,這是“與‘四人幫的一個根本分歧,也是鄧小平得以在政治戰線(同時也在經濟戰線)上進行重要工作并系統地展開自己的思想的先決條件”。1975年,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鄧小平主持開展了大刀闊斧的全面整頓,取得顯著成效。
鄧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頓,是在當時同樣打著毛澤東的旗號的“四人幫”提出“全面專政論”,進一步強化“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思想,并對整頓工作造成很大障礙的情況下進行的。他在一系列講話、談話、批示中,鮮明提出要加快發展生產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反對把抓生產批判為“唯生產力論”,反對把按勞分配當成“資產階級法權”來批判。這一年的3月,他在全國工業書記會上說:“聽說現在有的同志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產,說什么‘抓革命保險,抓生產危險。這是大錯特錯的?!边€指出:“現在學習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指示,限制資產階級法權,也要有個物質基礎,不然怎么過渡到共產主義?各取所需,是要有豐富的物質基礎嘛。這同‘唯生產力論是兩回事?!?月,他在國務院辦公會議上進一步強調:“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能不搞生產,不能不搞科學技術”,“我們總是要把革命和生產都搞得好才行”。6月12日,針對“四人幫”企圖掀起批“經驗主義”運動,他在上海談話時指出:“中國這么多人口,國民經濟搞不上去怎么行?我們一定要搞上去?!庇终f:“現在把什么都說成是資產階級法權。多勞多得是應該的嘛,也叫資產階級法權嗎?搞生產究竟應當用什么東西作為動力?”9月7日,他在中國工會九大的籌備工作報告上批示:“工會不能光談抓階級斗爭,對生產、生活福利還是要抓。不能因為批了唯生產力論,就不敢抓生產了。不要因為批了福利工會以后,對職工生活就不管了。”
出于與“四人幫”斗爭的需要,鄧小平在1975年5月的全國鋼鐵工業座談會上,繼而在7月的對中央讀書班第四期學員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三項指示為綱”的指導思想。他說:“前一個時期,毛澤東同志有三條重要指示:第一,要學習理論,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團結;第三,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是我們這一時期工作的綱”。在這個提法中,鄧小平強調三項指示是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不能丟掉任何一條”,但他同時又說“特別是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也就是說,鄧小平雖然把“學習理論,反修防修”放在第一項,但突出強調的是第三項“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是重點。
“三項指示為綱”的提法,實際是把發展經濟置于“文化大革命”以來從未有過的中心地位,實質是以經濟建設為綱,這是鄧小平領導全面整頓的魂。時為浙江省委負責人的鐵瑛回憶說:“‘四人幫拼命喊著‘破除資產階級法權、‘反修防修等口號,煽動著‘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運動,主持實際工作的小平同志不理睬那一套,始終強調著一個中心,把國民經濟搞上去!”從反面看,也能說明這一點。整頓后期,毛遠新曾對毛澤東說:“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講話,我感到一個問題,他很少講文化大革命的成績”,“‘三項指示為綱,其實只剩下一項指示,即生產上去了?!焙鷨棠竞髞碓选叭椫甘緸榫V”同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聯系起來,他認為鄧小平“把側重點放在安定團結和把國民經濟搞上去上面”,實際上“已經提到一個中心,一個基本點,另一個基本點改革開放當時還不可能提出來,只能叫整頓”。
1975年底,當毛澤東越來越確認整頓實質就是對“文化大革命”的否定,“三項指示為綱”的實質是要替代階級斗爭為綱,而寄希望于“再給鄧小平一個機會,讓他改變觀點”又未果時,毛澤東只能終結鄧小平主導的整頓了。1975年整頓不到一年就中斷了,根本原因在于是以階級斗爭為綱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問題上。受到批判后,“‘批鄧文章集中火力攻擊鄧小平同志的‘以三項指示為綱是‘復辟綱領”,也說明了“轉移工作重點”斗爭的艱苦。
1975年的全面整頓,可以說是在“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的條件下試圖把工作重點轉向經濟建設的一次努力,是黨由階級斗爭高于一切朝著務實方向轉變的重要實踐,也為后來的工作重心轉移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二、1977年鄧小平復出后率先提出“綱”的轉移,支持并引導按勞分配等問題討論,從理論層面批駁“資產階級法權”、“唯生產力論”等錯誤觀點,倡導發展生產力,經濟建設日益成為全黨關注的重點,這是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先聲
粉碎“四人幫”的勝利,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工農業生產得到比較快的恢復,科學教育文化工作也開始走向正常。鄧小平在1975年通過領導整頓開始的、后因“反擊右傾翻案風”被迫中斷的對“文化大革命”的撥亂反正,又重新局部地進行。以華國鋒為首的黨中央提出了“抓綱治國”,以揭批“四人幫”為“綱”,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必要的。但隨著運動的深入和撥亂反正的進展,局限性日益凸顯。按照這個提法,發展國民經濟,加速四個現代化建設等重大問題就無法提到全黨工作的首要位置。當時的黨中央并沒有隨著形勢的發展及時提出“綱”的轉移,在指導思想上仍以“左”的錯誤思想為指導,堅持“兩個凡是”,經濟建設仍然在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老路。以農業為例,當時仍在推行的“農業學大寨”,并不是學大寨如何搞農業生產,而主要是學大寨如何把階級斗爭的弦繃緊,如何“大批促大干”。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萬里后來說:“粉碎‘四人幫已經一年了,當時黨中央的口號還是‘抓綱治國。抓什么綱,還不是以階級斗爭為綱,以糧為綱,人民公社一套‘左的東西變本加厲,‘左的錯誤惡性發展。”
1977年7月恢復工作后,鄧小平立刻表現出作為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最早思考并點破“綱”的問題。這年的8月,他在中央軍委座談會上說:“某一個時期總有某一個時期的綱,某一個部門總有某一個部門的綱。就當前來說,揭批‘四人幫的斗爭是我們的綱,一定要把這場斗爭進行到底,但總要有一個時間限制。”10月到11月間,在指導起草中央軍委全體會議文件時,鄧小平又幾次提到“綱”的問題。他提出:這個文件以什么為綱?怎么叫個綱?揭批林彪、“四人幫”可以叫綱,但這是暫時的,我們還有長遠的考慮。他說:看起來,我們以揭批林彪、“四人幫”為綱可以。但是很快要轉,要結束,要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再不能提“以階級斗爭為綱”了。
在“抓綱治國”、以揭批“四人幫”為“綱”的大背景下,階級斗爭、群眾運動無疑仍是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但鄧小平卻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他多次提到促進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問題。1977年11月,他在廣東說:最大的問題是政策問題。政策對不對頭,是個關鍵。過去許多行之有效、多年證明是好的政策要恢復,現在就可以恢復。這也是個全國性的問題。1978年2月,他在四川說:農村和城市都有個政策問題。中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零碎地解決不行,要統一考慮。自己范圍內能解決的,先解決一些。1978年7月,他在會見外賓時說:“我現在主要的興趣是如何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得快一點。”
在揭批“四人幫”的運動中,經濟理論界從1977年2月開展的關于按勞分配和“資產階級法權”等問題的討論,在4月以后逐步擴大規模,集中討論了按勞分配和“資產階級法權”、政治與經濟、革命和生產等問題。10月底至11月初舉行的按勞分配問題討論會,集中批判了把按勞分配說成是“產生資產階級法權的經濟基礎”、把發展生產說成是所謂“唯生產力論”等謬論。有些同志通過引證列寧、毛澤東的有關論述,著重闡述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發展生產力的極端重要性。在按勞分配問題討論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選載了一批討論文章,把討論推向了社會。
鄧小平順勢支持和引導了按勞分配等問題討論,著力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等理論層面批駁“四人幫”,甚至一些重要文章也是在他的直接提議和指導下起草和發表的。1977年8月,鄧小平認為國務院政治研究室撰寫的《評“四人幫”對“唯生產力論”的批判》一書,“基本上是寫得好的,站得住,但有點吞吞吐吐,討論后改一下”,鼓勵他們要大膽放開來寫。在談到按勞分配問題時,鄧小平說:“應該有適當的物質鼓勵,少勞少得,多勞多得”,“說按勞分配產生資產階級。這根本不行”。他還倡導從理論和制度層面講清楚按勞分配等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問題。1978年3月,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起草了一篇題為《貫徹執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的文章。鄧小平看過文章清樣后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文章“寫得好,說明了按勞分配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的,不是資本主義的”。并指出:“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有好多事情要做。有些問題要經過調查研究,逐步解決。有些制度要恢復起來,建立起來??偟哪康?,就是鼓勵大家上進?!?月,他再次就這篇文章的修改談了意見,指出:“資產階級權利問題,要好好研究一下,從理論上講清楚,澄清‘四人幫制造的混亂?!边@篇文章于5月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在《人民日報》發表,全面論證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性質,闡述按勞分配的各種勞動報酬形式,清理了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論錯誤和混亂。1978年5月,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貫徹逐步改善職工生活的方針,有條件、有步驟地實行獎勵和計件工資制度。9月,國務院要求有關部門盡快提出改革工資制度、獎勵制度和勞保福利制度的具體意見。這年下半年,全國有不少企業和單位恢復了計件工資和獎金制度,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在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倡導下,盡管揭批“四人幫”運動仍然按照黨中央的工作部署被放第一位,但全國各地、各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逐步突破了“以揭批‘四人幫為綱”這個口號的限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1977年11月,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里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著眼于發展農業生產”、“以生產為中心”的方針。1978年4月,中央發出的《關于加快工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即《工業三十條》特別提出:“企業是生產單位,必須以生產為中心。”毋庸置疑,經濟建設越來越成為全黨上下關注的重點,這是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先聲。
三、鄧小平1978年9月在東北視察時率先提出要結束揭批“四人幫”運動,進而在中國工會九大上提出要開始“新的戰斗任務”,實質就是發出“要迅速地堅決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號召,這就明確提出了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任務
在經濟建設日益成為全黨關注重點的背景下,鄧小平適時地提出了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的問題。他的這個想法和思路是1978年9月在東北視察時率先提出的。鄧小平的這次視察是在結束對朝鮮的訪問后途經東北時順便進行的,但從談話的內容和事后產生的影響看,這是一次有意為之的視察。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沈陽軍區司令員的李德生后來回憶說:“那些日子,我一直都陪著鄧小平同志。他的工作日程排得滿滿的,上午、下午,甚至晚上,都找干部群眾談話,到工廠、農村、部隊調查研究,體察民情。他對揭批‘四人幫、開展真理標準討論、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問得很詳細,作了許多極其重要的指示?!?/p>
9月12日,在離開朝鮮前夕同金日成的談話中,鄧小平說:“最近我們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們落后。什么叫現代化?五十年代一個樣,六十年代不一樣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樣了?!痹陔S后的東北考察中,鄧小平所經各地的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現狀更加印證了他“越看越感到我們落后”的這一判斷。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薄拔覀円胍幌?,我們給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社會主義要表現出它的優越性,哪能像現在這樣,搞了二十多年還這么窮,那要社會主義干什么?”面對“落后”,應該怎么辦?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薄拔覀円诩夹g上、管理上都來個革命,發展生產,增加職工收入?!焙茱@然,要實現這些目標,當前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搞“以階級斗爭為綱”了,盡快把注意力放到經濟建設上來。用鄧小平當時的話來說,就是結束揭批“四人幫”運動,“轉為搞業務”。
9月17日,鄧小平在聽取沈陽軍區黨委關于揭批“四人幫”運動的情況匯報后特別談到:“對搞運動,你們可以研究,什么叫底?永遠沒有徹底的事?!薄巴ㄟ^運動主要是把班子搞好,把作風搞好,有半年時間就可以了。運動不能搞得時間過長,過長就厭倦了。”9月20日,在同天津市的黨政軍負責同志談話時,他又說:“你們可以考慮一下,如果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單位運動搞好了,就可以轉為搞業務,搞久了不行。這是全國性的問題?!?0月3日和14日,回到北京后的鄧小平在同一些負責同志談話時再次強調了這一主張,指出:“揭批‘四人幫運動總有個底,總不能還搞三年五年吧!”“運動搞久了,容易倦煩,還可能打擊面寬了?!彼?,“到一定時候要轉入正?!?。這些談話表明,鄧小平已經在考慮結束揭批“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實行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
10月11日,鄧小平在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致詞時更加明確地提出:揭批“四人幫”的斗爭在全國廣大范圍內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我們已經能夠在這一勝利的基礎上開始新的戰斗任務”。而這一新的戰斗任務,就是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大幅度改變目前落后的生產力,改變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為此,“各個經濟戰線不僅需要進行技術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進行制度上、組織上的重大改革。進行這些改革,是全國人民的長遠利益所在,否則,我們不能擺脫目前生產技術和生產管理的落后狀態”。有學者指出:這里雖然沒有用工作重點轉移這個詞,但看得出,所謂“開始新的戰斗任務”,就是工作重點轉移的意思。
鄧小平的上述談話和講話,提出了一個關乎全黨全國發展大局的重大問題,那就是適時結束全國性的揭批“四人幫”的群眾運動,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黨和國家的工作著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對于他的這個歷史性貢獻,黨內是認同的。1980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一九七八年九月份,小平同志在東北提出全黨工作的著重點的轉移,為三中全會的方針,為今后黨的工作方針,作出了決策?!?/p>
工作重點轉移的倡議,很快在黨內取得共識,從而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決策,進而實現黨和國家的歷史性轉折,準備了更加充分的條件。
四、在鄧小平的建議下,討論工作著重點轉移問題成為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的第一個議題,并在會上形成普遍共識,進而他在歷史轉折關頭倡導團結一致向前看,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點由階級斗爭向經濟建設的轉移發揮了關鍵作用
1978年11月,中央工作會議召開。這次會議的正式議題有三項:一是討論關于農業問題的兩個文件,二是商定1979年、1980年兩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三是討論李先念在國務院務虛會上的講話。在討論這些議題之前,中央政治局決定,先討論一下結束全國范圍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
這項新增加的關于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的議題,是會前根據鄧小平的提議,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下來的。時任吉林省委第一書記、中央工作會議東北組召集人王恩茂回憶說:“這個關系全局的提議,是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以前,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出的,并得到常委會的通過,華國鋒對此是贊同的。”工作重點轉移的議題一經提出,立即引起與會同志的關注和熱議。王恩茂說:“重點轉移的提議,給大家注入一劑興奮劑,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成為隨后的分組討論中最熱門的話題。”時任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負責人的于光遠也說:“在最初一兩天分組討論中,發言人幾乎都按照華國鋒講話中提出的要求,對從一九七九年一月起重點轉移的問題表了態?!?/p>
實行工作重點轉移,與會人員是熱烈擁護、一致贊同的。但在轉移的指導思想上是有分歧的。當時出席會議的不少人的看法是,從整個工作的發展階段來看,重點轉移到建設上來是必要的,但“搞建設,仍然要堅持階級斗爭為綱”。這與華國鋒在開幕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的“在新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指引下”轉移是一致的。這種主張實際上“還是繼續堅持‘左的錯誤,試圖在不對‘左的指導思想進行大的調整下進行工作重點轉移”。因此,“出席會議的人們聽了華國鋒的講話后,一方面表示擁護,另一方面有些擔心,表示不能滿意”。在分組討論中,更多的同志則提出,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階級斗爭問題應當重新認識,澄清糊涂觀念,這是黨指導現代化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胡喬木在分組發言時指出:“除了發生戰爭,今后一定要把生產斗爭和技術革命作為中心,不能有其他的中心?!边@種觀點實際上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提法。胡喬木當時正在為鄧小平起草講話稿,主題就是闡述工作重點轉移的意義和怎樣實現轉移問題。這實際上代表了鄧小平的觀點,也是他自主持1975年全面整頓以來的一貫思想。
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能夠開成歷史轉折性的會議,鄧小平起到的另一個關鍵作用是:他針對會場上和社會上出現的新的情況和動向,幾次發表談話,提出既要有錯必糾、解決問題,又要抵制錯誤思潮,正確評價毛澤東,處理好糾正錯誤與保持穩定的關系,創造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倡導向前看。這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正確理解中央決策起了積極作用。11月25日,鄧小平和其他中央常委對天安門事件平反后的情況作出指示:“講問題,要注意恰如其分,要注意后果”,“邁過一步,真理就變成謬誤了”,“不搞什么新運動”,“要引導群眾向前看”。26日,他會見日本民社黨訪華團時說:“了結了這些問題,大家心情就舒暢了,一心一意向前看,搞四個現代化?!?7日,他會見美國專欄作家羅伯特·諾瓦克時指出:“把過去有些冤案、錯案和群眾不滿意的東西清理一下”,“清理一下就過去了,目的就是引導全國人民向前看”,“搞四個現代化,這是我們會議的中心問題”?!?9日,他會見日本公明黨訪華團時強調:“天安門事件這樣的問題,錯了就改嘛,改了就完了”,“引導全黨、全國人民一心一意奔向四個現代化”,“中心議題就是這個”。
鄧小平的這些談話經過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思路逐漸為全黨所接受。與會同志普遍認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搞清“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事情,并不是要糾纏歷史舊賬,不是要搞新的政治運動。陳云在分組討論時說:“不是要搞運動,只是要中央開個口”,“維護安定團結、爭取實現四個現代化是全黨全國人民的迫切愿望,是我國目前的大局”。
1978年12月召開的具有深遠影響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必須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全國范圍的大規模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從1979年起,把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全會作出的這項決策,解決了1957年以來沒有解決好的工作重點轉移問題。這是全會最突出的貢獻,也是一個劃時代的轉變。由此,中國開始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鄧小平說,這“不但解決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二十多年的問題”?!爸袊嬲钴S起來,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還是在一九七八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鄧小平領導黨和國家成功實現工作重點轉移之后,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始終強調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核心內容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徹底解決了黨長期以來沒有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務及工作重點問題,指明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
五、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歷史啟示和現實意義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溫鄧小平為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所做出的杰出貢獻,有著重要的歷史、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是要客觀分析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提出與實現的歷史進程。全面把握重要的歷史節點,正確認識鄧小平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對工作重點轉移過程的梳理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1)這項歷史性決策并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臨時動議,而是從1975年就開始醞釀和嘗試,時機逐漸成熟后形成決策。這個過程曲折復雜,充滿了斗爭,來之不易。(2)鄧小平關于重點轉移的思想是一貫性、超前的。在黨內,他對“綱”的問題,也就是全黨工作的中心是搞階級斗爭還是搞經濟建設思考得更為深刻和長遠。不管是1975年提出“三項指示為綱”,還是1977年提出“綱”的轉移,以至1978年提出開始“新的戰斗任務”,實質都是重點轉移問題。(3)鄧小平發揮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在歷史轉折關頭,他不失時機地提出并堅決推進黨和國家工作重點果斷、徹底的轉移,并在最終實現轉移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能夠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與他在這場歷史性轉變中作出的杰出貢獻是分不開的。
二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之所以能夠不斷鞏固和擴大執政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最根本的就是靠發展,靠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1985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說:“不徹底糾正‘左的錯誤,堅決轉移工作重點,就不會有今天的好形勢?!?992年春,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在這短短的十幾年內,我們國家發展得這么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998年12月,江澤民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大會上說:“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如果生產力不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就會遇到極大的困難,社會主義優越性就會喪失最根本的經濟源泉。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不能動搖和影響經濟建設這個中心?!?008年12月,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切發展和進步就會失去物質基礎”,“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p>
三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仍然要一如既往,堅定不移,發展仍是解決當今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黨帶領全國人民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習近平要求全黨“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些論述立意高遠,思想深刻,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