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
法律數量多項目分量重
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出爐
《法制日報》·5月3日
5月2日,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對外正式公布。與以往相比,今年立法計劃有新特點新提法值得注意。
首次強調突出重點立法項目。積極組織實施調整后的立法規劃,加快進度,分清輕重緩急,突出重點領域的立法項目。要按照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的要求,堅持將黨中央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立法項目作為重點,扎實做好民法總則的審議出臺工作,積極推進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著力做好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點立法工作,做好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方面的立法工作,落實好黨中央有關改革舉措實施規劃和年度任務部署的相關立法工作。
立法數量有較大提高。繼續審議法律案9件,初次審議法律案14件,相比去年數量均有提升。具體立法項目包括:將行政監察法修改為國家監察法,著力做好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制定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加強反腐敗法律制度建設;制定國歌法,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做好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方面的立法工作,制定煙葉稅法、船舶噸稅法等單行稅法;著力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制定電子商務法,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小企業促進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證券法、標準化法;制定社區矯正法,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制定基本醫療衛生法、公共圖書館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保障人民文化權益;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修改水污染防治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核安全法、國家情報法,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
【新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修訂出臺
新華社·5月9日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公布新修訂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將各類新媒體納入管理范疇。分析人士認為,規定加強新聞信息采編發布流程管理、細化平臺管理、落實處罰責任,可以讓互聯網新聞信息發布更加法制化、規范化。
規定提出,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絡直播等形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禁止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范圍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
任何單位和用戶都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和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互聯網平臺需要承擔審核平臺賬號的開設信息、服務范圍等主體責任。
規定明確,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對用戶身份信息和日志信息負有保密的義務,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針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非法網絡公關、水軍等現象,規定明確予以禁止,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通過采編、發布、轉載、刪除新聞信息,干預新聞信息呈現或搜索結果等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
規定還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時,遵守著作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強化舉報監督制度,既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舉報制度,及時處理公眾舉報,也規定國家和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向社會公開舉報受理方式,接受并處理舉報。
【觀察】
制定留守兒童專門法規
《法制日報》·5月31日
今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首次針對留守兒童問題組建了27個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首次開展全面的留守兒童摸底排查。
與以往不同,這次被強調的,是“堅持政府主導”,是“家庭、政府、學校盡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體系”。目標宣示:到2020年,兒童留守現象“明顯減少”。
研究者指出,目前最為需要的是能讓留守兒童和父母團聚的法律法規,幫助這些家庭在父母工作地點團聚。
研究者說,兒童福利服務是一項社會性的事業,有賴于國家強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持。有必要通過制定兒童福利法這樣完整系統的兒童基本法律政策來保障兒童的權利,這對改善兒童福利分散化管理現狀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必須制定針對留守兒童工作的專門法規,盡快建立留守兒童福利保障機制和法律體系。
【創新】
湖北誕生全國首部社會信用信息管理地方性法規
法制網·5月2日
《湖北省社會信用信息管理條例》近日在該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并將于7月1日起施行。條例以規范社會信用信息管理活動為切入口,對社會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應用、安全管理和信用主體權益保護等進行規范,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社會信用信息管理的地方性法規。
為區分不同主體,條例將社會信用信息分為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予以分類調整和規范。
面對社會信用信息遭非法歸集的情況,條例作出禁止性規定:信用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和組織歸集市場信用信息屬于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并約定用途,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歸集。不得歸集的自然人信息包含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等信息。
對守信主體,條例明確,政府可以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過程中給予支持和便利,在財政支持、政府采購、政府投資項目招標、媒體推介等活動中列為優先選擇對象等。
對失信主體,條例明確,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政府可以將其在行政監管中列為重點核查對象、取消已經享受的行政便利措施、限制申請財政資金或者政策支持等。
條例還對聯合懲戒的法定依據作出限定:未經依法確認的公共事業及物業管理欠費信息不得作為實施聯合懲戒的依據。
【環保】
霧霾具體成因明年將有初步結論
人民網·5月24日
5月23日,環境保護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相關情況。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介紹,“十二五”以來,在國家各類科技計劃,包括環保部的一些科研計劃支持下,對霧霾的成因,特別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成因有了基本認識:高強度污染物排放是內因;不利氣象條件是外因;二次化學轉化增強是動力,上述解釋已經在科學界形成基本共識。但關于霧霾的具體成因,尚未達成科學共識。
目前環保部正會同科技部、中科院、農業、氣象、衛生、高校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編制實施方案,開展前期研究,預計到明年兩會期間,會有一個初步的結論。但霧霾或者重污染天氣不是一時形成的,想完全了解它的原因和解決辦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事】
全國建筑工人實名制
管理平臺正式上線
《人民日報》·5月18日
近日,全國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可以實時記錄農民工進出工地、考勤、工資支付等信息,發生勞資糾紛時,這些信息可作為真憑實據;借助于實名制管理平臺,建立工資專戶,實行銀行代發工資制,防止發生欠薪;顯示農民工技能水平等信息,相當于為其制作電子簡歷,有助于流動頻繁的農民工找到合適的工作。
該平臺由住建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委托,中國建筑業協會著手開發。2016年5月,管理平臺在中建三局承建的湖北省科技館新館項目等兩家單位開始試點。
從全國來看,截至平臺正式上線發布,總上線項目數已達985個,覆蓋建筑工人總計34萬多人,參建單位2428個,移動端APP下載量達38995次。項目工人實現了“一人一檔”,工人20余種信息一目了然,每一名工人擁有全國建筑用人單位可見的履歷檔案。
專家指出,平臺能促進總包、分包、具體作業單位和工人之間相互了解,利于實現“雙向選擇”,有助于建筑工人更快找到工資價位合理的工作。
【警惕】
傳銷組織借網絡平臺“改頭換面”
新華社·5月19日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有傳銷組織借助網絡和微信平臺,打著所謂“電商”“消費投資”“多層分銷”等旗號,誘騙群眾參與傳銷活動,多地工商部門提醒,市民要對此類傳銷組織借網絡“改頭換面”的情況加強警惕。
從查處的傳銷活動看,傳銷人員假借“招商加盟”“網絡營銷”等名義,以所謂的高新技術產品銷售、代理為誘餌,鼓吹高額收益回報,并利用微信平臺發展下線人員的傳銷活動較多。
此外,有傳銷人員打著“旅游直銷”“低價旅游”的幌子,以賺取傭金、旅行積分和免除月費為誘餌,鼓動參與者發展下線,甚至還有傳銷人員假借“慈善互助”“愛心慈善事業”“消費養老”等名義,開設專門的網站平臺,許諾高額回報,引誘群眾拉人加入傳銷活動。
這些傳銷行為使不少辨識能力較弱的老年人上當受騙,給不少群眾造成經濟損失。工商部門提醒,廣大群眾不要輕信他人誘導,更不要眼紅高額回報,需要提高在各類網絡平臺上的守法意識和風險意識。
【科學】
澳洲科學家用蠶絲修補受損鼓膜
中國科普網·5月30日
澳大利亞科學家以蠶絲為原料研發出一種類似人類鼓膜的小型裝置,植入耳內后可引導細胞生長,修復受損鼓膜。
該裝置名為ClearDrum,形似隱形眼鏡,實際上是個靈活支架,可起到“腳手架”作用,引導細胞生長,促進鼓膜愈合。支架放置在鼓膜下方,一次手術即可完成植入。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珀斯耳科學研究所與墨爾本迪金大學合作進行。研究表明蠶絲能支持細胞生長和增殖,而且它柔軟靈活、能變成各種形狀,是個有吸引力的選擇。
研究人員先對蠶絲進行脫膠處理,去除其中具有黏性的絲膠蛋白,然后將剩余的纖維狀蛋白質——絲心蛋白加熱成液體,與甘油、聚氨酯等物質結合制成支架。
研究人員準備2018年在澳大利亞招募慢性中耳疾病患者以開展臨床試驗。
【信息】
國土資源部首推司局長出庭應訴:為落實行政訴訟法規定,國土資源部已經實施的《國土資源行政應訴規定》要求,涉及該系統的民告官案件不再由政策法規部門代辦出庭,而是“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應訴”。今年以來,國土資源部已有多位司局長出庭應訴。
國家將建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5月17日說,我國將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和基礎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區域共享,優先推動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等領域的數據向社會開放,提高數據應用效率和使用價值。
6月1日起無人機將實施“實名制”管理:從6月1日起,國家將正式對質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無人機實施實名登記注冊。民航部門正在積極建立無人機實名登記數據共享和查詢制度,實現與無人機運行云平臺的實時交聯。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到報社聽意見:近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修訂《河南省物業管理條例》,到大河報社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意見。此前,大河報向社會各界征集對《河南省物業管理條例》的建議電話被打到“爆”,共整理出6類問題和25條建議。
浙江將食品安全納入地方領導班子考核:浙江省政府決定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地方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積極探索建立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制度。
無錫新吳區法院首推電子支付令: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鄭某等10余名被訴支付物業費的業主通過微信與物業公司、法官建立聯系,在收到法官發出的電子支付令后,鄭某等人將所欠物業費轉賬給物業公司,以電子方式足不出戶便了結官司。
【數字】
300%:日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解答》稱,對勞動者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5000元:5月9日,最高法、最高檢聯合發布《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具有“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情形之一的,即可入罪。
30235間:文化部對網絡表演經營單位開展集中執法檢查和專項清理整治,關停10家網絡表演平臺,行政處罰48家網絡表演經營單位,關閉直播間30235間,處理表演者31371人次。
5萬元:新修訂的北京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規定于日前發布實施,獎勵標準分四個等級。舉報人需實名舉報,最高獎勵5萬元。其他三個獎勵標準為:200元、3000元、5000元。
3100萬件:最高法近日通報全國法院立案登記制改革兩年來的主要情況。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3月,全國法院登記立案數量超過3100萬件,當場立案率超過95%,上海、重慶、寧夏等地超過98%。
2.16億元:清朝嘉慶年間御醫汪必昌所著《聊復集·怪癥匯纂》手稿日前重現天日,其中記載540種(約650個)偏方秘方。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古籍善本部原總經理拓曉堂預估,此稿本的市場價能達到2.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