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順福
摘要:為全面加快寧洱鎮城鄉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著力改造農村畜禽養殖圈舍,實行“人畜分離、村外集中建圈、科學養殖”的養殖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人畜禽混居的傳統落后養殖方式,引導農戶開展標準化養殖、適度規模養殖,提升人居環境,改善居住條件。特制定寧洱鎮人畜禽分離集中建圈方案。
關鍵詞:人;畜禽;分離養殖;集中建圈;方案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5-0014-02
1人畜禽分離集中建圈養殖的意義
根據《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省進一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云辦發[2016]48號)及《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關于進一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寧辦通[2016]114號)的通知要求,加快農村傳統養殖方式向標準化、規模化轉變,大力推進寧洱鎮現代畜牧業發展。緊緊圍繞“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和“美麗家園”行動計劃總體要求,以“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環境”為主要內容,切實解決城鄉村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科學制定畜牧業發展規劃,發展生態、安全、高效、健康養殖,依法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加強政策扶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鼓勵和引導零散、人畜禽混居向人畜禽分離、集中建圈、標準化養殖轉變,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全縣人民健康水平。
2寧洱鎮基本情況
據人畜分離摸底調查統計,寧洱鎮是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城鄉結合的中心大鎮。轄區面積483.70平方公里,共有20個村民委員會、270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委會、40個居民小組,全鎮轄區共有73648人,其中:有農戶12953戶,農業人口46397人。耕地面積85385.03畝,其中水田25586.01畝,旱地59799.02畝。目前,全鎮畜禽存欄298078頭(只、羽),其中:生豬存欄85778頭、牛存欄11535頭、羊存欄9492只,家禽存欄191273羽。現有圈舍面積1971m2,其中:豬舍面積51467m2、牛舍34605m2、羊舍11391m2、禽舍面積1913m2。
3人畜禽分離集中建圈基本條件及要求
3.1建設地點選址
必須具備“實行人畜禽分離、集中飼養、封閉管理”的基本條件;必須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禁養區內;村外集中建圈,遠離村民生活區域方圓1km以上;要求地勢高燥、坐南朝北、平坦或緩坡。
3.2糞污處理要求
排污方便,產生糞污水通過建設化糞池三級過濾,能被周邊的農田地、茶園、咖啡等農業用地自然吸納消化,防止造成二次環境污染。
3.3其他條件要求
要求水、電、路建設方便,并且成本較低,同時合理設置飼料用房。
4建設內容及標準
人畜分離集中建圈的村民小組建設數量可根據農戶及養殖規模而定,一般每個村民小組可建1~3個。按照畜禽標準化養殖要求,堅持統一風格風貌的建設原則。集中建設畜禽圈舍每戶建設豬舍30m2、可飼養肥豬25頭,雞舍20m2、可飼養土雞400羽,牛舍、羊舍按現有建設面積進行計劃建設,現未有的不再計劃養殖,每戶建設飼料房10m2,戶均建設化糞池3m3。畜禽圈舍建筑形式采用單列雙坡式或雙列式。
4.1單列雙坡式建筑要求
4.1.1建筑材料:小青瓦或青色樹脂瓦、水泥空心磚、水泥、沙石、木頭或鋼材等。
4.1.2建筑結構:鋼架結構或磚木結構。
4.1.3豬舍建設規格:豬舍建設要求有梁柱,要求安全穩固。每幢豬舍長度視地形而定,房屋寬度即前、后瓦檐間距為5m,房屋高3m(屋頂正梁至地面3m),前后瓦檐滴水距地面2.4m。地面為水泥地板,坡度為3%或5%(朝向排污孔)。每隔豬圈面積12m2(長4m、寬3m),房后瓦檐距墻體20cm,房前設喂豬過道,過道寬度為80cm,且瓦檐覆蓋過道,以免喂豬淋雨,豬圈室內隔心高度1.1m(水泥磚5層加1塊小紅磚蓋帽),豬圈門高1m、寬60cm,后墻設置自動飲水器、排污孔(用直徑15cm的PVC管),后墻高度1.4m(用水泥空心磚砌墻,避免飄雨),其上方不砌墻便以通風明亮。喂豬料槽設在室內圈門旁或地面直接投料飼喂。
4.2雙列雙坡式建筑要求
4.2.1建筑材料:小青瓦或青色樹脂瓦、水泥空心磚、水泥、沙石、木頭或鋼材等。
4.2.2建筑結構:鋼架結構或磚木結構。
4.2.3豬舍建設規格:豬舍建設要求有梁柱,要求安全穩固。每幢豬舍長度視地形而定,房屋寬度即前、后瓦檐間距為9.6m,房屋高3.8m(屋頂正梁至地面3.8m),前、后瓦檐滴水距地面2.6m。地面為水泥地板,坡度為3%或5%(朝向排污孔)。每隔豬圈面積12m2(長4m、寬3m),前、后兩邊瓦檐距墻體均為20cm,房屋室內正中央為過道,過道寬度為1.2m,豬圈室內隔心高度1.1m(水泥磚5層加1塊小紅磚蓋帽),豬圈門高lm、寬60cm,后墻設置自動飲水器、排污孔(用直徑15cm的PVC管),后墻高度1.6m(用水泥空心磚砌墻,避免飄雨),其上方不砌墻便以通風明亮。喂豬料槽設在室內圈門旁或地面直接投料飼喂。
4.3其他配套設施建設
畜禽養殖應配套設置飲水器、飼料槽等設備,房屋四周用水泥磚砌墻,化糞池為磚混凝土,整個養殖小區建1~2個化糞池,化糞池容積為每戶3m3,選在排污水方便,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的地方建設。養殖小區周邊種植常綠樹種或果樹、飼用牧草等綠化與生活區自然分隔,達到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防護屏障、防暑降溫等作用,小區內實行清潔化處理和糞污資源化利用,各村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糞污農牧結合作為有機肥施用,廢水截污納管進入化糞池三級過濾排入農業用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和“零排放”。遏止畜禽糞便污染村內戶外環境衛生,達到“人畜分離、集中建圈、科學養殖”的標準化養殖目的。
5保障措施
5.1加強組織領導
寧洱鎮人民政府應成立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人畜禽分離集中建圈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鎮人民政府一把手任組長,分管農業副鎮長任副組長,鎮財政所所長、土地所所長、農業服務中心、各村民委員會及業務部門骨干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主要協調解決項目實施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負責人畜分離集中建圈的選址、設計、建筑、排污、利用等各個環節,提供技術指導。并將人畜分離集中建圈納入鎮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人畜分離集中建圈取得成效。
5.2爭取資金投入,落實資金扶持標準
實施“人畜分離”集中建圈工作,鎮黨委、政府應出臺人畜分離集中建圈發展養殖業所需土地政策和集中建圈補助政策,糞污水無害化處理化糞池建設補助政策,促進“人畜分離”工作的有效進行。根據建設內容及標準,必須按土地30000元/畝、豬舍600元/m2、牛舍400元/m2、羊舍400元/m2、禽舍350元/m2、飼料房1000元/m2、安裝水管20元/m、通電線路1000元/戶、通路工程400元/m、水窖500元/m3、化糞池300元/m3的標準進行投資建設,確保人畜分離集中建圈順利實施。
5.3廣泛開展宣傳動員,提高認識
為了提高農民群眾對人畜分離集中建圈的認識,應廣泛宣傳和動員提升人居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專欄、發放宣傳單、貼標語、集中開會等不同形式不同方法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把農民群眾思想統一到行動中來,變“要我做”為“我要做”,積極主動接受配合此項工作的開展和完成。
5.4實行獎勵機制,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為了加快提升人居環境實行人畜分離集中建圈的推進步伐,對同意實行人畜分離并積極配合搬遷的農民群眾給予一定的獎勵,每戶獎勵3000~5000元。
5.5采取“養殖小區+農戶”畜禽標準化養殖技術
按照“人畜分離,集中建圈,分戶管理”的原則,通過集中建圈建成的畜禽養殖小區,各家各戶管理自己的畜禽,實行“統一養殖、統一防疫、統一飼養標準”的標準化養殖模式,提高農民的健康養殖水平和規模化養殖程度,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5.6綜合治理畜禽糞污
通過集中建圈養殖小區,在建設解決農村傳統人畜混居的現象,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養殖污染問題的同時,通過對小區內的養殖排泄物實行農牧結合、資源循環利用,做到“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達到養殖污染排泄物的零排放,實施畜禽-糞肥-蔬菜(水果,茶葉)或畜禽-糞肥-糧食作物或雞-果林茶園自然放養模式或林地牧牛、牧羊的模式,發展生態農業循環經濟。促進畜禽養殖由零散、小規模飼養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轉變,改善村莊環境,既符合農村主導產業的發展,又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質。實現“養殖產業發展,改善養殖環境衛生,改善居住條件,村容村貌徹底改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