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杰鋒
八桂大地,茶花芬芳,桂芳!哈哈!有意思吧?天意啊!彩調這朵山茶花香飄萬里、芬芳世界,都與這個人有莫大的關系。在此隆重推出:女名男相的桂芳,沈桂芳,我們的沈哥,彩調音樂界的大咖!
說起來,我與沈桂芳還真有點緣分,如果說江波老師(彩調藝術大師)與戴海平老師(彩調音樂大師)為代表的團隊,從1956年到“文革”結束20多年,是他們精誠合作的黃金時代,一系列作品熠熠生輝,統領了彩調藝術創作20余年!那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今天,彩調界是我與沈哥傳承了這一創作狀態,占領了這塊陣地,共同沖沖殺殺30多年,酸甜苦辣都嘗遍!現代彩調劇《哪嗬咿嗬嗨》、新版彩調歌舞劇《劉三姐》、彩調劇《夢里聽竹》《大山小村官》《苗山妹子》、神話彩調劇《蛇吞象》、印度風格彩調劇《斷線風箏》、彩調現代戲《哎喲我的小冤家》……一系列大戲小戲,一個一個的涌出來……
我粗略的想了一下,沈桂芳在戲曲音樂創作上,他在廣西創造了幾個第一:
第一個奪得中國文化部“文華音樂創作獎”的作曲家;
第一個拿下中國戲曲音樂創作“孔三獎”的音樂人;
第一個捧回兩屆中國戲劇節“優秀音樂設計獎”的作者;
贏得全國現代戲劇交流演出“音樂創作獎”的廣西第一人;
第一個出版專著的戲曲藝術家!
他是沒有上過正規的藝術院校,卻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彩調音樂作曲法的一位藝術家。拿廣西本土內的音樂藝術創作獎項,我就不用多說了,“獲獎專業戶”的名頭放在他身上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桂芳,怎么在八桂大地上芬芳起來的?細想起來,都逃不脫前人走過的模式:勤奮、努力、執著……但沈桂芳略有不同的是,他認“死理”,執著的近乎瘋狂!你如果不同意他創作一段曲子的構想,他會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地上百次的找你聊,口吐蓮花似的直到說服你為止!我與他合作那么多臺戲,跟其他作曲家不一樣的是,每個戲我在排練場排戲,他就呆在排練場里,同甘共苦、互相磨合,溝通每一個日日夜夜,他寫曲子的時間是在私底下完成的!他為什么要這么做?行內人都知道,這樣可以充分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零距離的感受戲的情緒、節奏、氛圍,直接參與體驗演員創造角色時的激情、細微的變化,把握住演員最佳的音色、最合適的音域、最有風格的韻味……這樣,他才能創造出獨特的音樂形象!而且這樣做還會隨時調整修改自己的唱腔、音樂,使之更配合戲的整體構思、整體風格、整體節奏的變化……這種創作態度,是不少作曲家所做不到的!到現在為止,起碼廣西已經是沒有了!
他這一輩子為創作上的事情,與別人“吵”過,甚至“打”過,百折不回,“死不悔改”!
這種態度,不單是他的藝術創作狀態,也是他的人生狀態,也是他的生活態度。為了培養他的外孫拉二胡,他可以在幾年內,每天四個小時,每一分鐘都守在外孫身旁,口傳心授,鍥而不舍。最終,外孫考進了中國音樂界的最高學府——中央音樂學院。為了幫他外孫糾正近視眼,每天兩個小時坐在旁邊,陪他一針一針地穿200顆縫衣針的針孔,歷時近年,最終,治好了外孫的近視眼。他夫人癌癥住院,他每天24小時守在病榻前,端茶送水,吃喝拉撒睡,樣樣親力親為,一個大戲的音樂,也是在夫人病床前,趴著完成的……
當然,我這里并不想逐個分析他的每一部音樂作品的藝術特色,但《哪嗬咿嗬嗨》的音樂卻不得不提。該劇的音樂整體布局、主旋律的貫穿與推動,對彩調傳統唱腔中襯詞、襯句突破性地運用,彩調的傳統風格與現代意識的完美結合,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組合,是我們彩調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超越的一座高峰……
桂芳,藝術的芬芳,人格的芬芳,藝術即人,人即藝術!
八桂大地,彩調這朵山茶花,依然在怒放,為了這一次次的怒放與輝煌,有多少個像沈哥這樣的藝術家,無休止的吐著養分、精力甚至生命,孕育著、維持著這種芬芳!
正是,“比官大的是命,比命大的是調子”!現代彩調劇《哪嗬咿嗬嗨》的這句臺詞,不也正是映出了我們這些調子客的心緒嗎!
彩調養大了我們,我們要養大彩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