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廣闊
5月24日,中國食品辟謠聯盟“亮劍網絡食品謠言”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食品行業正式向“網絡謠言”亮出法律之劍。作為首家支持聯盟倡議的企業,金龍魚發布具體行動計劃,將懸賞1000萬追討網絡謠言黑手,并出資3000萬設立“打擊網絡謠言”專項基金。
有統計數據顯示,涉及食品安全的“舌尖上的謠言”已占到整個互聯網虛假信息的45%。這些打著“食品安全”幌子的謠言不僅給企業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削弱了政府公信力,而且還挫傷公眾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信任,給人們帶來極大的“食品安全焦慮”,甚至是由此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國際影響。
今年先后出現的紫菜謠言、粉絲謠言,都給相關的企業和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社會影響極為惡劣。然而以往每次爆發食品謠言,不管是公眾還是相關的企業,都在呼吁政府加大對食品謠言的打擊力度。很少有人會想到,企業本身,也應該在狙擊和遏制食品謠言方面積極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
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企業能夠采取實際行動打擊侵害自身利益的食品謠言,相比于政府部門工作流程、程序的減少,效率可能會更高,對制造和傳播謠言者帶來的震懾力度會更大。
企業雖然沒有執法權,不能直接對制造和傳播謠言者采取措施,但是卻可以把自己搜集到證據、查找到的線索提供給政府相關部門,提高政府職能部門打擊食品謠言的效率和力度。
對于那些證據確鑿的網絡食品謠言,企業完全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維權,把制造和傳播謠言者告上法庭,通過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身權益。只有當企業有決心,也有行動的時候,才能真正讓制造和傳播謠言者感到害怕,才能狙擊謠言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