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近代北京音樂會探究民族器樂音樂發展

2017-05-30 03:30:57楊靜
歌海 2017年6期
關鍵詞:音樂創作

楊靜

[摘 要]近代,隨著西方音樂的融入和傳播,音樂會成為我國音樂發展中的重要表現形式,民族器樂演奏成為音樂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展示出我國傳統音樂中音樂社團、音樂家、音樂創作等各個方面的時代特征。以近代北京音樂會中的民族器樂演奏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量民國時期高校和社會音樂史料的搜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討該時期音樂會中比較活躍的音樂社團、民族器樂音樂、音樂家和音樂創作的發展特點及影響。

[關鍵詞]民族器樂;音樂社團;音樂會;音樂家;音樂創作

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代隨著西方音樂的融入和傳播,音樂會成為我國音樂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音樂會大多是綜合型,以聲樂音樂會、鋼琴音樂會、小提琴音樂會、西洋音樂會、彌賽亞神曲合唱音樂會、學生音樂會、師生音樂會、欣賞講習會、賑災捐助音樂會為主,民族器樂演奏頻登音樂會舞臺,我國民族器樂音樂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北京作為該時期全國政治、文化中心之一,盡管社會動蕩,但在強烈新文化思潮推動下,民族器樂音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起步、抬頭,艱難、頑強、緩慢、不斷地向前發展。

一、音樂會中比較活躍的音樂社團

(一)北京高校中的民族器樂社團

近代,北京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和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等高校紛紛創辦音樂社團,在民族器樂演奏方面比較活躍,都成立有民族音樂社團。

以北京大學音樂團為例,1916年秋,由12個對音樂感興趣的北京大學學生(夏宗淮、周文爕、林士模、唐鴻志、林秉中、余名鈺、戴臣水、戴明之、譚偉烈、廖書倉、秦元澄、查士鑑)發起“北京大學音樂團”,公推夏宗淮為團長;1918年6月6日,北京大學音樂會改名為“北京大學樂理研究會”,研究內容包括音樂學、音樂史、樂器、戲曲等,教授琴、瑟、琵琶、笛和昆曲五類,聘請王露來校教授琴、瑟、琵琶等古樂;1918年12月24日樂理研究會更名為“北京大學附設音樂講習會”;1919年1月27日又更名為“音樂研究會”,蔡元培親任會長,設古琴、昆曲、鋼琴、提琴、琵琶五組,并且《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簡章》第九條指出“音樂演奏會每年春假前后舉行一次”①。音樂研究會從1920年秋開始的半年時間中演出高達20多場(包括救災義演等)②。1922年5月初聘請劉天華到北大教授二胡和琵琶;1922年8月經蕭友梅提議,經校評議會第八次會議決議,由“北大音樂研究會”改組為“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1922年8月19日,《日刊》第三版刊載《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簡章》并發出招生廣告,第一屆學員共27人),蔡元培親任所長,蕭友梅任教務主任,成為我國第一個音樂教育機關,增設唱歌、樂隊兩組,將琵琶改為絲竹組;絲竹組內設絲竹改進會,該會以改良中國絲竹樂器為宗旨,主要工作是制譜、改譜、練譜、單奏、合奏并研究改良中國樂器;劉天華加入絲竹組,悉心研究改良中國樂器的辦法。1923年7月,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舉辦暑期音樂學校,科目有琵琶、二胡等;1925年成立包含琵琶、二胡、笙、三弦、笛子、簫、月琴等多種民族樂器的“中樂隊”,多次演出,音樂傳習所成立五年間,先后組織40場以上的音樂會。1930年3月29日,國立北京大學音樂學會正式成立,聘請楊仲子、劉天華為導師,設鋼琴、提琴、二胡、琵琶、古琴、唱歌六組。同年,又聘請張友鶴、李麗蓮等任教。

在它的發展歷程中,始終都有民族音樂的陪伴,將中國古樂發揚光大作為主要任務之一,民族器樂表演種類逐漸豐富,有古琴、二胡、琵琶、古箏、簫、笛、笙、揚琴等;同時導師陣容強大,曾在此任教的民樂演奏家有:王露(古琴、琵琶),陳蒙(樂曲、和聲、簫),查士鑑(笙、笛、胡琴),楊昭恕(三弦、洋琴),劉天華(二胡),張鵬翹(古琴),楊宗稷(古琴),章鐵民(古琴)……他們都具有很廣的影響力。該音樂團曾舉辦過至少三次由校長蔡元培親自主持的盛況空前的音樂會,還定期舉辦各種類型的音樂會,在滿足師生對音樂的需求的同時宣揚國樂,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壯大了教師隊伍,培養了一批卓越的民族器樂演奏家,彰顯當時學校對傳統音樂的重視,有力促進發展了民族器樂音樂文化。

此外,1929年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1}音樂系成立“琵琶隊”,后又組建“南胡隊”“絲竹合奏隊”以及輔仁大學1939年成立的國樂隊等,經常組織演出活動,實現對傳統音樂的保護和傳承。

(二)社會中的民族器樂社團

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民族音樂家及其愛好者還在社會上積極組織社團,成立各種新式音樂學校,舉辦音樂會,發行音樂刊物。

1. 國樂改進社

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解散后,1927年5月由劉天華、張友鶴、吳伯超等人在北京組織發起“國樂改進社”,具體原因是:“北大絲竹改進會解散后,沒有正規的音樂社團組織中國音樂的研究和發展,因此發起組織國樂改進社,為中國音樂服務。”該社主要進行民族音樂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樂器改進,民族樂曲創作,舉辦各種以民族器樂為主的音樂會以及編輯出版專門介紹民族音樂研究和改革的音樂刊物《音樂雜志》。

1928年初,劉天華向國樂改進社執行委員會提出創辦夏令音樂學校的倡議,旨在繼承弘揚中國傳統音樂,以此來幫助那些需要進一步提升音樂水平的教員和熱愛音樂、有志學習音樂的進步青年,滿足廣大音樂愛好者和民間藝人對音樂的需求,在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 岳云別業雅集

岳云別業雅集,地址在宣武城南,是楊宗稷古琴活動極為重要的場所,岳云別業雅集是九嶷琴社的前身。該琴社經常舉辦琴會,據李靜(即李伯仁)《祭九嶷先生文》記載:“十余年來,常集琴會于故都之岳云別業北海公園,前后凡七八集,皆先生倡之,為民國盛事。”《藏琴錄》:“庚申以后,岳云別業常開琴會,多至七八十人。”

盡管這些音樂社團規模不大,活動時間長短不一,帶有一定的自娛性、自發性和分散性,但喚起了社會各界對音樂的關注,極大地活躍了社會文化生活,開闊了民眾音樂眼界,推動了傳統音樂的傳播及音樂社團的創建和發展。

二、音樂會中的民族器樂演奏

(一)北京高校音樂會中影響較大的民族器樂演奏

1918年5月21日,蔡元培先生邀請音樂名家王露來北大舉行古琴音樂會,當時聽眾眾多,約有千余人,激發了北大師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

1919 年 4 月 19 日,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在米市大街青年會舉辦第一場大型音樂會,由蔡元培先生親自主持,其中民族器樂表演有:古琴、洞簫、絲竹、笙簫琵琶合奏等,一千多人觀看演出,規模浩大。

1919年4月19日下午7時,在青年會禮堂舉行音樂演奏會。{2}蔡元培主持,先講解演奏的音樂,再演奏,使聽眾能夠先對樂曲有所了解。民族器樂節目有:古琴(章鐵民),絲竹(絲竹組),琵琶(王心葵即王露),古琴合奏(楊昭恕、張鵬翹即張友鶴),洞簫合奏(譚步明、陳仲子),古琴(李華文女士),笙簫琵琶合奏(查士鑑、陳仲子、王心葵),古琴(王心葵)。散會時已經晚上11點。

據《音樂雜志》記載,1920年4月17日晚8時于青年禮堂舉行音樂會①,蔡元培主持,并在演奏前講解樂曲,音樂會歷時4個小時,除中間休息10分鐘外,無間斷,1200人的青年會演講廳座無虛席。據《音樂雜志》記載:“樂聲一作,四座頓寂,清越音響,澈于楹梀。眾皆傾耳而聽,凝神而思,抑或含笑欲悟,點首至。再以手按拍,緩急中節。”②20個節目結束后臨時添加兩個節目,人們情緒依然高漲,后又演奏《陽關三疊》,人們才依依不舍的離開。本次音樂會民族器樂節目有:古琴合奏《搗衣》(導師及會員演奏),閩粵絲竹(特請黃琴、周德昌、符克東、林銘新、會吉春),吳越絲竹(特請絲竹組),古琴合奏《平沙落雁》,《醉漁》(狄曉蘭女士、李文華女士),洞簫合奏(譚步明、陳仲子),古琴《漁樵問答》(紀華),古琴洞簫合奏《陽關三疊》(會員及懹幼學校女生)。

1920年11月,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籌劃組織大約60人的暑假旅行團,赴全國各地演奏音樂,宣傳文化,與各省音樂家交流心得并購買各種音樂書籍和樂器,經過天津、濟南、南京、蘇州、無錫、上海、杭州、安徽、廬山、武昌、漢口、開封等地。他們還計劃旅行全球,宣傳弘揚中國音樂。

(二)社會音樂會中影響較大的民族器樂演奏

首先,1920年3月14日,在岳云別業,楊宗稷先生興起琴會,當日開第一雅集,會員15人各自攜琴,演奏古樂。“古音鏗然,四壁皆靜,眾來賓歡忻鼓舞,心暢神怡。”③琴曲以平涉、漁樵為最齊整。葛竹書女士的流水指法絲毫不荀。楊宗稷先生之秋鴻獨奏一氣呵成,無懈可擊。其他樂曲:《陽春白雪》《梅花三弄》等韻味十足。琴曲次序④:《漁樵》(傅西園、周季英、陳為藩、葛竹書、逸梅、廖允端、常毅箴、李靜、楊宗稷、楊乾齊),《搗衣》(張友鶴、夏茀常二君北大來賓),《流水》(葛箴慧女士獨奏女來賓),《平沙》(周季英、逸梅、葛竹書、常毅箴、楊宗稷,楊乾齊),《掃去》(章曼仙、廖允端、常毅箴、李靜、周季英、楊乾齊),《漁歌》(傅西園、李靜、楊宗稷),《梅花》琴簫合奏(逸梅、廖允端、楊乾齊、譚步明),《秋鴻》(楊宗稷獨奏),《間鈴》簫笛合奏(傅西園弄笛、譚步明弄簫)。

其次,1928年1月12日下午7時半,國樂改進社于北京協和學校大禮堂舉辦首場音樂會⑤,這場音樂會的成功舉辦即表達了對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決心,也表達了對剛剛成立不久的上海國立音樂院(1927年11月27日成立)的祝賀與期望。整臺節目以中國傳統音樂為主⑥,第一部:琵琶快板,潘君方,李淑清,王同華,張粹如,曹安和等;古琴《搗衣》,張友鶴;二胡《月夜》,劉天華作曲,李光濤;古琴《秋江夜泊》,鄭穎孫;琵琶《漢宮秋月》,劉天華;琴瑟合奏《良宵引》,張友鶴、鄭穎孫。第二部:琵琶《歌舞引》,劉天華作曲,韓權華;古琴《醉漁》,鄭穎孫;二胡《病中吟》《悲歌》,劉天華作曲并演奏;琵琶、二胡合奏《虞舜》《熏風曲》,韓權華、曹安和、廖贊化、邵州昕、余式箴、李光譯、楚從方、程朱溪等;古琴《流水》,張友鶴;琵琶《改進操》(為國樂改進社建立而作的紀念曲),劉天華作曲并演奏。

第三,1935年5月25日,劉天華的弟子、同事與友人隆重舉辦一場紀念劉天華先生的音樂會——“先師劉天華先生遺作音樂會”。音樂會由他的摯友,時任北京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主任的楊仲子主持。“這臺純粹民族器樂的音樂會不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慰藉與鼓舞。”⑦節目有:《病中吟》(劉北茂),《光明行》(蔣風之),《空山鳥語》(李光濤),《良宵》(沈仲章),《月夜》(高尚仁),《苦悶之謳》(邵增昕),《悲歌》(程朱溪),合奏《混江龍》《變體新水令》。

(三)其他部分散見于各類音樂會中的民族器樂演奏

師大音樂會⑧:南胡獨奏《華山紀行》(王紹先作曲,王紹先演奏),古箏獨奏《漁舟唱晚》(周希文演奏),琵琶獨奏《陽春白雪》(王紹先演奏)。

1936年11月28日(星期六晚)八點半,東單三條協和禮堂,北平教育文化記者主辦賑災音樂會⑨:琵琶獨奏《大漠平楚》(王紹先演奏),粵樂《平湖秋月》《燭影搖紅》(蜚鳴粵樂社演奏),琵琶獨奏《陽春白雪》(鄭會祜演奏),國樂合奏《春江花月夜》《昭君怨》(師大國樂社),二胡獨奏(蔣風之演奏)。

1948年1月1日下午6時,于本市霞公府平津鐵路局大禮堂,鐵路、公路慶祝元旦音樂晚會:揚琴獨奏(丁曜演奏),絲竹合奏《得勝令》《寄生草》《桃李爭春》(平津音樂組演奏),吹奏樂(平津音樂組演奏),廣東音樂《步步高》《天作之合》《蕃薇花》《哈恰恰》《少年的我》《甜蜜的蘋果》(平津音樂組演奏)。

1948年北平匯文中學77周年紀念音樂會①,匯文國樂團演奏:國樂《梅花三弄》,粵樂《風來儀》《相見歡》《步步高》,笛獨奏《思春》《香篆曲》(崔文治演奏),器樂三重奏(呂溫、楊周懹、楊儒懹演奏)。

1949年1月15日,美國新聞處主辦近代音樂第六次講演,主演:管平湖,主講:江文也。講演內容:中國固有古琴曲與近代世界樂壇鋼琴曲之接觸點②。古琴演奏曲:《良宵引》,宮曲宮音,唐曲,作者失傳;《平沙落雁》,宮調羽音,明曲,朱載堉作曲;《水仙操》,宮調商音,春秋時,俞伯牙作曲;《烏夜啼》,宮調羽音,宋曲,王羲廣作曲;《流水》,宮調宮音,春秋時伯牙作曲。

1949年7月4日晚8時③,7月6日晚8時④,國民大劇院,西北、東北、華北、野戰軍、文工團、工廠、學校、歌團、樂團聯合演出2場音樂演奏會。國樂合奏:《拿天鵝》(民間鼓吹曲),《勝利舞曲》(民間鼓吹曲),楊大鈞編曲,中國民間樂曲研究社演奏。指揮:楊大鈞。海笛、管子獨奏及合奏:《河北梆子》(海笛獨奏,小壽)、《六子腔》(管子獨奏)、《放驢》(海笛、管子領奏,中國管弦伴奏,小壽,張魯,邊軍,李煥之、楊培等),他們都是華大文工一團的。

近代,在北京高校及社會新型社團舉行的音樂會中,民族器樂演奏的大部分樂曲歷史久遠,都是經過演奏家世代相傳,繼承下來的傳統樂曲,創作樂曲以劉天華、楊大鈞、王紹先的作品居多。各大學校禮堂、教堂、北京飯店等是舉辦音樂會的最重要場所,師生、音樂家、音樂愛好者和民間藝人是音樂演出和欣賞的主體,民樂演奏多散見于綜合音樂會中,樂器以古琴、二胡、琵琶為主,偶見古箏,且以獨奏為主,合奏很少出現。民族器樂演奏平均每場音樂會2-4個,以傳統樂曲為主,樂曲比較廣泛。據不完全統計,演奏曲目有70首之多,但上演率最高的當數古琴曲《平沙落雁》《搗衣》《梅花三弄》,古箏曲《漢宮秋月》,琵琶曲《陽春白雪》;與此同時,創作作品也開始出現在音樂會中,如二胡曲以演奏劉天華創作的樂曲為主,及王紹先創作的琵琶曲《翠花山紀行》《華山紀行》,婁樹華編創的《漁舟唱晚》等。舉行民族器樂專場音樂會的只有北京大學、岳云別業雅集和國樂改進社,舉行民族器樂獨奏音樂會的更是屈指可數,此外,只有個別音樂會邀請外地的演員來京演奏民族民間音樂,如河北民間音樂、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音樂會的舉辦,為北京帶來清新的藝術空氣,在北京音樂會演出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三、音樂會中比較活躍且有影響力的音樂家

這一時期,民族器樂音樂家在十分艱辛的條件下,極力推動傳統音樂的發展,教學之余,組織樂團、舉辦音樂會、創辦音樂雜志,其中,著名音樂家有:楊宗稷(古琴)、王露(古琴)、張友鶴(古琴)、管平湖(古琴)、劉天華(二胡)、婁樹華(古箏)、蔣風之(二胡)、曹安和(琵琶)、楊大鈞(琵琶)、王紹先(二胡、琵琶)等。

(一)楊宗稷(1863-1931)

楊宗稷,原姓歐陽,字時百,號九嶷山人,湖南寧遠平田村人。清末貢生,近代琴學大師,稱為“民國古琴第一人”,古琴流派九嶷琴派創始人。楊宗稷建立岳云別業雅集,即后來的九嶷琴社。1922年2月,受邀到北京大學教授古琴并作表演。從1907至1928年木刻寫成的一部琴學巨著《琴學叢書》,總計木版1036頁,用梨木518 塊,共43卷14冊,約70萬字,曲譜部分有32首,附有工尺板眼及他的評論,用時21年,從1911年到1931年間陸續出版,為近代琴學研究提供了詳實而珍貴的資料,集古今此類書之大成。其后又整理《琴瑟新語》四卷、《琴鏡》一卷、《琴鏡續問》一卷、《琴鏡釋疑》一卷、《幽蘭和聲》一卷及《聲律通考詳解》一卷,其中《琴鏡》是中國最后一本傳統琴譜,在減字譜旁附記工尺譜外,并記拍子、板眼、吟揉次數、緩急進退、弦數等,他所創作的古琴譜式是古琴譜有史以來最具體,最易操作的琴譜。他還藏琴59張,并輯成《藏琴錄》專冊。他一生對琴藝的發揚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在當時琴界有很大影響。

(二)劉天華(1895-1932)

劉天華被視為近現代二胡演奏學派奠基人,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音樂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本著“一方面采取本國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納外來的潮流,從東西方的調和與合作之中打出一條新路”①,在《中西音樂的爭執問題》一文中他批評主張西樂一無可取和完全輕視中國傳統音樂的人,認為不能片面地爭論中西音樂好壞,而是要全面的看待。劉天華以二胡創作為突破口,將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洋音樂技法相結合,創作二胡獨奏曲10首,具有很重要的開拓意義。此外,創作琵琶獨奏曲3首,改編民族樂器合奏曲2首,編有47首二胡練習曲、15首琵琶練習曲,還整理了崇明派傳統琵琶曲12首,其中改編的《飛花點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錄制唱片,現已成為琵琶經典樂曲。這些作品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成為中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珍品。他所作的樂曲鮮明體現了融合中西的創作方式,在保留濃厚的中國民族風格的同時,鮮明體現了時代背景及其心境思想,對民族器樂創作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自1922年起,劉天華先后任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國樂導師,北京女子高師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任教期間,他悉心鉆研西洋音樂理論,跟隨俄籍教授托諾夫學習小提琴,為其進行二胡作品創作及演奏的改進奠定了基礎,他將小提琴的顫弓等技法和西洋器樂創作手法,以及琵琶的輪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運用到二胡中,確立和運用了多把位演奏法,大大增強了二胡的藝術表現力,使二胡從伴奏樂器發展成為獨奏樂器,并將其提升到高等學校專業教學的層面,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如蔣風之、陳振鐸等著名的二胡演奏家。1927年,劉天華與吳伯超等人發起并組織“國樂改進社”,編輯出版《音樂雜志》,從理論上宣揚國樂及其改進思想,籌辦暑期音樂學校,對于音樂愛好者不問報酬,悉心教導。

1932年5月底,劉天華在北京天橋搜集鑼鼓譜染上猩紅熱,不幸去世。他一生致力于借鑒西方音樂經驗改進國樂,珍視中國民族音樂傳統,提倡中國傳統音樂要改革但不能以西方音樂取代中國傳統音樂,認為音樂要表達人的思想感情以使聽者動容,能激勵人心,以振國家精神,喚醒民族靈魂,音樂必須普及于大眾,而不是“以音樂為貴族們的玩具”。他對民族音樂振興嘔心瀝血,畢生為民族音樂創作、教育而奮斗,為民族音樂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對民族器樂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影響,是中國近現代民族音樂發展的奠基者、開拓者,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

(三)婁樹華(1907-1952)

婁樹華,字蔭堂,號權中。河北省玉田縣人,著名古箏演奏家。他在北京的道德學社結識了魏子猷②并拜其為師,魏子猷逝世后,婁樹華責無旁貸的宣揚推廣中州古箏藝術。20世紀30年代中期,經常參與在京音樂界的活動,定期在電臺廣播古箏獨奏,參加音樂會表演古箏,1935年,婁樹華參加“中國音樂旅行團”,先后到瑞士、奧地利等國旅行演出,最后繞道蘇聯莫斯科回國。受到了國際上音樂人的稱贊和推崇,為祖國音樂文化爭得了光輝和榮耀。載譽回國之后應上海百代公司特邀,灌制了古箏唱片一張,正面《天下大同》,另面《關雎》。這是婁樹華留下的唯一珍貴的音響資料,它是中國古箏近代史上重要物證之一。1936年,婁樹華在北京傳授古箏藝術,在魏子猷的傳譜“中州古調”的基礎上充實古箏樂曲,改造專用的“古箏指法譜”,編有《古箏練習曲21首》《古箏曲選集》。限于經濟條件沒有刊印,但經他的門人弟子得到繼承推廣。婁樹華演奏的著名箏曲《漁舟唱晚》,開創了箏曲的新紀元,是中國古箏藝術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他是中國近代古箏發展的奠基人,一代古箏宗師,對古箏在近代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四)楊大鈞(1913-1987)

在近代琵琶流派上,首屈一指的當數“南派平湖”琵琶,而這一派系的傳人中“平湖北彈”的琵琶圣手之一就是楊大鈞,他師從琵琶大師朱英,又得教于汪煜庭、徐立蓀等琵琶名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美國派特使馬歇爾來華,宋美齡主持籌辦盛大歡迎會,楊大鈞在歡迎會上演奏琵琶助興。在歡迎會上,楊大鈞先后演奏《十面埋伏》《平沙落雁》二首古曲,全場中外來賓熱烈鼓掌聲經久不息。楊大鈞以精湛的技藝大獲成功,演出后獲得‘琵琶圣手之美譽。”{1}抗戰勝利后,到北平師范大學任教,講授《中國音樂史》和《藝術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轉入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琵琶。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期間,楊大鈞培養出劉德海等著名琵琶演奏家。

楊大鈞創作的合奏曲《梵山鐘鼓》、琵琶曲《血染盧溝橋》《旭日東升》《大地回春》《還鄉行》《凱歌歸里》等一系列作品,鼓舞全國同胞堅持抗戰到底,重整家園振興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又創作《勝利鑼鼓》以表現內心的喜悅和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楊大鈞于1987年辭世,輿論稱楊大鈞的逝世是“一顆民族音樂巨星的殞落”,我國失去了“琵琶藝術的一代宗師”和“國樂圣手”。

(五)王紹先(生辰年代不詳)

王紹先,二胡、琵琶演奏家,師承國內知名“平湖派琵琶”第七代傳人朱英,創作的作品有琵琶獨奏曲《華山紀行》《翠花山紀行》,并親自演奏。1935-1936年間以“中國音樂旅行團”的名義赴歐洲訪問演出,后繞道莫斯科,于1936年5月20日回到北京。當時的《沙漠畫報》報道:“在維也納演出,盛況空前。”曾任教于西北音樂院,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主任,教授二胡、琵琶。

四、音樂會促進新型民族器樂創新發展

音樂會的舉辦,激勵著民族器樂音樂家進行嘗試性的音樂創作,促使了新風格音樂作品破土而出,為音樂會注入新鮮活力,新型作品反映出鮮明時代氣息,為展現民族器樂音樂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一)民族器樂獨奏音樂創作

民族器樂音樂家在繼續發展中國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與西方作曲技法相結合,產生出一批著名的、新風格的獨奏及合奏音樂,創作樂曲應運而生。這些“新音樂”作品具有嶄新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其中以劉天華的系列作品,楊大鈞的琵琶曲《蜀道行》《憶長安》以及王紹先的琵琶曲《翠花山紀行》《華山紀行》等最為突出,豐富了民族器樂的曲目、創作經驗、演奏技巧及音樂表現力。但二胡、琵琶之外,古箏、古琴、揚琴等在創作方面除了婁樹華編創的古箏曲《漁舟唱晚》外幾乎空白,但通過音樂家不斷創作實踐,我國近現代民族器樂創作起步發展,對未來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民族器樂合奏音樂創作

民族器樂合奏、重奏形式的創作也進行了一些初步嘗試,如劉天華的《變體新水令》、張定和的《漢宮秋月》、楊大鈞的《梵山鐘鼓》和南胡二重奏《勝利曲》等。

五、結語

近代北京音樂會的舉辦,突出顯示了當時傳統音樂發展的時代特征,為民族器樂發展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展示平臺,發揮了廣泛的宣傳作用。又因為劉天華、王露、楊宗稷、楊大鈞、王紹先等音樂家身體力行,提升了民族器樂的社會地位,為民族器樂發展開拓了一片新天地,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這一時期,音樂會中的民族器樂音樂較之過去無疑登上一個新臺階,是我國學習借鑒西方音樂并進行探索發展的結果。一百多年來,中國民族器樂文化在保護繼承傳統和不斷借鑒西洋音樂的過程中,反復交流、碰撞、滲透、交融、創新,以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并逐步走向世界。

猜你喜歡
音樂創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風·松》音樂創作初探
中國音樂(2022年3期)2022-06-10 06:28:40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呂其明音樂創作及其啟示
心聲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2
中國西體歌劇音樂創作的得與失
中國音樂學(2021年2期)2021-10-14 08:08:18
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理論芻議
中國音樂學(2020年2期)2020-12-14 03:07:30
2020內蒙古音樂創作與發展研討會
草原歌聲(2020年4期)2020-03-29 06:40:18
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研討會
音樂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28
新賓滿族歌舞音樂創作及時空表述
樂府新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西藏當代音樂創作研究
戲曲音樂創作應把握的三重風格——以朱紹玉戲曲音樂創作為例
戲曲研究(2019年1期)2019-08-27 02:22:08
從兩篇音樂創作評論引發的思考
樂府新聲(2017年1期)2017-05-17 06:06: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国产|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欧美成人区|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日韩视频免费|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免费啪啪网址| 亚洲不卡网| 88av在线| 男女精品视频|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91亚瑟视频|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AV在线天堂进入|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喷水视频| av色爱 天堂网| 色综合中文字幕|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 一级福利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免费在线成人网|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91精品视频| 久久公开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91免费在线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69av在线|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1级黄色毛片|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靠逼视频| 欧美a级在线|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综合久久五月天|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一级α片|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国产96在线 | 亚洲精品你懂的|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