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畜牧業發展的現狀和主要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促進當地畜牧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疆;畜牧業;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5-0076-01
1前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與甘肅省和青海省相鄰,位于北緯35°38′~43°36′,處于優質牧草生長的緯度帶。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擁有的巴音布魯克草原,面積有2.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草原,因此,當地的畜牧業不僅發達,而且還在當地經濟發展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2畜牧業發展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2.1畜牧業品種單一,產業結構不完整
巴音郭楞地區雖然畜牧業比較發達,但是目前當地普遍存在畜養的牲畜品種單一,牲畜質量不高等問題,而且生產母畜數目少,畜產品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程度不高,大規模的畜牧廠較少。當地畜牧業沒有形成完整優質的產業結構,缺乏全國知名的乳制品和肉制品品牌和產業,即當地畜牧業發展的前景不高,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很低。此外,當地的畜產品生產效率不高且標準化、商品化的程度低,而且畜產品的生產效益和生產能力低下,這些都導致當地的畜牧業難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2牧民的素質不高,生產方式落后
新疆牧民絕大多數的文化水平不高,從事畜牧業生產時還是以傳統的經驗為主,對新事物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不高,畜產品的產量一直沒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當地牧民生產方式落后,沒有形成標準化、規模化生產,使得產品只能在當地小范圍的流通,難以得到長遠的發展。而且當地的市場體系、產業組織體系不健全,畜產品市場還很不完善,畜產品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經營規模化程度都比較低,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弱,不利于畜牧業的大規模發展。
2.3畜牧獸醫服務體系滯后
疾病是影響畜牧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對牲畜疾病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是當地畜牧業所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但就目前來看,新疆地區由于環境艱苦,經濟發展落后,普遍存在各種技術、資金、人才缺乏等問題,致使當地的畜牧獸醫服務體系滯后。另外,當地很多私人中小牧場相互之間比較獨立,牧區之間沒有緊密的聯系,牧區社會化程度低,影響了當地牧民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不利于當地牧民經濟收入的提高。
3推進新疆畜牧業發展的建議
3.1改良畜禽品種,引入優質畜禽
目前新疆地區家畜品種的良種程度相比于畜牧業發達國家來說要低30%以上,嚴重制約了新疆地區畜牧業的發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引入優質的畜禽,繼續加強畜禽品種的改良工作,大力開發畜產品規模化生產基地,增強畜牧業發展的長久性和持續性,實現現代化生產,從而提高新疆地區畜牧業的國際競爭力。
3.2建立健全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要想推動當地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必須要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新疆地區畜牧業的產業化機制,加強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對于提高當地畜牧業抵抗市場波動的能力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從當地的生產實際水平出發,建立多樣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將多種聯系渠道,多種服務形式,多種經濟成分,以及多種生產方式融合起來,豐富畜牧業的內涵,從而促進畜牧業健康穩定良性的發展。
3.3改造傳統的畜牧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當地畜牧業生產水平不高,在放牧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草場浪費嚴重,破壞土地等環境問題,使得土地的沙化形勢日益嚴峻。改革原有的畜牧業形勢,加強對草原生態環境建設,是促進當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畜牧業發展中,要時刻關注對環境的保護,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長效的保護草原生態的體系。加強當地畜產品市場的建設,大力推進畜產品的流通,同時鼓勵牧民定居,建立大規模的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牧場。
3.4推進當地畜牧業的產業化經營
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定的畜產品份額,當地必須大力推進畜牧業的產業化經營,發展健康養殖,建立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形成畜牧業的產業化經營,能夠大大提高當地畜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并利用規模化優勢降低乳制品和肉制品的生產成本,同時也能夠提高產品的安全,增強畜牧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民的收入,促進當地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通過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畜牧業生產的情況進行分析,指出了當前該地畜牧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相關措施,希望能夠促進當地畜牧業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