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秦迪
[摘 要]第六屆“中國-東盟音樂周”期間,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專場音樂會取得完滿成功。演唱作品有著名作曲家陸培創作的新歌劇中序幕部分具有戲劇性的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等,本土著名作曲家創作的充滿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合唱作品是音樂會的主要部分。整場作品風格迥異,形式多樣。通過評介戲劇性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廣西民歌風改編曲《喜鵲登枝》以及《蝴蝶飛》三部作品,對合唱團歌者和指揮華山的表演進行述評。
[關鍵詞]中國-東盟音樂周;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指揮華山;民族風
第六屆“中國—東盟音樂周”于2017年5月31日在南寧落下帷幕,這期間共上演了器樂、交響樂、民族管弦樂在內的二十多場專場音樂會, 邀請了來自中國、東盟十國以及包括日本、法國在內的21個國家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創作和演奏了一百多部新作品,作品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呈現出一場場美妙絕倫的視聽盛宴。其中,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奉獻的專場演出,是唯一一場歌唱形式的音樂會。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是廣西最負盛名的專業合唱團,曾獲得國家金鐘獎這一音樂界最高獎項。此外,樂團指揮在選擇樂曲方面常常給予觀眾意想不到的驚喜,或民族原生態的演唱,或極具現代性的作品詮釋,都能駕輕就熟,因此,合唱團的每次演出常常一票難求!在廣西藝術學院主辦的國際音樂周中,確實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筆者在這里僅隨心選取作品中的戲劇性合唱曲《醉美三月三》和由民歌風獨唱曲改編為合唱的《喜鵲登枝》《蝴蝶飛》兩首,稍作評論與愛樂者分享。
一、新主題,戲劇性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
戲劇性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是國際知名華人作曲家陸培教授最近正在創作的新歌劇的序幕部分,在此次音樂周世界首演,因此也是此次合唱音樂會的重頭。陸培是享譽世界的作曲家,廣西人。無論走到哪里,在美國或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他的作品總是和廣西的山山水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新歌劇《醉美三月三》也是一部歌唱美麗廣西的大型作品。“三月三”或是最能體現廣西歌海人文風情的節日,想必作曲家的童年與青年時代也不乏對于這一民俗風情的流連,其以一個“醉”字,形象描寫慶祝節日的熱鬧氛圍,用“美”歌頌家鄉人民的淳樸、善良。因此,用“醉”和“美”來修飾“三月三”這一節日盛會,顯然深諳此情此景。
從聆聽的感覺而言,音樂上著重表現的是壯族青年男女在慶祝三月三時,相互之間唱歌跳舞、拋繡球的熱鬧場面。在序幕的幕啟部分,鋼琴伴奏先進入,熱烈、歡騰的鋼琴聲用切分節奏加重音來模仿節日敲鑼打鼓的聲音,仿佛在描寫慶祝節日之前的音樂準備部分,好似將節日的氛圍點燃。在這種熱鬧的氣氛下,樂曲“春回大地三月三、壯家慶典三月三、唱歌跳舞三月三、紅棉樹花三月三”作為回旋主題,同時音樂線條像飄逸著的絲帶將音符緩緩拉開,鋼琴伴奏的色彩仍以強烈有力為襯托,男女聲部旋律線條同時進行且音高相差八度發展。演唱上情緒變得明朗寬闊,氣勢宏大,訴說著三月三節日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作品在結構上屬于回旋曲式,在歌唱內容方面連續重復兩次主題,中間部分夾雜著歌劇人物依蘭所演唱的壯族音調“尼呀咧——尼呀咧”,由女高音來進行過渡,襯托著民族音調更加清晰,緊接著旋律又回到剛開始的幕啟部分。在序幕部分的第二段,速度立刻變得稍快起來,節奏緊密,音樂呈顆粒性的狀態表現輕快感,首先由男高和男低兩個聲部以連續敘述的語氣訴說著“抬頭朝天歌,歌聲堆成五色山”;其次轉入女高重復演唱“彎腰動地歌,歌聲流成那漣漪河”。雖然前后都是以連續重復為主,但每一句都變換成新的節奏型,在旋律的發展上注入新鮮感,伸縮有致,聽起來不覺得乏味,反而更有新意。最后由男女聲部合唱前兩部分的內容,然后再交叉演唱,在演唱上使縱向的音域拉得更寬,整體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歌詞中“五色糯米香”是三月三節日中的一大習俗,要求人人都要食用,是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的象征,表達出壯族人民對美好、和諧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整部作品主部主題呈現四次,最后又回歸到主題部分。可以說整個這一段音樂蘊含著激情,壯鄉人家以歌傳情,音樂與意境相互契合。
三月三的重頭戲是對歌,這部分合唱的核心段落就以“對歌”展開。然而在演唱上不同于以往男女聲部之間“猜調對答”的方式進行,而是在演唱方面將合唱團一分為二,分為合唱一和合唱二,對歌的形式主要以這“兩隊”進行。首先,樂曲開始部分鋼琴伴奏始終以八分音符連續的四度疊置進行,音樂呈現出回旋的感覺。緊接著合唱二以輕巧的跳音演唱“依依,喲依喲”慢慢推進,進入“對歌”部分,旋律上多以級進為主,演唱上聲音氣息較短,曲調輕盈優美,音樂情緒親切、平和,猶如輕輕訴說。其次,在中間部分主要由劇中人孟山和合唱二的女聲聲部以問答式演唱進行,使音樂材料的發展更加清晰,音樂上聲部之間相互襯托,強弱對比較明顯。最后又以此呈現了序幕部分“春回大地三月三”的主題,演唱上朗朗上口。而作曲家再次呈現主題時,并沒有結束,又以合唱一中的男聲合唱與合唱二中的女聲合唱進行對歌,而此時的鋼琴伴奏以連續的三十二分音符回旋進行,旋律的流暢性更加明顯,再一次突出聲部的演唱清晰、自然。當最后一次呈現主題時,此時的音樂更加深情、寬廣,震撼人心,隨后調性回歸,遵循了回旋曲式中最后回歸主題的特征。在“對歌”部分,在演唱方式上有不同,一般山歌多是以音調高昂,聲音綿長為主,仿佛要把聲音傳到對面的山上去,使對方能夠聽得更清。而陸培老師的這首作品正好與其相反,它打破原始山歌高亢嘹亮的演唱模式,使其呈現出一種安靜、祥和之感,孕育著詳靜、平和又不失大氣,表現出壯家人民安心于現在安定、祥和的生活,并希望這種和諧、美好生活繼續維持下去。從作品整體而言,樂思材料的發展是以“重復”進行為主,結構簡單,歌詞通俗,但聽起來并沒有因為旋律的重復覺得無趣,好像是作曲家的特意安排,在這一次次的重復推進,反復“敘述”來突出表現節日熱鬧的氛圍。
作品,是為歌劇而作,因而這部作品也不同于一般的合唱,具有戲劇性的表演。最為新穎的是在“對歌”的場景中,加入了滑稽成分的表演。在“對歌”部分的發展上,劇中的阿蟲其實是一個心地很善良的人,但總是好心辦壞事。對歌時大家都在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對著山歌,大家唱的正起勁的時候,阿蟲突然間單獨唱了一句“山上有只大老虎喲,呀依呀吙嘿,有只馬嘍偷苞谷喲,你答你答你你你”,最后這句連續的“你”,描寫出阿蟲的心理活動,他其實是想給大家帶來歡樂,但發現只有自己在演唱,好像破壞了對歌的氛圍。鋼琴伴奏以左右手跳音交叉演奏為主,在音樂上表現出活潑、輕快的景象。這時大家都發出哄堂大笑的聲音,在嘲笑阿蟲剛才的演唱,表現出壯家人民單純、樂觀的心態。作品中,演唱者將歌劇中詼諧、幽默的表演搬上了合唱舞臺,在大部分合唱作品中還是較少見的,而這種戲劇性的表演似乎增添了作品幾分喜歌劇的元素,也展現了壯族青年男女對幸福生活追求的獨特方式和壯家民族天然的幽默性,笑著面對生活的樂觀精神。
二、主部,廣西民族風合唱曲
具有廣西民族風的合唱曲常是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的拿手好戲,此次音樂會亦是如此,比如本土作曲家鐘峻程教授的《山之語》、丁玲教授的《又見壯鄉三月三》、趙琳教授的《廣西尼的呀》等,均體現了民族性與現代性的高度融合。這里介紹的《喜鵲登枝》《蝴蝶飛》,是其中具有濃郁民歌風的兩首作品。從技術上看,這兩首雖不如上述作品具有深厚技術內涵,但可喜在意境鮮明,通俗而更接地氣,聽起來因單純而愉悅。兩首合唱改編自廣西籍著名作曲家、廣西音樂家協會主席黃朝瑞先生的獨唱曲,由廣西藝術學院青年教師曾令榮編配為合唱曲。曾令榮是廣西“80后”新生代作曲家,師從于廣西籍著名作曲家曾海平教授,秉承師承,也是以立足于廣西民族元素的現代創作理念。
《喜鵲登枝》原作為一首二段體結構的歌曲獨唱作品。作曲家采用壯族和瑤族兩種民族音樂元素進行提煉、融合、創作,描述了壯族百果王和瑤族金蠶娘從相知到相戀再到他們喜結連理的愛情故事,音樂清澈甜美、動人。合唱作品,則在保留原曲清新旋律和民族風格特色的基礎上,做了創造性的改動。首先,結合作品內容,在結構上采用“慢-快-慢”三段體的結構布局,豐富了原二段式的歌曲簡單結構;其次,在旋律上采用先后進入的手法描寫兩位主人公“先后出場”的順序,又采用復調手法,加強了男女聲部的緊張感,同時又緊湊了故事情節。中間部分為了突出熱鬧的氛圍,加入了“方言說唱”,這種技法在不改變原作曲的基礎上,又加入代表民族性特征的“方言”,使作品更加具有“民歌味”。
《蝴蝶飛》原為一首只有主歌和副歌的二段體結構民歌,是一首無伴奏混聲合唱作品。作為二度創作的改編者,在不改變主題形式的前提下,將作品內容編成故事,借以音樂來表達、充實整部作品。作品講述了瑤族游子的思鄉之情,而長鼓舞是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首先,這首作品在音樂中巧妙地運用長鼓舞的節奏,用男女聲部模仿長鼓舞“bong doo dolu doo doo bong ”的節奏,加深了長鼓舞的律動,使旋律在長鼓舞的帶動下慢慢將音符帶動出來,這種無伴奏的混聲合唱使男女聲部旋律線條更加清晰。其次,樂曲中間部分運用作曲技法塑造作品,用二拍和三拍的不斷交替,來模仿蝴蝶靈動飛舞的狀態,使整首作品呈現出一幅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的“姿態”。歌詞中用“咿呀啦的哎呃”“尼的啦的咧”等民族音調相互對位切換,豐富了歌詞的內容,增加了聲部的厚度,使作品整體呈現以蝴蝶戀花襯托我戀阿媽和家鄉的懷念之情。
兩部作品可以看出,黃朝瑞先生的獨唱曲具有著民歌風的典型特點,其根基是廣西這片被譽為“歌海”的音樂沃土。曾令榮在改變作品時,也做到了對原作品內容的透徹分析,將歌曲素材合理地融入到合唱中去,對作品的處理做了突破性發展,按照合唱結構,結合作曲技法,運用大量的手法對曲子進行擴大、加寬處理,使作品從聲樂的平行線條變得更加立體化,和聲色彩豐富,結構協調統一,使音樂呈現出空靈、飄渺的音響效果。
三、結束部,贊靈秀歌者和統帥指揮華山
音樂會中作品的完美呈現離不開合唱團精湛的表演以及專業的演唱功底,展現了一個年輕團隊成熟大氣的藝術水準。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的歌者,均系廣西藝術學院優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他們大多也是主修聲樂的專業歌者,還不乏獲過獨唱大獎的青年歌唱家。因而,是廣西最具專業能力的合唱團。
從音樂會整場演出來看,他們在演唱方面做到了對風格異樣作品的細膩把握,也善于表現、表演,整場音樂會充滿了活力與激情,他們通過面部傳情、肢體動作將作品表現真實的審美及情感,傳遞給在場的聽眾,并且對每一首作品的“聲音” 進行靈活性調整,他們熱情洋溢且隨時根據作品轉換情緒的專業功底,以及對作品音色、情緒的控制力,使整場晚會呈現出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他們對歌唱藝術豐富的表現力展現了一個合唱團本該有的專業素養。如,開篇戲劇性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就是一部高難度的合唱作品,或就是一部具有難度的戲劇作品的一個場面。合唱團成員們很好地把握了其中的戲劇性,唱與表演都十分的到位,音樂會開場曲就引起觀眾熱烈的掌聲回應。此外,他們演唱的代表作品不乏體現了廣西多民族的文化特色,這要求演唱者做到對語言發音以及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及民族語言的發音掌握,而語言就是需要克服的重要障礙,畢竟這是一群走入新時代的時尚青年。他們不但很好地掌握了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的民歌,而且還演唱了以詩詞改編的民歌與現代音樂元素結合形成的新民歌。音樂會中演唱者對不同民族歌曲方言的掌握,詮釋了新時代歌者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歌者與指揮的關系,似乎可以用士兵和將軍比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屆屆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成員畢業了,但是合唱團卻不斷發展,不斷獲取新榮譽,直至摘取朵朵金鐘桂冠,這不能不說是指揮的智慧與辛勞。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指揮家華山教授,堪稱廣西合唱指揮的代表人物,是廣西藝術學院合唱指揮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合唱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音協合唱聯盟理事,廣西音協合唱聯盟主席。
十幾年的辛勤耕耘,貧瘠的土地也會化為沃土。從合唱團的建構、合唱團員的選拔、合唱作品的設置,無一不包含了指揮華山的心血。每年的招新,我們可以看到合唱團新穎別致的招募廣告;每次學院接待重大來賓的音樂會上,我們總能看到合唱團的參與;在建黨、建軍、國慶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我們更會看到合唱團英姿颯爽的風采。從多年來合唱團的實踐過程,可以看到華老師從不以“舞臺大小”來限定合唱團的演出,他既帶領合唱團進入了國家最高音樂殿堂——國家大劇院,也親身帶領合唱團走入鄉村,進行愛心文藝義演;從祖國高校交流,到延伸國內外,與世界音樂合唱團體進行“切磋”交流,為廣西藝術學院贏得榮耀。在華山教授的引領下,合唱團一路凱歌向前,在此曬碩果數種:2005年、2009年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聲樂類專業組一等獎;2004年、2008年指揮廣西廣播少兒合唱團分別參加在德國布萊梅、奧地利格拉茨舉辦的第三屆與第五屆世界合唱比賽中均獲金獎;2008年,代表廣西參加CCTV第十三屆青歌賽,獲團體優秀獎;2009年獲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聲樂類專業組一等獎,同年4月獲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合唱比賽銅獎,9月參加全國教育系統“祖國萬歲”歌詠活動榮獲展演第一名;2010年代表廣西參加第十四屆青歌賽榮獲團體優秀獎,同年11月獲第三屆海峽兩岸合唱比賽金獎;2012年10月帶領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赴美與美國邁阿密大學、辛辛那提大學、印第安納大學與澤維爾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交流訪問及演出,同年12月又帶領廣西藝術學院混聲合唱團赴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進行交流訪問及演出,并在新加坡的濱海藝術中心演唱當地民謠改編的合唱作品;2014年獲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合唱比賽銀獎第一名;2017年春節期間,帶領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參加《2017合唱春晚》的錄制。
華山教授的指揮藝術,可以用“專業精準,熱情細膩,豪放大氣”簡而概之。專業精準,既是指華山教授扎實專業的功底和能力,也可指其教學態度,在指導學生演唱排練時,他要求團員們對每個字音都要“發音”到位。專業的精神從事專業的職業,因而,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獲得了多項專業賽項好成績,成為業界代表性團體。在演繹作品時,我們可以體會到指揮家對于每一部作品的熟悉和理解,他以熱情而細膩的肢體語言,充分調動臺上歌者的情緒,更好地帶領合唱團將作品演繹得細膩、豐富。華山教授的指揮是充滿激情的,可謂張弛有度,從不懈怠,彰顯了一種自信和豪放大氣的指揮風格。如上文言及,華山教授在一部音樂會或者一場演出的樂曲選擇方面,常常賦予深意,且給予觀者意想不到的驚喜,或民族原生態的演唱,或極具現代性的作品詮釋,因此,合唱團的每次演出常常一票難求!此次音樂會的作品選擇也體現了華山教授的一貫風格。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在此次音樂會共上演了13部作品,作品體裁多樣:有以歌劇改編的戲劇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有表現廣西濃厚民歌風格的作品《藤纏樹》《喜鵲登枝》《蝴蝶飛》《白蓮盤歌》(曾令榮編配);有表現民族風格的現代作品鐘峻程的《山之語》、丁玲的《又見壯鄉三月三》、趙琳的《廣西尼的呀》和劉曉耕、劉燁的《撒里羅》;還有充滿古代詩意的《春曉》(著名作曲家美籍華人陳怡作曲),以及現代詩詞佳作莫軍生的《愛你一輩子》、呂軍輝的《等你》等。作品內容豐富,現代、傳統、民族為一體的具有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集于同一舞臺,當然音樂會的“主部”還是扎根于這片鐘靈毓秀土地的多彩“民族風”作品。
四、結語
亦如往昔,在指揮華山教授有力的最后一揮中,合唱團演唱戛然而止,天籟的聲音,似乎還回蕩在音樂廳上空,旋即,音樂廳爆發出熱情的、持續不斷的掌聲、歡呼聲,有的觀眾禁不住大喊“再來一首”!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總能滿足各界觀眾的審美需求,雅俗共賞。由此看來,在此場音樂會演出開始之前,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廳早已座無虛席的現象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