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萍 徐立峰 肖中俊
摘 要:高等學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齊魯工業大學圍繞電氣類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嘗試將電氣類競賽作為實踐教學體系的有力補充,不斷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了包括基礎層、專業基礎層和以各類學生競賽為代表,主要培養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自已動手實際操作,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三層次電氣類實踐教學體系,有力的提高了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競賽;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5-0111-02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niversi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directly affects the training effec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kes the establish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s an aim, tries to take the electrical competition as a powerful supplement to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antly practices and explores, and gradually forms a three-leve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hich comprises base layer, specialty base layer and students' competition to form the main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us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ir own hands-on ability and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By the wa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s improved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s strengthened.
Keywords: Competi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on education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成為國家素質教育的重點之一,成為各高校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研究熱點,從一定程度上推進了高校實踐教學的發展[1]。但高校實踐教學的發展并沒有跟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社會的進步,大學生畢業后能夠合格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的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非常低。而我校作為一所地方應用型高校,如何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提高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掌握程度和實際動手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畢業就業的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目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實踐教學項目的設置不合理
目前的實踐教學環節一般分為隨課實驗、單獨設立的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等其它實踐環節等,隨課實驗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必須與課程所學基礎知識緊密聯系,而單獨設立的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又因各專業學時的限制,多以驗證理論知識和掌握實驗實訓技能為主[2]。以我校電氣類專業為例,總學時目前均在2300-2400學時,總學分大約170學分左右,其中集中實踐環節均在30-33學分之間,這其中還包括畢業設計環節的18個學分,所以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實際均不到200學時,實踐教學項目的設置就只能以基礎性為主。
(二)實驗教師隊伍建設不能滿足實踐教學需要
實驗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各高校的教師隊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足,其中實驗教師隊伍尤為突出,以我校為例,專職實驗教師截止2015年只占全校教師的5%,其中電氣類專業專職實驗教師只有4人,相當一部分實驗只能請理論課教師兼職。二是整個教師隊伍中“雙師”型教師較少,就我校來說,“雙師”型教師只占14.5%,特別是近幾年來引進的青年教師,大多是本科、碩士到博士畢業,是從校門到校門,普遍缺乏實踐經驗。
(三)實踐教學投入不足,部分實踐教學環節效果不佳
近幾年雖然在不斷的加大實踐教學的投入,但從總體上來說,平均的實驗實習經費還遠達不到要求,從而導致了部分實驗本應小組進行的現在是大組進行,本應是一人一組,現在是2-3人一組,本應到企業、進車間進行的實際操作實習,現在基本是參觀學習,達不到相應的教學目標。
二、以競賽為契機,改進電氣類實踐教學的做法
(一)制定相關制度,提高教師、學生參與各類競賽的積極性
為提高廣大師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從學校到學院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來加以保障。從整體上,對于每支參賽隊伍,采用學校經費支持和自籌經費相結合的方式,學校提供制作及維護訓練賽道、比賽報名、差旅等公共費用。對于入選參加國賽的隊伍給予一定額度的器材費用資助,對于參加校賽獲獎的隊伍,按照獲獎等級提供相應的獎勵經費,對于參加國賽獲獎的隊伍,按照獲獎等級提供相應的獎勵經費。從教師層面來說,主要有競賽前期的學生培訓,學校將根據實際培訓情況給予一定的教學工作量,對于在各層次取得的成績,按不同層次給予一定的教研分值的獎勵。從學生層面來說,參與競賽取得的成績,可作為獎學金評選的加分,同時還可以抵扣相應的通選課學分。
(二)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設備的使用率
電氣類學生參與的各類競賽中,涉及的專業知識面比較廣,包括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路、傳感器技術、微機原理、單片機、自動控制、DSP技術等多門課程,也必然會使用其相應的實驗設備,通過競賽組織,使學院能夠對整個學院的實驗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合理安排使用時間,使實驗教學設備的使用率得到明顯提高[3]。同時,對于在競賽中使用學校經費購買的低值測試儀器以及其它可重復利用的設備由學院統一管理。
(三)以全國比賽為導向,開展校內比賽,提高學生參與率
以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智能車競賽為例,每年11月,有意參加智能車比賽指導工作的老師可自愿報名,承辦學院根據報名人數和該年度我校參加國賽隊伍名額綜合確定最終指導教師人選,并根據指導老師的專業背景,雙方協商后確定指導老師的組別(光電、電磁、攝像頭),每支隊伍指導老師不超過兩名。凡我校競賽年度暑期之前在校具有正式學籍的全日制本科生均可以個人或組隊形式自愿報名參加,并形成梯隊式與隊伍助理結構的組隊模式[4]。每隊由大三、大四的3名同學組成,同時每隊增加一名“替補隊員”,該隊員為大一、大二學生,全程參加該隊的一切活動,但不參加正式比賽,該隊員的設置主要用于形成梯隊、貯備參賽選手。每支隊伍可以在本院系內組隊,也可以跨院系組隊,每名學生只能參加1隊。
2015年,僅此一項比賽,電氣類學生參與人數達到83人,占可參與競賽學生數的30%。2015年共組織電氣類校內競賽5項,參與學生500余人,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
三、效果和體會
(一)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近三年來,通過各類競賽,電氣類學生共獲得全國獎項18項,省級獎項153項,校級獎項300余項。并且通過每年的梯隊培養,各年級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從2015年畢業生去向來看,參與學生競賽的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明顯高于其它學生。
(二)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明顯加強
學校鼓勵電氣類各專業教師參與學生競賽,并盡量提供不同專業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如在全國大學生西門子杯自動化挑戰賽的規定中就要求:工程創新型競賽組,必須至少包含1名指導教師、1名參賽學生,指導教師總數量不能超過2名、且2名指導教師必須為不同專業/學科。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通過共同指導競賽,加強了彼此間的學術交流,通過外出參賽,加強了校校之間的交流,這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三)實踐教學體系更加合理
通過近幾年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我校的電氣類實踐教學在原有的以基礎課為代表,主要強化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的運用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的第一層次和以專業課為代表,主要培養專業技能,以實習、課程設計為主的第二層次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以開放性實驗及創新實踐為基礎[5],各類學生競賽為代表,主要培養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自已動手實際操作,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第三層次,從而使整個實踐教學體系層次分明,各有側重,形成了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胡敏強,王恩榮,顏偉,等.以創新教育為抓手的電氣類專業特色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5(11):44-47.
[2]裴云,任麗嬋.重新認識實踐教學的內涵和外延[J].當代教育科學,2015(15):14-16.
[3]孫立輝.電工電子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2):226-229.
[4]李艷,石雙鳳.論學生助理培養模式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5(24):97-99.
[5]尹妍妍,梁志強.開放實驗與大學生科技競賽相結合的教學實踐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