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人單合一”模式在日本、美國相繼落地的消息后,近日,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在新西蘭落地成為樣板再次吸引了全球關注。在這一模式的影響下,海爾旗下的新西蘭國寶級品牌Fisher&Paykel成立了10個虛擬小微,每個員工都有“人單酬”,在與用戶多渠道交互的基礎上,深度協同海爾在全球的十大研發中心,全流程對用戶負責。這一模式落地帶來了雙方強強聯合的顯著成果,到2016年底,海爾和Fisher&Paykel兩個品牌在新西蘭本土家電市場占比達42%,以近半壁江山的優勢穩居第一位。
成果:市場第一、產品一流、技術領先
2012年,海爾全盤收購了新西蘭家電巨頭Fisher&Paykel,并將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帶到了新西蘭,經過4年發展,雙方優勢融合收效顯著。在2016年新西蘭用戶評選的“最受人尊敬的家電品牌”中,Fisher&Paykel位列第一,海爾也進入前十;從市場份額看,目前海爾和Fisher&Paykel兩大品牌在新西蘭家電市場占比達42%,較收購前有了顯著提升,穩居當地市場份額第一。
市場第一的背后離不開品質一流的產品。以洗衣機為例,海爾和Fisher&Paykel聯合開發的配置了直驅變頻電機的洗衣機不僅在澳大利亞市場銷售最好,在中國市場也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憑借極致安靜、平穩運行的優勢,海爾洗衣機上“立硬幣”的活動風靡全球,全球用戶都能用眼睛看到這款洗衣機的高端品質和超強性能。隨之而來的就是市場業績一路上揚,今年1-2月,配置直驅變頻電機洗衣機中的一個系列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持續翻番,其中1月銷量增長112.86%,2月銷量增幅更是達到130.18%。
好的產品背后是核心技術的支撐,上述洗衣機案例中提及的直驅變頻電機就是海爾和Fisher&Paykel全球領先技術能力的一個縮影。事實上,海爾和Fisher&Paykel領先的研發實力背后是全球智慧的深度協同,作為海爾在全球的10大研發中心之一,Fisher&Paykel研發中心與海爾在全球的其他研發中心建立了深度協作關系,用全球智慧滿足全球用戶的需求。以中國市場上的社交廚房套系為例,其中的洗碗機產品由達尼丁的研發中心主導,奧克蘭研發中心定義了產品概念和技術規范,開發設計出所有硬件和軟件,Fisher&Paykel泰國工廠則提供品質優良的馬達清洗泵,最終生產處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產品。
溯源:“人單合一”模式順利落地新西蘭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為,海爾和Fisher&Paykel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跨文化并購融合,并創造出1+1>2的效果,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在Fisher&Paykel順利落地是關鍵,這保證了雙方融合在正確的方向和機制保障下得以順利落地實施,也從側面驗證了這一模式的全球普適性。
在方向上,海爾“人單合一”要求企業與用戶零距離。所以,海爾整合Fisher&Paykel后,并沒有直接向新西蘭用戶推廣熱門的廚電產品,而是借助Facebook、Twitter等當地主流社交平臺和其他方式與用戶進行深度交互,充分洞察當地的飲食需求,并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研發生產全流程中來,實現了研發、制造、銷售的本土化,在此基礎上創新出DishDrawer洗碗機、CoolDrawer多溫抽屜冰箱、大容量烤箱等高端產品,有效滿足了當地用戶需求。
在機制上,海爾“人單合一”要求每個人都是“用戶付薪”。2016年開始,Fisher&Paykel踐行“人單合一”模式,進行“小微拆分”,目前為止,他們成立了10個“虛擬小微”,并在此基礎上組成了500個項目小組,新建立的管理體系讓每個項目都有人負責,并且每周、每月都依據市場確認進展。這樣,原先相互獨立、串聯的組織變成了并聯、對全流程負責的組織,所有人都為結果負責,為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讓用戶為他們創造的價值“付薪”。
在正確方向和機制保障下,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在Fisher&Paykel順利落地,一個明顯變化就是“人單酬”成為每個Fisher&Paykel員工的“新指標”。 Fisher&Paykel研發中心一位當地技術人員稱,現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市場和項目目標,并用系統化的手段對目標和過程進行動態管理,確保目標達成。
截至目前,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已經在海外多處落地。在日本,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幫助日本三洋白電8月止虧;在美國,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助力GE Appliances的First Build實現盈虧相抵,并在2017年鎖定20%的收入和利潤增長目標;新西蘭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在海外落地的又一樣板,在用戶為本、兼容并包的思路下,Fisher&Paykel和海爾斬獲新西蘭本土市場近半壁江山,穩居第一位。這些落地樣板有效驗證了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全球普適性,也預示著這一模式將在全球更多市場落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