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林 李曉芬 馮朝陽

摘要:目的:探討寰椎椎動脈溝環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影像學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例寰椎椎動脈溝環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和影像學資料。結果:20例寰椎椎動脈溝環綜合征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齡20-50歲。各種眩暈15例,頭疼3例,臂叢神經壓迫癥狀2例。DR攝片,多層CT掃描后重建,Ⅰ型13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Ⅲ型4例,寰樞關節不穩10例,CTA顯示椎動脈受壓2例。結論:寰椎椎動脈溝環綜合征的臨床特征明顯。影像學表現有明確的臨床診斷價值。
關鍵詞:寰椎椎動脈溝環綜合征;128層螺旋CT;三維重建;CTA
中圖分類號:R681 5;R445 文獻標識碼:B DOI:10 3969/j.issn.1001-0270.2017.04.08
Vertebral Artery Groove Ring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ing Study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Syndrome
WANG Jian-lin, LI Xiao-fen, FENG Zhao-yang
(Xuy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211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atla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vertebral artery sulcus ring syndrome imaging diagnostic valu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 cases of atlas of vertebral artery sulcus ring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and imaging data Results: 20 cases of atlas of vertebral artery sulcus ring syndrome in 8 cases of male, female 12 cases, 20-50 years old All sorts of 15 cases of dizziness, headache, 3 cases, 2 cases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compression symptoms DR radiography, multilayer rebuilt after a CT scan, 13 cases Ⅰtype, Ⅱtype a in 2 cases, Ⅱtype b in 1 case, Ⅲtype 4 cases, 10 cases of atlanto-axial joint instability, CTA showed compression of vertebral artery in 2 cases Conclusion: Atla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vertebral artery sulcus ring syndrome Imaging findings with clear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Key Words: Atlas of Vertebral Artery Sulcus Ring Syndrome; 128 Layer Spiral CT; 3D Reconstruction; CTA
1 引言
寰椎椎動脈溝環(以下簡稱溝環)是指寰椎后弓上斜跨于椎動脈溝上方的環形或半環形骨性結構,為頸椎解剖變異,它與椎動脈溝共同構成一個半閉或全閉的骨性通道,內有椎動脈、第一頸神經和交感神經叢等通過[1]。寰椎椎動脈溝環綜合征(以下簡稱溝環綜合征)是椎動脈受椎動脈溝環的擠壓引起的以眩暈為主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癥狀[2]。隨著溝環的檢出也日益增多增多,溝環綜合征也越來越被臨床及影像工作者所重視。作者通過20例已明確診斷為溝環綜合征的患者臨床及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以提高對溝環綜合征的臨床及影像學表現的認識。
2 資料和方法
2 1 一般資料
收集了20例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確診的溝環綜合征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齡20-50歲,平均35歲。15例有不同程度眩暈,頭疼3例,臂叢神經壓迫癥狀2例。20例患者均行頸椎DR攝片和頸椎CT容積掃描三維重建,7例患者行頸部CTA檢查。
2 2 設備與檢查方法
2 2 1 儀器與設備
DR檢查設備為島津800MA直接數字化X光機,CT設備為PHILIPS 128層螺旋CT,PHILIPS星云影像工作站作圖像處理。
2 2 2 檢查方法
DR攝頸椎張口位與頸椎側位片,焦片距70cm,管電壓70kV,管電流250mA,曝光量56mAs。CT掃描條件:120kV,層厚1mm,層間隔0 5mm,矩陣512×512,PHILIPS-standard B模式標準濾過。CTA增強造影劑使用碘海醇50ml,濃度350mgI/ml,注射速率3 5ml/s,掃描觸發閾值120Hu,掃描結束后使用PHILIPS星云影像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運用容積再現(VR),曲面重建(CPR)來顯示溝環的部位與具體形態以及和椎動脈的關系。由兩名放射科主治醫師同時閱片確定有無溝環存在以及分型,有無寰樞關節結構改變;有兩名頸肩腰腿痛科主治醫師通過問診和查體確定有無椎動脈或第1頸神經受壓的臨床表現,將頭轉至特定部位是出現眩暈或有頸肩部癥狀為頸肩腰腿痛科醫師診斷標準,結合影像學改變作出溝環綜合征的診斷。
3 結果
20例溝環綜合征中,各種眩暈15例與頭轉至特定部位有關,頭痛癥狀3例,臂叢神經壓迫癥狀2例,有頭頸部酸脹、肩背部、上肢麻木癥狀。DR攝頸椎片,128層螺旋CT掃描后行三維重建,發現溝環Ⅰ型13例,其中右側完整環5例,左側完整環8例,Ⅱa型2例均為右側,Ⅱb型1例為左側,Ⅲ型4例,左右側各兩例。寰樞關節不穩10例,CTA顯示椎動脈受壓2例,左右側各一例。
圖1-6為同一病人DR頸椎側位片,128層螺旋CT三維重建以及CTA掃描,清晰顯示溝環的位置、大小、形態,椎動脈與溝環的關系。圖2示寰樞關節不穩。
4 討論
4 1 溝環的定義
人的寰椎沒有椎體、棘突,只有前弓后弓和兩個側塊,后弓上左、右各有一溝槽稱之為椎動脈溝,有的人在椎動脈溝上架有一骨橋,為頸椎先天解剖變異,它與椎動脈溝圍成環狀,稱之為寰椎椎動脈溝環[3]。
4 2 溝環出現率[4]
有作者調查了17000例頸性眩暈患者,其中溝環者1258例,男657例,女583例,溝環的出現率7 4%,且無性別差異,發病年齡多集中在31-60歲,占70 51%。同時還調查了500例無臨床癥狀者,有溝環者12例,出現率為2 4%,說明有溝環者不一定有癥狀。
4 3 溝環的分型
從解剖學和影像學特征,把溝環分為三型:Ⅰ型,完全型溝環,可為單側完全型或雙側完全型,也可為一側完全型而另一側為不完全型;Ⅱ型,為不完整型或半環型,分為Ⅱa和Ⅱb兩型,Ⅱa型也稱前半環型,表現為寰椎上關節面后方向后下彎曲的鳥嘴狀骨性突起,Ⅱb型也稱后半環型,表現為后弓的前方向前上方彎曲的鳥嘴狀骨性突起;Ⅲ型,為斷環型,為弧形骨橋的中間部分骨質缺損,兩側斷端銳利[5]。
4 4 溝環綜合征的定義和臨床特征
溝環綜合征是椎動脈第3段、椎靜脈及第1頸神經受寰椎椎動脈溝環的擠壓引起的血流障礙而導致的眩暈及頸肩不適等綜合癥狀。
根據孫靜宜等[6]對該疾病的長期研究,溝環綜合征的診斷必須具備以下三條標準:①溝環的存在。②寰樞關節不穩。③有椎動脈或第1頸神經受壓的臨床表現。
溝環綜合征產生相關臨床癥狀的主要原因是:①椎動脈受機械刺激或交感激惹反射造成椎動脈動力性痙攣所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②寰椎椎動脈溝環伴有頸段椎體失穩者,均可出現明顯癥狀,主要是由于椎動脈在解剖走行上有多個迂曲,當頸段椎體失穩后使椎骨之間內平衡、軟組織之間外平衡、骨與軟組織內外平衡之間關系發生失調,加上溝環的存在,尤其是在頭頸部活動時,使椎動脈第三段通過椎動脈溝時易受到障礙,擠壓發生痙攣,導致顱內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③內環徑線的大小對臨床癥狀有一定影響,徑線越小對椎動脈的壓迫程度越重,臨床癥狀越顯著。
4 5 溝環綜合征的影像學診斷價值
溝環的顯示最常見與頸椎側位X線攝片,但頸椎側位片僅能顯示溝環存在與否以及大體形態,并不能確定溝環位于哪一側,有時對溝環的具體分型也不能明確。
隨著多層螺旋CT在臨床的應用日益增多,多層螺旋CT可以進行容積掃描,通過CT后處理工作站做多平面任意方位重建以及容積重建,其在骨關節領域的優勢明顯,本組病例通過128層螺旋CT掃描后行VR及CPR重建,不但能夠清楚顯示溝環的具體形態及大小面積,還能確定溝環的部位以及寰樞關節有無不穩征象,頭頸部CTA掃描則更加直觀的顯示相應的椎動脈是否受壓以及椎動脈狹窄的程度[7]。
溝環綜合征是由先天解剖變異引起并產生的一系列相應的臨床癥狀,日益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關注,結合臨床特征以及影像學表現,盡早的明確診斷,為臨床的診治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夏裕平,黃永平,李東等 椎動脈溝環X線與CT診斷分析[1][J]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5,16(1):43-45
[2]路明,陳穹,汪茂文等 64層螺旋CT對寰椎椎動脈溝環綜[1]合征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31):
[1]23-25
[3]孫靜宜 寰椎椎動脈溝環與溝環綜合征[M] 云南:科技出[1]版社,1996 17
[4]陳關富,羅杰,孫祝娟 寰椎溝環綜合征的臨床診斷與針刀[1]治療[J] 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638-640
[5]李小丘,鄧方明,王青青等 56例飛行員寰椎椎動脈溝環的[1]X線表現及分型[J] 解放軍醫學雜志,2002,27(4):348-349
[6]孫靜宜,王愛蓮,李世和 寰椎椎動脈溝環綜合征的防治研[1]究[J] 頸腰痛雜志,2002,23(1):15-17
[7]夏裕平,張文洪,李東等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對椎動脈[1]溝環的診斷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08,18(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