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勝
摘 要:隨著道路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運輸現象嚴重,給公路設施和道路通行帶來巨大壓力。車輛的超載行為對公路的損壞極為嚴重,同時增大了公路的擁堵程度,增加了交通事故發生概率。貨物運輸車輛超載超限治理工作由多個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如轄區政府、公安部門、交通行政管理部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和公路管理機構。本文從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行業管理者的角度,根據國家近幾年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總結歸納出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工作中的職責,目的是進一步明確責任,杜絕管理漏洞,維護市場秩序。
關鍵詞:貨物運輸;超載;道路運輸;管理機構
1 相關背景
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違法違規行為,對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公路安全暢通,維護道路運輸經營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負有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相關職責部門的監管內容和工作規范,尤其是《遼寧省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治理條例》、《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辦法》、《河南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辦法》等地方法規的頒布實施,進一步明確了各級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部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公路管理機構、貨運源頭單位等相關職責和監管內容,尤其對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監管范圍、監管職責等進行了規范和明確,對促進道路運輸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工作職責
2.1 企業的許可職責
根據《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第62號)第七條規定,大型運輸的托運人應當委托具有大型物件運輸經營資質的道路運輸經營者承運。同時根據《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第二條規定,道路貨物專用運輸包括道路普通貨運、道路貨物專用運輸、道路大型物件運輸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
2.2 源頭管控職責
根據《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第62號)第三十一條規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政府公布的重點貨運源頭單位的監督檢查。通過巡查、技術監控等方式督促其落實監督車輛合法裝載的責任,制止違法超限運輸車輛出場(站)。
2.3 違法行為的處罰職責
根據《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第六十六條規定了,對1年內違法超限運輸超過3次的貨運車輛,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吊銷其車輛營運證;對1年內違法超限運輸超過3次的貨運車輛駕駛人,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其停止從事營業性運輸;道路運輸企業1年內違法超限運輸的貨運車輛超過本單位貨運車輛總數10%的,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道路運輸企業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并向社會公告。
2.4 信息抄告的職責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對貨運源頭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涉及其他部門執法職責范圍的違法行為時,應當及時抄告或者移送有關部門。同時要建立健全貨運源頭監管信息報送制度。對查處的違法裝載運輸的有關信息,應當報送上級主管部門,同時對查處的違法裝載運輸的外省、自治區、直轄市籍車輛的信息,按照規定及時上報給相關省份。
2.5 消除安全隱患的職責
根據《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第62號)第三十二條規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執法聯動工作機制,將違法超限運輸行為納入道路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和駕駛人誠信考核,實行違法超限運輸“黑名單”管理制度,依法追究違法超限運輸的貨運車輛、車輛駕駛人、道路運輸企業、貨運源頭單位的責任。
2.6 舉報受理的職責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工作中,應當公布舉報電話、電子信箱等,受理對貨運車輛超限超載行為的舉報,并及時組織核查,依法處理,并向舉報人反饋,為其保密。
2.7 企業的監管職責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是道路運輸企業(場站)的許可機構,也是行業管理部門,有職責對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進行監督管理。具體包括督促企業按照相關規定落實配載、培訓、運載等工作,不得強令駕駛人超載運輸,并確保車輛技術狀況符合要求。
3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工作內容
3.1 許可與監管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對從事超限運輸車輛進行前置許可,對擬從事大型物件運輸的車輛所屬企業進行行政許可。同時對從事大型物件運輸的企業進行及相關人員進行質量信譽考核,加強源頭監管,受理相關人員的投訴和其他部門抄報的違法違規信息等。
3.2 執法與處罰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積極與公路機構等部門建立聯動執法機制,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對重點貨物源頭單位進行駐站、巡查以及技術監控等措施加強執法水平和力度,并對相關違規行為進場處罰。
3.3 引導與宣傳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加強對超限超載相關政策和規定的宣傳和引導工作,要把具體的工作要求傳達到相關運輸企業和駕駛員,并指導企業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合法手續,規范經營,合法運輸。
4 結語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堅持政府領導、部門聯動、綜合治理以及源頭管控與路面監管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配合好相關部門做好整治工作,一方面做好相關的源頭管控治理工作。最終實現全省道路貨物運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左忠義,馬社強,邵春福.我國交通事故現狀及預防對策研究[J].大連交通大學學報,2005,26(2):39-42.
[2]彭鵬峰,許新權.改善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的措施[J].道路交通與安全,2006,(9):12-14.
(作者單位:沈陽市交通局皇姑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