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鋒
電動汽車迎來前所未有發展機遇期
今天電動汽車已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在北京和一些大城市街道上放眼望去,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電動汽車,不限號、搖號得率高已成為這些城市購買電動汽車的誘惑之一。經歷了幾起幾落,電動汽車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同志對動力電池有很高的評價。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深入普及推廣, 2015年開始,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爆發性需求已延伸到上游鋰礦資源等企業。一些關鍵原材料價格倍增,動力電池供不應求,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也不乏被人炒作,引起各界的躁動。比如說石墨烯電池,還是通過鋰離子的遷移來起作用,實際還是鋰離子電池,石墨烯還是占了很小的比例。
隨著人們對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幾乎把所有的壓力和希望都放在了動力電池上,一方面凸顯了電池的重要,另一方面一些產業化指標也有待斟酌。動力電池在一些項目里對量也提出了要求,有些還是市場行為。剛才我跟司長匯報,像前面提到的 8080億瓦時這個事是不是我們會有一些顛覆性的技術,可能我們社會也要變化,這樣馬上提那么高的產能可能也會有問題,正在研究。
我記得在 2010年 ~2013年的時候,有一次在全國動力電池的會上,好多廠家代表都覺得很沮喪,都是虧錢的,我在報告最后還引用了“冬天到了,春天還遠嗎?”這句話,后來電池就起來了。 2015年包括 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有增長。隨著產量增加,動力電池公司也開始盈利,可是 2016年騙補搞的沸沸揚揚,當然騙補肯定是要罰的,財政部暫停補貼的發放,可是暫停時間太長了。財政部的司長說“三個不變”,看來希望比較大,所以我覺得現在剛剛盈利的電池廠又成了債主了,我覺得產業鏈也受到了影響。關于動力電池來講,我們最關心的一個是安全性、一個是社會性、一個是續航里程,還有環境方面。
我們團隊有十多個單位,到現在 15年了。 2002年開始,最早我們提出了“輕元素、多電子反應”,從這個材料入手,結合多離子效應,發展高活性電極材料,構建高比能二次電池新系統?,F在也越來越被國際接受,前幾年的一些計劃也是鋰離子的延續,包括美國能源部也非常重視。根據電網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的要求,兼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體系,也是我們“ 973”計劃的一個內容。還有從單體到系統的低成本,剛才特別請了汽車界的人士提了成本的問題。2000年,我看電動汽車“十五”規劃上,當時徐冠華部長第一個講話就說,他覺得動力電池關鍵就是安全和成本,到現在來講我們也覺得十分重要。
所以在這個理論指導下,我們也研發出了一系列硫基復合材料、硅基復合材料、氟化物等多電子反應新材料,為進一步構建 450~500瓦時 /公斤的高能比電池示范體系提供了材料基礎。我們都是從材料入手的, 863計劃中,鎳氫電池是在 1987年,全固態鋰電池也是 1987年,都是從新材料入手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這里提出多功能、多催化的概念。長壽命硫復合的正極材料,具有自組裝層結構的硫復合正極材料,也具有一個特殊的保護作用。還有基于氧化鋅納米片導電插層的高性能鋰硫電池,兼具較高的能量密度和高功率電池。特別剛才講充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