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裕芬
摘 要: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水漲船高,私人用車也作為家庭生活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進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大氣環境遭到侵蝕已經成為事實,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營運而生。新能源汽車所帶來的環保效應逐漸增強,面對環境和能源的壓力,我國自主的新能源汽車勢必要突破自我創新改革,才能在環保效益下可持續發展。本文從新能源汽車帶來的環保效益及環保管理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增強新能
源汽車環保效益與環保管理的幾點策略。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環保管理;電動車
1 引言
目前大批中低水平收入的居民,偏好選擇性價比高的國有汽車品牌,拉動了我國自主汽車品牌的銷售。而石油的不斷消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持續攀升以及國內華北地區日益加劇的環境污染、霧霾引發生態環境被污染。我國推行綠色出行,倡導節能環保,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宣傳和扶持,并逐步開拓銷售市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新能源汽車在這樣的經濟、政策環境下會迎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2 新能源汽車簡介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 (即除汽油、柴油之外 )作為動力來源 (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 ),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1]
3 新能源汽車的環保效益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有效解決交通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因此新能源汽車被視為搶占 21世紀汽車主導地位的主要車型已是不爭的事實。從表面角度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應用能減少有害物質排放如二氧化碳、硫化物、粉塵等,混合動力汽車長期使用后,其排放物對大氣的影響顯而易見: CO、甲烷有機氣體( NMOG)測試循環( FTP-75循環)輕型乘用車及輕型貨車的 CO、非甲烷有機氣體( NMOG)、非甲烷總烴( NMHC)減排率一般在 40%以上,效果好的能達到 55%。[2]長期使用有利環境保護;從深層次來看,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實施國家安全能源戰略。以“電”代“油”,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被新能源代替的石油資源成為國家安全的儲備資源,成為國家安全發展,維護國家安危的必要條件。
4 新能源汽車環保管理存在的問題
4.1 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池利用率低回收困難
新能源汽車中常見且使用普遍的電動汽車存在電池利用率低,電池使用超過年限后回收利用難的問題。我國從 2012年的 7月份就開始著手建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規劃相關法規,明確提出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梯度使用辦法,確認回收電池的體系和監督管理辦法。 [3]以政府為導向,鼓勵、扶持企業開展新能源汽車電磁回收的技術開發也研討,提升電池的利用率。但是目前我國對電動汽車的電池回收未有專門的部門監管,電池在使用5年后出現蓄電量低、充電能耗高的現象,錯誤地回收廢舊電動車電池,容易造成大量重金屬及化學物質進入大自然,將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4.2 新能源汽車企業研發力低,生產投入大
新能源汽車最初發展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掌握的核心技術少。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從規劃、技術上與國外都存在差距。以電動汽車為例,我國現有技術基礎上需要投資 600~800萬元研發生產一個電動車型,還不包括車內蓄電池的投資。車輛在使用中充電樁、充電站的建設,停車場的規劃等都需要巨大的投入成本。成本的投入隨之帶來的是土地資源、電量資源的耗費,對環境保護來說使用年限低的蓄電池、充電站等,完全達不到投入研發時候的預期環保效益。生產技術的短板導致各類新能源汽車的排放標準不統一,電動汽車的大面積使用帶來火力發電的超負荷承載,占我國發電力量 70%以上的火力發電帶來煤炭資源的迅速消耗,這對我國其他能源及空氣環境的威脅顯而易見。
5 完善新能源汽車環保管理的對策
5.1 提升新能源汽車重點硬件設施的研發生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新能源汽車的
研發生產是考驗技術的重要項目。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發展尚未穩定,未形成系統的產業鏈和監管習題。在電池的回收利用上需要加強改進:一方面需要國家環保部門的政策支持,明確蓄電池回收的路徑和正確做法,主要的再利用方向有蓄能項目、相關供電基站、路燈、低速電動車等,可采用地方政府與汽車生產廠商合作的方式,如按照 7:3的比例,政府與汽車廠商共同出資完成每一輛車的蓄電池回收。另一方面鼓勵新能源汽車廠商緊跟國際新技術發展的步伐,使新能源汽車制造盡快走上正軌,需要盡快地打造出禁得起考驗的產品,這才能夠使我們期待的高科技新能源汽車變成現實。
5.2 引入科技相互交流研發新能源汽車
我國的汽車需求市場決定了需要借助國外科技研發適合我國能源國情的新能源汽車。借助“引進來”的方式吸收國外科技精華制造高技術含量的新能源汽車,這一點我國的自主品牌比亞迪可供借鑒。如比亞迪電動汽車的難點在于蓄能時長,以比亞迪為例,其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需要經過擴大電池包實現達到平均電容量 30KM/H。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中 e6借助了德國的戴姆勒集團、美國嘉華國際集團、天納克集團等的技術優勢,自主研發了 ET-POWER鐵電池。該新型電池對環境污染少,電池內部的化學成分還可以實現被降解吸收,比亞迪的 ET-POWER鐵電池解決了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和二次回收的難題,成為備受歡迎的綠色環保電池。純電動車 e6目前已通過國家強制碰撞試驗,并已接近量產階段。比亞迪 ET-POWER鐵電池的新能源汽車應用在比亞迪 K9上有實際反饋,比亞迪 K9為電動客車系列,除了以 ET-POWER鐵電池為蓄能電池外,車輛還裝配了比亞迪自主研發的行車電腦,記錄該車在行駛過程中的電池消耗能量、電池污染物排放物監測數據、百公里能耗、電池使用期限等,行車過程中對環保效益進行實時監控,同時也能最大程度低保障乘客的安全。
5.3 出臺新能源汽車使用排放標準政策規范管理
我國目前對于車輛的電池、電池路線、規格等缺乏必要的測評標準和要求標準,各個行業的電池、電池路線差異明顯存在,也就造成了我國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的型號過多,電池的研發、生產、回收出現分散不集中的現象。因此,出臺新能源汽車使用排放標準政策規范管理成為必要條件。例如根據城市交通的發展出臺《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貴伐》、《新能源汽車的排放監測標準》、《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置要求辦法》等,以群眾的資金力量最大范圍地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范圍,政府利用調控政策,通過出臺城市力量展開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如《新能源汽車使用及保養扶持計劃》、《新能源汽車市民免費試乘試駕》、《新能源汽車保證金免費使用》等,出臺新能源汽車使用排放標準政策規范管理,通過政府的調控和組織,保障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企業的利益時,讓更多的市民實際使用新能源汽車。
6 總結
新能源汽車的普遍使用是我國汽車行業及環境要求的大勢所趨,已為我國自主品牌塑造一面新能源的旗幟,將太陽能、儲能、電動車在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應用中全面鋪開,通過改進和完善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現有的缺陷和管理不足,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能越走越穩、越走越好,將新能源汽車帶來的環保效益上升到另一種高度,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未來也是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李明光,關陽,游江峰 .新能源汽車的環保效益與環保管理對策分析研究 [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10:30.
[2]張曉宇,趙海斌,周小柯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問題分析——基于我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視角 [J].理論與現代化,2011,2:45.
[3]楊思宇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討新能源汽車管理問題行業管理需適應汽車產業新發展 [J].商用汽車新聞,20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