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 紫砂茶器自明代誕生以來,就以“方匪一式、圓不一相”的造型和返璞歸真的質感深得人們的喜愛。紫砂“守拙壺”更是以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以復歸原始混沌、淳厚、樸實的自然狀態之理念,繼承了戰國中期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莊子主張的返樸歸真的思想。組成部分。品鑒紫砂壺需要融會貫通儒道釋思想,陶冶情操,升華境界。
關鍵詞 守拙壺;紫砂;莊子
盡管紫砂陶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甚至更早。但是紫砂壺茶具在明代才算進入興盛期,明代散茶的興起以及撮泡法的流行,使得具有良好實用功能的紫砂壺真正流行起來,并且以平出奇、以俗入雅,也深受文人雅士們的喜歡。紫砂壺發展至今,仍然恪守著道教思想中追尋的返樸歸真之道,可見,返樸歸真不僅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種修煉方法,也是現代人所仰慕的一種生活方式?,F談談紫砂“守拙壺”(見圖1)的造型及其返璞歸真的自然神韻。
1 紫砂“守拙壺”的造型
紫砂“守拙壺”精選原礦紫砂泥制作,泥質細膩,看上去賞心悅目,將形態枯萎的樹段化為壺器造型,大有返璞歸真之意境。此壺最大特點在于壺身有如老樹疙瘩,癭節滿身,不但突顯出其創作理念,也展現出了深厚的制作技能;以圓蓋搭配圓形壺鈕,不但圓潤美觀,而且突出了“守拙”的主題;纖細壺把與壺嘴對稱,古樸雅拙。紫砂“守拙壺”整體造型渾圓敦厚,器身仿樹皮褶皺,薄胎工藝又凸顯出高超的制作功底。
2 返璞歸真的創作理念
紫砂壺發展至今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紫砂壺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茶具,還是一種收藏品。紫砂壺之所以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最佳茶具,除了它獨特的材質和造型工藝以外,紫砂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樸實,這種獨特的風骨契合了中國文人雅士所向往的返璞歸真。返樸歸真與莊子提倡的“道”如出一轍,莊子將“道”運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人處世如果以“道”為準則,遵守行為的規范并持之以恒,就可以返本還原、返樸歸真了。千百年來,道家恪守的“無為”思想不僅是一種修煉方法,更是一種樸素自然的生活態度。
紫砂“守拙壺”沒有復雜的造型,也沒有華麗的裝飾,僅將形態枯萎的樹段化為壺器造型,也體現了莊子返樸歸真的思想內涵,主要表現在見素抱樸和清靜無為兩點。其一,見素抱樸。紫砂“守拙壺”的造型采用仿生手法,樸素無華,也符合了道家見素抱樸的思想。《道德經》記載:“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边@里的“樸”與紫砂壺的樸素無華,其實就是同一個意思?!皹恪逼鋵嵤堑乐荆彩菫槿酥?。道教所講的“抱樸”,其實就是去偽存真,復歸于樸素之道,這正是紫砂“守拙壺”追求的境界。其二,清靜無為。一個人的心態如果能保持清靜,頭腦自然就會清醒。如此一來,他就會正確地去立身處世。道經提倡“清靜無為”,也作“清心寡欲”。而我們欣賞紫砂壺的目的,其實也就是為了使浮躁的心得到安撫后,能夠快速平靜下來,這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也是讀懂紫砂“守拙壺”后達到的理想境界。紫砂“守拙壺”的自然造型正符合道家對“清靜無為”或“清心寡欲”的追求,因此它是一款成功的作品。
3 結 語
紫砂“守拙壺”的形體雖小,但其蘊含的理念卻非比尋常。它繼承了莊子思想,追求清靜無為。實際上,堅持深思寧靜,人心就會安定,順應事物的自然規律,方能安其性命;游心于四海之外,而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這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參 考 文 獻
[1]吳新軍.淺談紫砂《仿古壺》的古韻文化[J].佛山陶瓷.2015(08):67
[2]張偉.“空”——淺析喬琪·奧基弗繪畫中的意境美[D].曲阜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