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慧橋
摘 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能夠保障人民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本文首先介紹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內涵,其次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一些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 農村文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指由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政府擔任主導角色而形成的,以提高文化程度、宣傳先進文化、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文化需要、提高農民素質為目的的可以為農村帶去豐富文化產品和完善文化服務的體系。
這是一種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它的存在以全面、公平為基礎,在消費上不具有任何競爭性質。不僅如此它還將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與農村文化建設工作進行結合,不僅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文化事業發展的基本特點,同時凸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重要理念?;緝群ㄗ畲笙薅葍葷M足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向農民群眾提供完善的文化設施以及文化服務及;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為農民群眾的文化提升提供保障。
二、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資金投入不足。由于國家對農村的稅收政策改革后,農民上繳的稅款比以往減少了很多,這在減輕了農村居民納稅壓力基礎上,也減少了政府部門的資金收入,政府能夠用來投資建設的經費比以往大大減少,使得政府能夠用于建設農村文化的財政劃分更少,一直以來政府部門的財務資金用來處理行政事務占一大部分,用于建設農村文化只是應付性完成,即使政府重視農村文化建設,修建了一些活動設施,也會因為后續資金鏈短缺而不能正常的運行,很多農村活動設施成為擺設。
(2)文化人才缺乏。一方面,鄉鎮文化工作的管理者多是在政府干部中調遣一人來執行,管理農村文化建設也是這些政府領導的副業,不會將全部的經歷放在農村工作中,與此同時,鄉鎮干部中對于精神文化建設工作的認識水平不夠,缺乏專業性人才,既是鄉鎮干部中出現精神文化管理人才,也會被更高一級政府調用或者晉升到更高的崗位,不會被派遣到農村工作中。因此,農村的文化建設大多靠本村的人才來帶動,一些掌握傳統技藝的老人和有手藝的村民自行組織活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手藝人年齡過高,缺乏傳承者,年輕人又對這種古老的傳統技藝不感興趣,很多農村技藝正面臨著消失的危機。
(3)新型的文化產品不能夠及時地傳送到農村,在專業文化人才短缺和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農村居民的活動方式依然是單一的形式,大部分農村居民的活動方式為看電視、打牌。這種消遣性的活動方式使得人們的思想受到禁錮,農村文化建設不能及時發揮作用,導致村民不能掌握先進的文化知識。
(4)農村建立的文化設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政府部門在農村建立的文化服務站點,教育播放系統和村圖書室等,在農村的使用效果不佳,這主要是由于農村居民的居住特點導致,很多農村居民居民過散,部分居民距離文化服務站點的路途遙遠,交通不發達,距離文化服務站點較近的村民比距離較遠的村民受益大,文化教育不能均勻平衡發展,這給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三、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
1.必須保證農村文化建設的經費
首先,地方財政每年將1%至2%的財政收入投入到鄉鎮文化站、文化室等文化建設的標準建設中。其次,要秉承優化整合、節儉高效的原則解決建設基礎設施和文化用品的重復購置等的問題,開展各項使在外經商熱心人士有興趣的活動,引導鼓勵他們建設鄉村文化事業,通過村校整合共建等方式使鄉村文化資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2.為文化建設培育有活力的新型隊伍
第一、政府的人社部門應該從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專業水平等方面發揮激勵機制的優勢,用擇優招聘等方法精心挑選一批有責任心的鄉村文化干部,改變提升貧困地區建設文化的核心人群。第二、要讓有專業文化建設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鄉鎮專職文化站長和村級協管員發揮領頭作用,定期舉辦培訓班和經驗交流會使其對原有的鄉村文化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和提高。第三、讓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到院校深造,培育建設文化的中堅力量,打造真正的文化建設核心骨干。第四、為了使貧困地區的文化建設真正的深入人心,成為村民精心經營的事業,就應該加強對業余文化人才和隊伍的普查,營造廣大群眾都參與的文化建設氛圍。
3.拓展農村公共文化活動方式
現如今農民早已經對單調的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與熱情。為了重新激發出他們對參與農村文化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政府應該開展多種多樣的農村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不斷創新文化下鄉的方式,根據不同的人群特點、不同節日所具有的顯著特點開展各種有效的文化活動與服務的活動方式,例如老年人、兒童、婦女等主要人群開展不同的文化活動方式,發放兒童漫畫、舉辦婦女培訓課程、開展青壯年技術培訓等能夠使特定人群收益的文化活動。
4.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
尊重農民主體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文化需求也比以往更加豐富和強烈,在進行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也要不斷地改革管理理念,以農民需求為主體,不斷地豐富文化服務內容,滿足農民多元化的精神文明需求,實現供需的有效結合。只有從農民的角度出發,建立文化服務平臺發展目標,才能使農村文化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從根本上樹立起農民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觀念。政府部門要通過走訪農戶,了解農民的實際情況,對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好充分的采訪和調查統計,并以此為主體,不斷地改善文化服務理念,使其能夠滿足農民的精神文明需求。
參考文獻
[1]曹愛軍,楊平,公共文化服務的理論與實踐[M],科學出版社,2011
[2]陳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M],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09
[3]彭益民,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05:5-9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