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2年,“互聯網約車出行”這個新方式進入到了中國的百姓生活,在各種討論和期待中,經過歷時四年的發展,“網約車”出行方式已經被人們逐步認知和接納。然而網約車的興起引發了出租車的集體罷工事件。新生事物的發展必然會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本文就網約車帶來的種種現象闡述一些法律問題。
關鍵詞:網約車;法律思考;出臺法律法規
一、網約車現狀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網約車”入選十大新詞。然而在網約車發展進程中也出現了諸如出租車集體罷工事件。隨著傳統出租車行業抵制“網約車”的呼聲高漲,依托互聯網平臺推出的各類“專車”在各地的發展卻仍然洶涌如潮。的確,“專車”的興起看似對傳統出租車行業造成了一定沖擊,但是這種新生事物在如雨后春筍的發展中存在著令人深思的法律問題。
隨著更多的網約車涌上街頭,可能會形成新的交通擁堵源。同時,乘車安全、事故責任等監管問題將成為一個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如果沒有建立健全恰當的管理與監管機制,網絡預約出租汽車服務可能會帶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
二、網約車以及四方協議
按照當前依托互聯網推出的各類“專車”運營模式來看,網約車是指由汽車租賃公司提供車輛,勞務輸出公司派出駕駛員,由網絡搭建信息平臺,根據乘客意愿提供專車服務,這種不同于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創新性模式顯然并不違背現行法律法規。但是,對于這種創新的服務模式,卻沒有現行的政策法規進行約束和規范。其中在這種四方協議的模式下,各自的法律責任則是如何劃分? 對于這些問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暫時并沒有提出合適的解決辦法,在現行相關的政策法規里也并未找到答案。
三、對私家車掛靠“專車”非法營運如何進行管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規定,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屬于非法營運行為。顯然,私家車進行這種“專車”運營在法律上是禁止的。
對私家車掛靠“專車”目前尚未有辦法進行管理,試問,對于黑車借“專車”之名做不法勾當又該如何采取措施去提前預防或者制止。那么,值得思考的是,法律上應當對這一行為如何進行懲處,僅有單一的行政處罰是不能夠解決問題本源的,應從立法方面出臺新的法律法規對“網約車”進行新的法律屬性定義,它并不是司機通過軟件拉載客人的私人行為,而屬于公交通運輸的性質。同時在出臺新的法律法規之前,應當進行充分的調研,考慮到各個地區因經濟能力等原因導致的不同“專車”市場需求,結合人民群眾的和專家的意見等,在此基礎上出臺的法律法規才能更好的改善現狀,充分貫徹交通部對“網約車”提出的“以人為本、鼓勵創新、趨利避害、規范管理”方針。
四、“網約車”是否會被認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網約車”之所以流行,其本質在于它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的優勢,由網絡構建信息平臺,充分調動了車輛資源,消除了乘客與用車的信息不對稱性,保證了乘客能隨時用到“專車”。除了這一大優勢外,“網約車”還有它的價格優勢,“網約車”模式下的“專車”可以同時搭載幾名目的地相同的乘客,而一趟車程的費用是這幾名乘客均攤的,而傳統出租車司機在拉完一個顧客后,就不會再顯示“空車”,那么這一趟的費用就是這一名顧客所承擔。
由此可見“網約車”在價格上是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的。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網約車”這種模式的運營是否會被認為是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蓄意打壓。首先,傳統出租車行業存在已久,它有既定的模式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予以監督和而“網約車”作為新生事物,法律法規目前仍是空白,那么“專車”服務的價格由誰調整? 是交通部另外規定,還是由互聯網信息平臺決定? 此外,通過對“專車”服務的價格補貼,導致乘客甚至不用花費一分錢都可以完成一次出行,這種調低價格來吸引乘客的策略,是否對于出租車行業而言是一種惡性競爭? 在法律方面有明確規定禁止行業之間惡性競爭,這樣會違背市場經濟發展,打亂市場經濟秩序。所以,“網約車”憑借它的價格優勢取勝傳統出租車是否是一種合法行為,又或者說構成了一種正常競爭。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到的。
五、結語
“網約車”的流行趨勢是無法阻擋的,它憑借著“服務方便,價格低廉”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下對傳統出租車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而它背后存在的諸多問題是值得人深深考慮的。因此,“網約車”模式下專車服務引發的種種問題需要建立起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行趨利避害。如此,“網約車”才能得到長足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紅巖.專車要走遠,當有法治匡扶[N].中國交通報,2005.1
[2]崔曉.打車軟件監管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及對策[J].交通企業管理,2014.
[3]《Uber 的西雅圖抗爭:全球專車合法性問題的縮影》,虎嗅http://www.huxiu.com/article/135346/1.html.
作者簡介
李楠,女,漢族,1993年6月,山西呂梁人,研究生,貴州民族大學。 研究方向:憲法以及行政法。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