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龍紋對于中華民族而言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殊的象征意義的圖案。隨著社會的發展,龍的形象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取龍的吉祥寓意,對傳統的龍紋加以改造,融合了現代元素,設計出許多優秀的作品,而龍的形象也被應用到更為廣泛的領域。作為設計師,我們要讓傳統圖形成為標志設計的一個新創意點和啟發點,設計出具有中國文化韻味和民族根基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現代標志。本文通過對龍紋各個時代特點及形象分類,感悟龍紋的生命、權利、吉祥的象征意義,對龍紋“形”進行提取和衍生,通過四個方面對龍紋在標志設計中的當代應用進行研究,更深刻的感知中華民族精神圖騰的文化魅力。
關鍵詞:龍紋;標志設計;中國傳統圖案
進入現代社會后,曾經作為古代帝王的象征,有著悠久歷史的龍紋圖案,已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最廣為流傳的吉祥圖案,成為一種吉祥的象征,不再使人們感到威懾和禁忌,而成為一種力量和精神的象征。龍的形象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現代人把傳統龍紋加以改造,融合了大量的現代元素,形式更為簡潔,表意更為明確,更能為現代人所接受,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和場所。人們取龍的奮發騰飛精神與現代標志相融合,設計出很多的優秀標志作品。傳統龍紋被現代人進行了改造,融合大量的現代元素,形式更簡潔,意義更清楚,更能被現代人們在各個領域所廣泛應用。
一、龍紋與現代元素結合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新事物的涌現,出現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現代元素。傳統龍紋易于親和消費者,很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但標志設計不是純粹的藝術品,它應該符合時代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時尚。應用傳統龍紋在標志設計中,必須要結合現代元素。龍紋標志不僅應該包括藝術信息,還包括科學信息,與當前的經濟、文化、道德、風俗和習慣相符合。與此同時,傳統龍紋結合現代元素,讓龍標志圖形表意更清楚。
“華夏銀行”標識的外形以新石器時代的玉龍為基本原形。借毛筆韻味書成,并作圖案化處理,使之更簡潔明亮,反襯出華夏銀行豐富文化內涵。標識酶內形則采用代表現代銀行電子化趨囊的信用卡(電腦芯片)造型,表達華夏銀行“科技興行”的經營理念,展示了與國際接軌、旱臼實現現代化的態勢。標志內外形天然合成,呈中國古錢幣形態,將“華夏”與“銀行”、“文化”與“現代掙從視覺上融為一體;右邊的空自與向前的龍尾,形成騰飛的趨向,顯示了華夏銀行五千年扎根中國文化的精髓,創建一流,努力成為現代化國際商業銀行。
二、龍紋與漢字、數字或拉丁字母的組合
有很多標志設計是以純文本的形式或文本和圖形相結合的形式出現。以漢字為例,從現代平面設計的角度來看,漢字無疑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最成功的設計之一。它以簡單的設計元素,運用豐富而復雜的設計手段,設計出一件件恒定而單純的“圖形”,并且使其具有“象形”特質,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完美的構造。“暨南大學建校100周年”標志就是以中華民族的象征“龍”形象與標志下部為暨南大學標志中圖案化壽字“南”字組合成了中文“百”的造型。暨南大學標志的龍紋與輔助圖形文字相呼應,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沉淀著濃厚中華文化,龍騰四海傳播中華文化,設計上“龍”以漢代紋樣為龍頭,以書法筆觸收尾,承上啟下,富有中華特色,體現了暨南大學是華人、華僑的學府,龍頭高昂,深刻傳達出暨南大學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及其在中華文化傳承中的地位。標志下部為暨南大學標志中圖案化壽字文“南”字,保留了暨南大學標志的原有特點,延續暨南大學悠久歷史和嚴謹校風的一貫特色,使標志整體如中國印章,不僅具歷史韻味,同時也與時俱進,極富時代感。
三、龍紋與傳統紋飾的組合
蛇身形的龍紋在西漢時期最為常見,龍的體形呈蟠曲波浪狀,身旁往往飾有云紋氣浪;在此以后,龍形以外的裝飾開始出現,如云紋氣浪,花草紋,綬帶等,形成了龍為主體的綜合設計,使龍的形狀顯得自然優雅,豐富多彩。自古以來,自然龍就被神化成為主宰雨水的雷神,水神、虹神等,龍常常戲火珠在海濤云霧之間,奔騰翻轉,因此龍的形象往往伴隨著云紋,水紋、火紋等紋樣同時出現。現代標志設計者也往往利用龍紋與這些傳統紋飾組合穿插,設計出典雅別致,耐人尋味的作品。
華夏藝術中心建于1991年,是弘揚華夏文明、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發揮藝術教育功能的綜合性文化實體。標志由龍紋與篆書“華夏”二字構成富有中國古文化和藝術特色的瓦當圖案,龍紋在整個標志的外圍,篆書“華夏”二字在圖案中心。龍象征中華民族,篆書,瓦當象征中國古文明及文化藝術。
標志圖形是一種高度概括的藝術形式,它需要以簡潔單純的符號語言,高度的象征性,簡明扼要地概括出事物的特點。對傳統龍紋的引用應該關注龍紋的內在含義和表現力度,而不應該是自然形象的簡單再現。標志有著簡潔明了、易應用、傳達信息的要求,而中國歷代龍紋形象刻畫大多較為精細,因此,在引用傳統龍紋時必須要考慮到龍紋造型的簡潔性,恰當性。
四、結語
龍紋是中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國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審美情趣與心理特征。從古至今,一直以其獨特的藝術風貌和感染力而著稱于世,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標志和象征。龍紋代表著人們追求向上、發展、吉祥的美好愿望,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它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寄托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其形象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中國傳統龍紋形象和龍文化是中國人文哲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的虔誠信仰和精神寄托。傳統龍紋在標志設計中的當代應用,只是博大的中國傳統圖形藝術中的一部分,但我們可以透過這部分傳統龍紋藝術的歷史脈絡看到藝術本身是一個開放體系,不斷受到新技術與意識觀念的沖擊而更新拓展,但它的內涵與精神是民族長期積淀的結果,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是值得珍惜的。
參考文獻
[1]劉顯波.標新立異—通信標志[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
[2]干振瑋.龍紋圖象的考古學依據[J].北方文物.1995年04期.
作者簡介
錢紅紅,女,聊城大學美術學院16級研究生,專業為藝術學,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史論,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