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沉疴》是趙月斌第一部公開發表的長篇小說,小說以20世紀90年代的農村為背景,通過描寫爺爺的“病與死”的過程展現了親情的冷漠與虛偽,折射出了社會倫理道德的淪喪。本文主要以對農村封建沉疴的反思來分析封建沉疴下親情的眾生相。
關鍵詞:沉疴;親情;眾生相
“沉疴”一詞意指拖延長久的重病或者難治的病,作者以“沉疴”作為小說題目達到了一語雙關的目的:一方面指小說中爺爺的病久治難愈;另一方面指中國農村中親情的淪喪與道德的缺失所反映的病態的社會現實。小說《沉疴》從多個角度揭露了封建思想害人的社會現實,在爺爺病重看病的過程中,一直圍繞在商末和所謂的“姨奶奶”商仲媳婦之間的斗爭,這不僅僅是對封建迷信的斗爭,也從側面反映了在當時的農村所存在的普遍現象。在這種封建舊思想的影響下,親情關系崩塌后顯露出的眾生相更帶有諷刺的意味。
一、封建迷信對人的迫害
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封建迷信作為一種傳統的意識形態,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新時期以來,傳統的道德、精神等難以避免的留存下來,成為了封建思想的根基,農村地區由于生活狀態的封閉性,封建迷信思想仍舊有很大程度上的保留。“孝順”一詞貫穿在小說的全篇之中,小說的起因便是由于何斯的幾位姑姑因“孝順”給爺爺求得的“幾包白藥粉”,然后引出了在農村普遍存在的“姨奶奶”現象。對于爺爺的病,奶奶和三位姑姑們始終只相信商仲的媳婦,在爺爺病重期間,去三清閣求藥,當長子指出所得的藥與爺爺的病癥相反時,奶奶竟然暴跳如雷的說出:“吃,就是吃,吃死也得吃!吃死也得吃!”最后甚至把從商仲媳婦那兒求得的藥與商末給開的藥混服,在爺爺最后的病情神人無救的狀況下,奶奶竟然連商末給開的針劑都不讓打了。在小說所有的人物中,何斯的奶奶這個形象無疑是受封建迷信影響最大的,這一點不僅表現在對待爺爺的病的態度上,還表現在小說中提及的關于長子家兩個孩子上學的這個問題上。商仲媳婦給長孫保證能上燕京大學,最后卻考了一個師專,在大兒媳故意去問她時,她竟然說是因為供品不到位而導致的,而長孫的弟弟能夠考上西安交大在奶奶眼里就全是因為爺爺每天都替他禱告的功勞。從這兒可以看出農村中所謂的“姨奶奶”只不過是通過封建手段來斂取錢財的人而已。其實在這種封建化的農村中還是有人能夠看透這個真相的,例如大兒媳當著眾人說的話:“姨奶奶就是商仲的托,直接到商仲那里拿去唄,還轉彎抹角的上三清閣。人家都說她兩口子會賺錢,大夫治不了了,就叫你去求姨奶奶,姨奶奶沒神下了,又叫你去拿藥。怎么著都能叫你掏錢。”但是在這種環境下,即使看透了這個真相,爺爺還是成為了封建迷信的犧牲品。
二、親情關系崩塌后丑陋的眾生相
小說《沉疴》并未花大的功夫去仔細的描摹其中的每一個人物,而是在不斷的沖突與爭吵中通過人物的對話語言來表現人物。布魯克斯在《小說鑒賞》中說“揭示人物性格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當然是人物語言,人物的談話方式。”從爺爺病重到去世的過程中人物先后的變化對比來對親情關系崩塌后丑陋的眾生相進行分析。
奶奶是小說中著力表現的人物之一,她是有著封建思想,冥頑不靈,對自己的兒子和孫子極盡苛責的人。在小說何斯的父母對她的回憶中,她是一個偷別人甚至自己兒子家的東西,把自己的兒子趕出去的不近人情的母親。在她看來,兒子就是她的私有資產,她采取一切辦法對兒子進行壓榨,而對女兒卻是百般的維護。小說中有多處長子與奶奶的對話可以表現出奶奶在爺爺病重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尖酸刻薄。例如:“奶奶蹦到院子里,發瘋似的大叫,罵著:‘誰要有意關你誰是強人做的誰是強刀砍的!”再如在爺爺的白天忌日中,奶奶指著三個被人拉回來的閨女,叫她們都回去再接著罵;在爺爺的葬禮上,面對三個女兒的無理,她事后跟人卻說出:“我偷了,就是偷鞋了,他能上法院告我嗎?”到此為止,這個人物形象性格的扭曲已經不被常人所理解,在她身上沒有任何溫暖可言。
三個姑姑在爺爺去世后態度的變化尤為明顯,在爺爺生病時,大妮還能對大兒媳說出這樣的話:“要不是俺哥,咱爹說不定早……咱爹的病讓你和俺哥受累了。”一家人還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二妮也說:“哥,外面這么冷,你屋里來呀!”不管她的這份關心是真是假,單單就從這客氣的程度來講,在爺爺去世之前,三個姑姑還是珍惜這份親情的。但是從爺爺的葬禮開始,她們的變化卻來得那么突然,“父親給幾個長輩說話,他三個妹妹,正低著頭坐在屋里門旁,給爺爺糊‘銀殼子,她們聽到父親的說話聲,連頭都沒抬。”這不僅冒犯了長子的尊嚴也為后來在爺爺的百天忌日上的鬧劇埋下了伏筆。三個姑姑從以前對長子的尊重演化成現在“掐著腰,蹦起來,指指戳戳,要撲過來的樣子”,到最后在百日祭祀上大喊大罵,親情在這樣的折騰下已經蕩然無存,至此為止,在封建沉疴下的親情關系徹底崩塌。
不管是小說中所體現的封建迷信思想所給人帶來的危害,還是在封建沉疴下親情關系的崩塌,都無疑給讀者們當頭棒喝,迫使讀者們進行沉重的反思。中國歷來重視家族血緣關系,何以在今天的家族關系中因為一點小的摩擦就能演化成家族內部矛盾的導火索,這不禁讓人陷入深刻的反省之中。
參考文獻
[1]趙月斌著.沉疴.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03.
[2](美)布魯克斯,華倫編.小說鑒賞 上.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06.
[3]劉世劍著.小說敘事藝術.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11.
[4]梁漱溟著.中國文化要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05.
作者簡介
張麗瑩(1992-),女,漢族,山東濰坊,山東師范大學,2015級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現代作家作品研究。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