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薇 桂揚
摘 要:國家級經開區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進入“十三五”時期,馬鞍山經開區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園區發展質量。本文通過對馬鞍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融資現狀分析,提出引進PPP模式對開發區建設的必要性,運用交換期權定價模型展示PPP模式給社會各界帶來的種種好處。
關鍵詞:PPP融資模式 開發區建設 交換期權定價模型
中圖分類號:F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b)-032-03
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1995年,2010年3月經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先后成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全省首家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基地,獲批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經開區不僅是安徽省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也成為引領馬鞍山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
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作為生產力中最關鍵的因素日益明顯,知識密集型產業成為經濟增長中長期穩定的主導因素[1]。馬鞍山作為安徽省資源型城市的代表,面臨著缺乏總體規劃、產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嚴重以及資源匱乏等難題。經濟開發區在推動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中起到積極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加快經濟開發區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長期以來,開發區建設融資多是通過政府信譽、土地、未來的財政稅收作擔保而從銀行取得貸款。然而,隨著開發區規模的不斷擴大,發展初期所普遍采用的依靠財政資金、政策性貸款的方式已不能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針對這一瓶頸問題,要求開發區建設融資渠道做到多元化,政府的職能要逐步向監督角色轉化,而非一攬子包干到底[2]。本文通過分析現有融資渠道的利弊,借鑒其他地區的融資經驗,就馬鞍山經濟開發區建設的融資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1 馬鞍山經開區建設中融資的主要渠道
1.1 主要融資渠道
1.1.1 政府財政直接融資
政府收入直接投入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開發區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有利于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效應,調動直接融資相關主體的積極性,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實體經濟,提升全社會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鼓勵私募股權,從投資領域和企業成長周期來看,工業區在互聯網和高新科技基礎建設領域的項目十分適合私募股權投資的定位,引入高質量的私募股權投資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為項目的前期開發和后期融資帶來更多的管理科技和融資渠道[3]。政府財政直接融資為經濟開發區建設提供企業資本,確保中小型企業在建設初期的健康發展。相比于其他融資模式,政府直接融資資金比較穩定,但存在著財政壓力不斷加大、不能有效帶動當地市場經濟發展的問題。
1.1.2 銀行貸款融資
我國主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政策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對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進行貸款,其中,經濟開發區的基礎建設屬于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馬鞍山經開區積極適應改革新常態,加強金融政策研究,創新債務管理方式,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技工信貸支持,降低融資成本。銀行為了控制貸款風險,在企業的資質、信譽、成長性等方面有著較高要求。經濟開發區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對經開區整體產業轉型升級產生了影響。
1.1.3 吸收社會資金
經濟開發區以公司名義發行企業債券、吸收社會資金入股甚至上市,也可將營利性項目委托給其他企業特許經營,或實行公私合營[4]。現階段政府為全面深化與社會資本合作,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健立健全價格調節機制和政府補貼機制,以此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資金具體使用時與項目單位不存在直接牽連,實現了風險隔離,但也造成了項目相關方多、協調溝通難度大等問題。
1.2 開發區建設融資模式的國內外經驗
近年來,國際及國內已經逐漸形成了一些較為典型的改造模式,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國內,河北滄州經濟開發區積極推進汽車產業基地建設,規劃建設了汽車產業園。為突破資金因素制約瓶頸,開發區管委會采取PPP模式推進汽車產業園建設。車產業園項目規劃總投資36.62億元,其中通過PPP模式引進的社會資本4億元,實現了政府與社會資本“共舞共贏”。國際上,澳大利亞的礦城采取相應的融資開發戰略。澳大利亞在其西部礦產資源的開發中,聯邦政府不直接介入,也不提供財政支持,只是在工業政策上,對參與開發的企業在關稅和稅收等方面進行扶植。西澳的開發計劃沒有法律強制力,而是依靠有關各方面的合作與協調創造了著名的“通勤模式”,緩解了本地就業壓力,從而解決了礦城不衰的問題。
2 PPP融資模式在經開區建設中的作用
近年來,PPP模式逐漸成為我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主要途徑。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PPP模式,不僅為民營資本參與社會公共服務建設提供了渠道,同時也促進了各級政府職能發生轉變。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的項目有10471個,總投資額12.46萬億元,其中已進入執行階段的項目946個,總投資額1.56萬億元,落地率26%。
2.1 PPP模式的內涵
PPP是Public Private Partenership的縮寫,即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營利性企業和非營利性企業基于某個項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形式。通過這種合作形式,各方可以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合作各方共同參與某個項目時,政府并不是把項目的責任全部轉移給私人企業,而是由參與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擔責任和融資風險[5]。
2.2 PPP融資模式的優勢
第一,緩解財政壓力,轉變政府職能。當前,公共項目所需資金與地方政府供給資金之間存在巨大缺口。據財政部和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測算,要實現2020年全國城鎮化率達到60%的目標,投資需求預計達到42萬億元。PPP模式的引入,有助于政府完成職能的轉變——從公共產品服務提供者轉變為市場監管者,減少財政債務并緩解財政壓力。
第二,提高公共產品供給率,合理分配投資風險。PPP模式的實施帶動政府構建公共產品新產權關系,增加公共產品的供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項目初期,政府與私營投資者各自承擔一部分風險,有利于項目建設風險的合理分散,降低參與主體的投資風險,從而提高項目融資成功率。
第三,拓寬企業發展空間,放寬社會資本投資領域。PPP模式通過授予特許經營權,允許社會資本進入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領域,促使私營企業不再局限于傳統行業,大幅拓寬私營企業的發展空間。
3 馬鞍山經開區應用PPP模式融資的實例
3.1 PPP模式應用于開發區橋梁建設
2016年6月馬鞍山經開區對博望區老街進行道路橋梁建設工程,總投資3.70億元,項目運營期為10 年,政府參與分配20%的收益。通過查找相關數據,運用傳統DCF法可以得到運營期累計凈現值為:NPV=0.526億元,NPF>0,私營部門可以得到最低投資回報。
由于傳統的NPV算法不能很好的體現決策者的靈活性,計算靈活性給項目帶來的價值。所以,為了吸引更多的社會資產進入PPP項目,筆者引入交換期權定價模型,使用離散時間下的二叉樹方法,彌補傳統NPV模型帶來的缺陷。在查閱了大量資料的情況下,我們了解到企業在橋梁建設中通常用熱連軋鋼板和耐候鋼板,其近年的平均價格波動率為8.6%和9.8%,無風險收益率為15%,分三階段投資,分別為第一階段1.1億、第二階段1.5億、第三階段1.1億。
3.2 效益評估
依靠波動率之間的相關關系,確定A與B的上行乘數與下行乘數及中性風險下的上漲概率與下跌概率。
其中e為自然常數,為項目預期收益價值波動率,t為以年表示的時段長度,為無風險利率。運用MATLAB軟件,得到A與B預期價格二叉樹模型(這里只給出A的作圖)。
基于預期價格和上漲概率與下跌概率,實現3年二叉樹三維立體現金流圖和概率樹圖(這里只給出現金流圖)。
利用二叉樹計算原理由軟件直接計算得到凈現值為0.617億元。在考慮不確定性價值的情況下,交換期權法更準確的估計了項目的價值,比傳統NPV算法多了0.091億元,預期利益的增加,滿足了企業的基本利益需求,促進了企業的投資興趣,推動了PPP項目的可行性。
4 促進經開區有效利用PPP融資模式的相關建議
4.1 開發區建設面臨的挑戰
通過對比馬鞍山市經濟開發區建設現有融資渠道與采用PPP模式下的融資渠道,我們發現PPP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業轉型的進行、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但其在實際施行中仍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
4.1.1 項目行業分布不均衡
圖4顯示出市政交通建設、房產開發、醫療養老是目前PPP項目的熱點所在,而社會保障、林業、科技等盈利模式不清晰導致項目投資熱度不高。我國經濟開發區建設缺乏系統的操作方法、相關的配套制度,導致政府只重視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而忽略了整體產業轉型升級。
4.1.2 法律制定及人才引進困難
現階段仍無相關法律法規對PPP融資模式下各部門職責予以闡明,部門協調不暢繼而影響融資效率。交通部、住建部等不同部門對PPP項目具體操作及管理方式不同,造成經開區建設進程受到阻礙。同時,人才引進困難成為PPP模式受限的重要因素。PPP模式融資具有操作復雜、步驟多、周期長的特點,需要大量技術、會計、法律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如何招收并挽留人才亟待解決。
4.1.3 定價機制不完善
PPP模式下,政府既是協議當事方又為項目運作提供政治和法律環境,其主導地位導致政府在定價過程中權力過大現象,直接造成了PPP融資模式前期費用和融資成本提高。例如,M.Ahadzi和G.Bowles通過對英國PPP項目的調查研究發現,98%的PPP項目在簽訂合同前所耗費的時間都超過非PPP項目,超出范圍在11%~166%,談判時間所耗費的成本超過正常咨詢和投標所必需的25%~200%。確定出科學合理、雙方滿意的融資方案已成為制約PPP模式推廣應用的瓶頸。其中,融資結構優化即是融資方案確立的關鍵問題之一[6]。
4.2 關于運用PPP模式的幾點建議
PPP模式在現實運用中仍然存在產業投資發展不均衡、法律體系不健全、融資中定價機制不完善、缺乏監督評估機構及專業人才等問題。據此提出以下幾點優化措施。
4.2.1 適當調整PPP產業結構
經開區管委會需嚴格篩選投資項目,切實履行招標程序,適當調整PPP產業結構,努力推進新興領域PPP產業發展。經開區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實現由“制造”向“智造”轉變,提升園區發展質量。積極探索合作共建的互動發展模式,由單一項目招商向合作共建轉變,積極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
4.2.2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人才體系建設
良好的法律環境有助于穩定社會投資。作為一種合同式的投資方式,PPP模式需以相關法律制度為依據,合作各方嚴格遵循規范標準。經開區管委會規范融資活動,嚴格按照國發辦〔2014〕45號文件要求,節儉務實地開展招商活動;圍繞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等法律法規,結合現有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利用產業地圖和企業地圖,依法開展好融資工作。同時,全面開展經開區人才情況調查工作,制定出臺園區促進工業倍增計劃人才政策。結合工業倍增計劃,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工作,實施“百、千、萬”人才計劃,對引進的人才在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生活費補貼、創業場地和啟動經費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4.2.3 設計合理的定價機制及風險分擔結構
PPP模式融資項目能否成功取決于定價機制和風險分擔是否合理。應轉變政府思維,消除社會資本顧慮。PPP模式不應再簡簡單單地被視為融資手段或解決地方債務的短期措施,在目前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下,要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必須依靠平等的契約精神,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7]。可考慮根據各方獲利的多少來決定相應承擔的風險,調整后使政府部門、私人企業、貸款銀行以及其他投資者都能夠接受。
參考文獻
[1] 陳共.財政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 張英麗.對我國開發區建設中使用PPP模式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05).
[3] 周憲木,張志兵.淺談工業區基礎建設的融資渠道[J].決策咨詢,2014(01).
[4] 張偉,朱宏亮.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融資模式[J].城市問題, 2007(02).
[5] 張勇,郝壽義.應用PPP融資模式促進城市基礎建設發展[J].生產力研究,2004(11).
[6] 袁永博,葉公偉,張明媛.基礎設施PPP模式融資結構優化研究[J].經濟技術與管理研究,2011(03).
[7] 尹旭,陳林.淺析我國PPP融資模式的運作困境[J].吉林金融研,2015(11).
①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CJY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