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寧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汽車的要求開始越來越來高,如果說現階段人們對于汽車的要求是處在節能、減排和安全的階段,那么在未來能源、環保以及安全將會是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而電動汽車的出現恰好滿足了未來人們對汽車的所有需求,電動汽車作為綠色交通工具對緩解能源壓力以及在保護環境中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汽車行業的發展中也有這跨時代的意義。本文以電動汽車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為基點,著重對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總布置設計做出分析探討。
關鍵詞: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總布置設計;分析探討
電動汽車是高科技前沿產品。它集成了汽車、功率電子、控制自動化、電化學、計算機以及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工程技術于一身,與傳統的燃油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在污染與噪音方面都有所降低,同時電動汽車的使用對石油能源的保護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電動汽車的平均時速完全能夠滿足人們在城市生活中的需求,同時又在行駛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保障。
1電動汽車在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
電動汽車具有環保、節能、體積小等多方面的優點,但在現階段國內市場上的電動汽車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電動汽車的發展緩慢,研究設計也一直停滯不前。首先,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有限。目前電動車企在公告車型中所能達到的最高續航里程已經達到400-500km,但與傳統燃油汽車一般600-700km續航里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且電動汽車電池組隨著充放電循環次數的遞增,而電池容量衰減,也會導致續航里程下降。其次,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過高。電動汽車的電池系統需要充電樁作為配套設施,在國內快速充電樁尚未普及的情況下難以滿足充電需求,非大城市一樁難尋的現象比比皆是。這也是很多人不予選擇電動汽車的原因。同時,電動汽車電池快充時間在2小時左右,慢充時間通常需要充6-8個小時。在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下,與傳統燃油汽車只需要添加燃油相比要麻煩了很多。
2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總布置設計的關鍵技術
目前,在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總布置設計中有幾項關鍵技術是需要加以重視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電”。“三電”是組成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的核心,即電池、電機、電控。第一,電池技術。電池技術一直是電動汽車研制中的關鍵所在,電池技術也關系到電動汽車的整體性能,在現階段電池技術需要滿足高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長時間的使用壽命、充電迅速、無污染以及低內阻低放電率的要求。目前電池技術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動力電池主要分為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包括NCA和NCM)、錳酸鋰池、鈷酸鋰池、鎳氫電池等。對我國而言,其中磷酸鐵鋰電池成為了當今電動汽車市場主導。但隨著國家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逐漸攀升,磷酸鐵鋰的局限性限制了它的發展,三元鋰電池逐漸成為趨勢。但同時在布置上也出現了相應難題,即如何更好的整合冷卻系統進入電池系統。第二,電機技術。現階段電動汽車電機種類包括:直流電機,交流感應電機(異步電機),永磁電機和開關組電機。交流三相感應電機結構形式簡單,體積較小,可靠性強,效率較高,響應快,且轉速范圍寬。雖然交流三相感應電機調速系統比直流電機更加復雜,但仍因綜合性能優秀成為電動汽車主流選擇。
3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總布置設計分析
3.1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的布置形式
電動汽車主要有4類驅動系統布置形式:傳統驅動方式、集成式驅動方式、雙電動機驅動方式和輪轂式電動機驅動方式。
(a)傳統驅動方式,即是傳承傳統汽車的動力系統布置方式,由電動機、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組成。實質相當于將燃油發動機調換為電動機。通常以前置后驅的布置形式出現。結構相對復雜,成本較高,空間利用率低。
(b)集成式驅動方式,即是將電動機、定比減速器與差速器集成為一體,類似于橫置發動機,結構緊湊,體型較小,利用左右兩半軸與兩側車輪直接相連,空間利用率較高,且重量相對較輕。目前主流車型基本選用這種驅動方式,并配以前置前驅的布置形式。前艙在這種布置方式下,有利于保證乘員艙人機空間,并可讓出地板下部空間布置動力電池,有利于平衡整車質量分配,降低電池在碰撞中受到損傷的風險。
(c)雙電動機驅動方式,即兩側輪邊各配一個電動機,每側電動機都是與定比減速器集成一體,并用半軸或直接與車輪相連。因為相互獨立,所以無需差速器,可以用電控系統分別控制,起到電子差速器的作用。此驅動方式對電動機要求較低,適用于中或大型客車。
(d)輪轂式電動機驅動方式,即電動機直接裝配在車輪輪轂上,高度集成化,空間結構利用率極高。通常用定比行星輪減速器,提供較大的減速比,達到增加扭矩的效果。由于動力輸出路徑極短,直接驅動車輪,可以極大地提高機械效率,節省能量。另外高度集成化也意味著動力系統質量的減輕,也意味著續航里程的增加。輪轂電動機驅動的布置方式因高度集成化而帶來很高的靈活性,可以輕易實現雙前輪驅動、雙后輪驅動和四輪全驅三種模式。各種優勢將輪轂式電動機推向未來發展趨勢的前沿,但由于其扭矩限制,目前還只適用于小型電動汽車。
3.2電池的布置形式
數百電池單元串并聯在電池包內部,這就要求電池包有足夠大的體積去容納。如此數量眾多的電池單元,導致電池包的質量也會達到數百公斤。縱覽汽車內外部空間,適合電池包布置的只有乘員艙地板下部前后軸之間,及行李箱內。
行李箱的儲物需求及備胎所占空間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電池包的布置范圍局限于前者。其次,如若將電池包布置于行李箱內,后軸荷分配質量將會急驟增加,不利于汽車行駛及操作穩定性。當汽車發生后碰撞時電池包的安全防護也將成為問題。所以電池包的位置推薦布置于乘員艙地板下部前后軸之間。
隨著對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和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三元鋰電池逐漸成為電動車企業首選。但與此同時也帶來對電池冷卻系統的需求。冷卻方式有液冷及風冷兩種方式。液冷顯而易見在熱交換率上和布置靈活性上更有優勢。布置上通常有將電池冷卻系統與電機電控冷卻系統集成或使其獨立自成系統兩種方式。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電動汽車已經慢慢的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與交通當中,電動汽車的環保性、節能性與安全性必將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