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建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各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大宗商品作為各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也實現了大跨越式的發展。但隨著經濟不穩定性因素的逐漸增多,大宗商品的價格也隨著經濟格局的變動發生了一系列變動。本文闡述了后危機時代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格局,同時結合國內大宗商品的交易現狀提出了我國應對大宗商品交易的對策與建議,以期對后危機時代大宗商品交易的良性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大宗商品 交易現狀 前景
中圖分類號:F7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c)-062-02
關于大宗商品,國外的研究成果較多。根據國外文獻論述,大宗商品指的是鋼鐵、礦石、有色金屬、大宗農產品、石油等產品。文獻研究認為大宗商品的收益與否與其相對應的金融資產呈現明顯的相關性且其利潤的獲取方式越來越倚重金融資產的強大與否,呈現金融化的趨勢。大宗商品的價格也越來越多的受到金融資產波動的影響。而國內關于大宗商品的研究起步較晚。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國內學者也逐漸關注到大宗商品的研究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
1 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格局
后危機時代,隨著各種大型金融資本的操控,大宗商品的交易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與發展的格局。現如今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主要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1 金融資本與現貨資產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大型金融資本集團如高盛、花旗、匯豐等,逐漸擴展自己的業務范圍,通過代理人基金制度秘密的將自身銀行的大量資本轉而投資到一些大宗商品行業如采礦業、冶金業、石油開采業等領域。隨著資金的深入,這些財閥逐漸獲得了大宗商品領域絕對的控股權并掌握著越來越大的話語權,使得原本就復雜的采礦行業與鋼鐵企業的局面由于金融資本的進入而愈發復雜與緊張[1]。
事實上,歐美財閥的資本投資遠不止采礦冶金行業。例如摩根大通近年來進行頻繁的并購,先后將貝爾能源、瑞銀集團的部分業務以及蘇格蘭皇家集團旗下的Henry Bath等逐一收入囊中。現如今,摩根大通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逐漸深入到越來越多的領域。
1.2 LME并購與交割排隊
通過不斷地秘密資金投入,高盛、摩根大通逐漸深入到大宗商品交易中來并取得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和控股權。他們不僅利用自身的資本優勢囤積居奇,將大量大金屬收入囊中,同時又利用LME的最小出貨規則,故意延長企業的提貨時間,從而從中收取大量租金。高盛和摩根的做法,遭到了美國眾多企業的抵制和反對,并紛紛以攪亂金融市場秩序為由將這些企業告上法庭。面對越來越緊張的國際形勢,高盛和摩根也逐漸抵御不了外界的各種質疑與猜測,有意將旗下收購的金屬冶煉行業出售他人。
1.3 沃爾克規則與FICC業務
FICC業務,國內通常翻譯為“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期貨”業務,即通過市場交易入外匯、按揭、信用產品等讓持券人可以在固定的時期內獲取固定的收益,從而發展壯大自己的業務[2]。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FICC業務受到了巨大影響,交易額大幅下降,但隨著金融危機的熱度逐漸衰退,FICC業務市場呈逐漸回暖趨勢。同時,2014年4月,沃爾克法則正式實施,自此,后危機時代大宗商品交易將會受到一系列政策的限制,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2 國內大宗商品交易現狀
2.1 國內期貨市場建設加快
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的經濟逐漸與世界市場接軌,國內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近年來,國內各大銀行逐漸與世界各大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同時加快了國內期貨市場各種產品的建設。到目前為止,國內上市的各種期貨產品已達50多種。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鐵礦石行業自身定價體系逐漸受到市場經濟的瓦解而解散,鐵礦石的定價等逐漸以金融化的形式出現在各大銀行,國內鐵礦石行業的定價機制金融化格局基本定型。
2.2 信用證融資套現盛行
近年來,信用證套現在國內越發火熱。他們通過信用證結算的方式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大宗商品,通過境內外利差、人民幣升值外幣貶值等各種條件優勢來變相套取各種利益資本。在信用證套現的過程中,這些企業比較青睞大豆、黃金、有色金屬等商品,賺取巨大的利潤差價。他們的這些行為一方面攪亂了國內商場金融秩序的穩定,另一方面他們將這些資本投入到利潤頗豐的房地產行業,進一步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蕩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2.3 金融風險累及實體經濟
金融業的發展不僅會影響到自身所在金融財團的利益,也會越來越多的波及到國內其他企業的發展,尤其是以貸款為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會受到更加嚴重的影響。在信用證融資套現模式的驅使下,如果人民幣出現貶值、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等情況出現,就極有可能引起金融市場的動蕩,引發相應的信貸危機,并對中小企業產生強烈的沖擊。
2.4 黃金消費持續增長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世界黃金產量逐漸攀升,達到3243噸,相比2014年增長了5%左右[3]。其中,我國黃金生產總值達531.7噸,源源不斷的為各國提供大量的黃金。與此同時,我國的黃金消費熱度不減,據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黃金消費量達1350噸,成為世界上黃金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國人瘋狂的購買黃金背后,除了黃金能在數年內保值增值外,它也是人們權勢和地位的象征。此外,由于我國現如今拉動內需的政策,逐漸放寬了對黃金管制的限制,人們購買黃金越來越方便,因此,未來數年內,我國的黃金需求量還會大幅度的增加并繼續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如何應對黃金熱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相關專業人士進行深入的思考并給予積極的應對措施。
3 對策建議
3.1 繼續推進期貨市場建設
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穩步發展并取得了較大進步。從期貨市場的交易情況來看,大豆、豆油、蔬菜等商品在期貨市場上表現活躍并受到大量買家的青睞。縱觀整個期貨市場,2015年,我國期貨市場商品交易額累計達31.4億,占全球期貨交易總量的43.2%,穩居世界第一。因此,我們應進一步加大期貨市場的建設,出臺相應的措施促進我國期貨市場穩健向前發展。同時,結合國內外國際經濟的新形勢,合理推出相應的新型期貨產品,繼續擴大我國外貿市場。
3.2 逐步完善FICC業務鏈條
FICC業務是一個國家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國外,國內的FICC業務發展還不夠成熟與完善。鑒于此,我們應逐步完善FICC業務發展鏈條,放寬貿易保護政策,鼓勵實力雄厚的證券公司進行跨境交易與收購,充分發揮證券公司在外匯、債券方面的基礎優勢,在保證國內FICC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促進證券公司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提高國內證券公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3.3 打造國際化大型糧食集團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與資源矛盾。雖然科技的進步保證了國人基本的飲食需求,但我國的糧食生產總量不足以養活如此龐大的人口而面臨著嚴峻的糧食安全危機。2012年,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4]。面對如此嚴峻的國內形勢,我國部分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強強聯合,為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未來,我國應該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打造國際化大型糧食集團,為進一步緩解我國的糧食危機出謀劃策。
3.4 完善戰略物資收儲機制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進一步擴大了戰略物資的收儲規模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大型商品的收購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和政策問題。鑒于此種情況,我國逐漸啟動了幾項大宗農產品種植與收購補貼標準,以期提高農戶利益,從而降低風險,緩解利益糾紛。
3.5 化解大宗商品融資風險
在通常情況下,大宗商品需要較強的資金作為支持,而國際上盛行的以套現為目的的融資往往會攪亂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秩序,進一步加劇金融市場的動蕩。因此,我們應該出臺相應政策,進一步加大信用證融資的審查,同時加大對投機取巧、囤積居奇行為的打擊力度,以保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穩健發展。
4 結語
國內學者的研究將大宗商品的現狀與中國特色結合起來,提出中國因素對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會產生相應影響,且大宗商品的價格也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穩定與國內商品的價格。他們這些有益的探索對于我們進一步研究經濟新常態下大宗商品的交易現狀與前景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楊鵬兵.淺析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的發展機遇與挑戰[J].經營者,2015,2(6).
[2] 陸岷峰,虞鵬飛.中國商業銀行應對經濟新常態發展策略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5,1(2).
[3] 陸岷峰,虞鵬飛.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國金融業發展策略研究[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5,35(1).
[4] 王軍鋒,孟祥霞.新常態下我國大宗商品貿易應對之策[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