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湜 潘鵬 屈婧 喬磊 孫鳳禹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中型城市私人汽車的擁有量不斷增加,雖然提高了人們出行的質量,但其帶來的諸多問題也不可忽略,例如:堵車,硫化物對環境的污染,交通事故率增加等,而“停車難”更是每個開車人都會遇到的困擾。本文以“閑置車位巧利用”方法緩解日益嚴重的城市停車難問題。
關鍵詞:經濟發展 私車擁有量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c)-165-03
1 停車難,難在哪里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停車難,難于上青天。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1 車位建設遠遠滯后于車輛增長的速度
汽車保有量迅速攀升,而停車位的數量卻跟不上車輛增長的速度。這是停車難的主要癥結所在。圖1是近幾年公共車位和全國汽車保有量對比圖。
2003年~2015年10年間,我國汽車保有量從2400萬輛增長到1.63億輛,按照國際城市建設經驗,停車泊位應達到機動車保有量的1.1~1.2倍。以1.1倍測算,我國停車泊位理論需求量應在1.80億個。據《搜狐公眾平臺》發布的信息,“國家發改委曾透露,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在1∶1.3。”消息還指出,“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筆者認為,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這個缺口還會擴大,停車問題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將越來越嚴重。
1.2 車位設置不平衡
大型的購物中心、娛樂場所和學校、醫院附近,車位往往不足,常常出現“一位難求”的狀況,由于受到土地、資金和城市布局的制約,這些地方已無法再擴建停車場。通過實地調查走訪可知這些場所附近的人行道上,有很多人在違規停車,而它們周邊的居民小區,白天卻有很多的私人車位處于空閑狀態,市內行政單位和寫字樓聚集區域的停車場,工作時間爆滿,周邊街道經常出現搶車位的現象,下班以后卻空空如也,車位基本上閑置。晚上下班后,情況逆轉,小區開始上演搶車位大戲,尤其在一些大型居住區,車位難尋是很多人遭遇過的煩惱。就在大小車輛冒著被貼條或剮蹭的風險,見縫插針“亂停”的同時,不少空閑車位卻是“鐵將軍”把守,將急需停靠的車輛拒之千里。此外,市內很多四星級以上的酒店,擁有自用大型地下停車場,滿足自身需求綽綽有余,但遺憾的是,“外面塞滿,里面空場”的情況在這里屢見不鮮。在一些公共停車場,管理人員熱衷于收取停車費,但對停車秩序卻疏于管理,造成車主隨意停放,無序停車、道間停車、彎道停車的現象比較普遍,造成車位不能有效利用。車位利用率低,是除了車位資源缺乏之外,造成城市停車難的重要原因。
1.3 停車位信息不暢
車位不能充分利用,雖與停車場管理缺乏效率有關,但更直接的原因是車位信息不能做到實時共享。眼下多數車主還沒有養成通過APP找車位的習慣,通常都是到了目的地之后再去路邊或收費停車場現找車位,于是出現了“三不知”,一是不知道哪里有空閑的停車位,二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有停車位可供使用,三是不知道怎樣找到停車位。設想,如果在出門之前就能了解到目的地的停車場分布情況,停車位數量,以及停車位在某時段的停放百分比,到達以后怎樣快捷準確地找到停車位,那么停車就變得簡單得多,方便得多。
以上三點原因,使“停車難”變得難上加難。雖然可以直接擴建停車場,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但很難付諸實施。除了資金之外,我們不能低估修建停車場對土地的需求,每個停車位需要占用面積約35平方米,比人均居住面積還要大。即使50%停車在地面解決,50%停車在地下或高層解決,擴建停車設施對土地的需求至少也要達到200萬畝。顯然,我國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拿不出那么多的土地資源用于擴建停車設施。但車位需求有高峰和低谷,會因地域、用途、時間不同而各異,就像漲潮退潮一樣,有其內在的規律。這是由社會、生活的規律決定的。合理設置停車位,只能在修建新停車設施時加以考慮,而改變車位配置的現狀,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緩解城市停車難,應該首先從充分利用現有車位資源,應本著“網絡傳信息,供需兩頭搭;閑為忙時用,利用時間差”的思路,建立起一個網絡平臺,使高效利用閑置車位成為現實。
2 抓住三個要素,努力變閑為寶
將車位信息和停車信息整合,建立起專用網絡平臺。
網絡平臺構想概括來說,就是“利用網絡技術,契合三個要素,建立客戶集群,提供三項服務”。
這里的三個要素,是指“車位、信息、傳遞”。通過平臺運作,將這三個要素有效地契合在一起。三項服務是指預約、即時要求和導航。具體說明如下。
2.1 實現各種車位資源的社會化和有償開放
共享經濟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所謂共享經濟,是指每個人將自己閑置的資源(有形資產、無形服務、時間等,例如拼房、拼車,閑置物品出售等)分享給他人并獲取相應回報的經濟模式。以大型商業中心為例,車位需求的高峰時間是十點左右,此時,附近的居民區會空出大量的停車位。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差”,“引閑濟忙”,通過有償分享,使車位提高利用率。對于商圈旅游購物中心來說,車位需求最旺盛的是節假日,而周邊的寫字樓,大部分車位處于閑置狀態,可以有償共享。商場關門后,大量的閑置車位又可以有償分享給附近的居民區車主。這樣一來,閑置車位得到高效利用,不僅有助于緩解停車難,而且推進了供求雙贏的和諧局面。網絡平臺將與車位所有者和管理者在公平協商的基礎上簽訂共享協議,并將可利用的車位進行統籌謀劃,將空閑車位的時間和空間變成可用資源,然后將碎片化的車位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配置,提供給各類需求者。
2.2 將可利用車位資源轉化為動態數據
平臺將掌握的空閑車位資源轉化為共享信息,需求者可根據自己使用車位的時間、地域隨時查詢到空閑車位數量、停放區域、管理措施等信息。
2.3 傳遞信息,實現供需契合
網絡平臺利用發布、查詢、方位搜索等多種形式向客戶群提供車位信息的傳遞服務。客戶可通過智能平臺,或預約,或在現場要求提供可用車位并接受導航指引。使用后,平臺與客戶結算,并通過APP付款給車位所有人和管理者。
3 智能運行,操作便捷
為有效利用空閑車位資源而建立的網絡平臺,要直接面向大眾,因此在使用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3.1 四步到位,操作便捷
任何車主、車位所有者都可以自愿加入智能平臺客戶群,加入和預約的步驟十分簡單,如圖2所示。
客戶既可在手機又可在PC端進行操作,無論是查詢、搜索、預約,還是即時尋找車位,都可以做到操作簡單便捷。第一次使用平臺的客戶,拿起手機,只需操作四步,就可完成注冊加入、表達需求、提供車位、指引到達的全過程。
3.2 信息可視化,運行智能化
網絡平臺要通過在線平臺實現停車信息可視化。首先,設計利用車載電腦系統與智能手機終端相連,實現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導航。其次,與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的可視化操作并行,與車主的行車記錄儀鏈接,為車主提供到達車位的最佳路線。
目前,我國已有與私人停車位車主及小區物業攜手合作的先例,部分停車位信息已先行錄入,并且正在逐步擴展。
為增強供需雙方及本平臺的誠信度,所有信息(車位地點,社區狀況,找到車位的路線,空閑的時間段等)均經過平臺嚴密的審核之后方可錄用。此外,平臺還將導入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及供需雙方評級機制。
3.3 信息透明化,安全有保障
平臺利用GPS、GIS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車位數據的智能化采集和多點存儲,通過信息的透明化,使客戶能夠比較和選擇滿意的停車位。
系統采集的大量停車數據和客戶數據,有很多是屬于商業和個人機密。平臺注重安全性設計,能夠有效防止信息的被盜和非授權泄露。
4 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未來展望
平臺的目的,是依托互聯網等技術,將眾多車位資源整合到一起,進行網上區域化智能管理,實現閑置車位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利用,使城市停車難得到有效緩解。我們不得不看到,要達到這個目的,還需要解決四個難題。
4.1 技術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以移動數據作為主要運行模式,會出現常見的一些缺陷。比如,一部分地下停車場,經常會出現信號弱,時斷時續,甚至沒有信號的情況,造成導航失靈或給用戶帶來不方便。這是平臺運行后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4.2 需要大力推廣宣傳
有效利用閑置私家車位,是當前改善停車難最實用最可行的方式。如何讓人們了解、接受和參與,還需要大力宣傳推廣,這就需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當前宣傳的重點對象是物業管理公司,因為他們的支持和配合,關系到整體運作的成敗。
4.3 利益分配
閑置車位的智能化利用,是一項公益事業,屬于微利運行。除了自身降低成本、掌控資源、廣攬客戶之外,還有一個利益分配問題。平臺商業化運行后,利益分配涉及載體公司、物業公司、停車場、車位所有者等方面。這關系到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平臺運行之前,要制作出各類合作方案,與各方廣泛洽談,深入溝通,確定合理的分配比例和支付方式,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
展望未來,有效利用閑置車位,有助于緩解停車難。隨著平臺的運行和深化,人們會逐步體驗到它帶來的便利,開車人不再獨自面對停車難,“要停車,上網查”將成為一種常態。平臺的需求市場會越來越廣闊,更重要的是它帶來的社會效果, “車鳴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將會得到明顯轉變,亂停亂放現象將會有所改善,“停車難難于上青天”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參考文獻
[1] 李奕富,呂仲民.云停車場管理平臺在城市交通管理系統上的應用[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4(24).
[2] 鮑建.app引領停車大市場[N].中國交通報,2014.
[3] 唐晚霞.丁丁停車申奧:開啟車位盈利新模式[J].名人傳記:財富人物,2015(10).
[4] 李曙強.住區停車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7.
[5] 王躍.城市停車難問題的解決思路[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7(8).
[6] 賈諾.基于Android的智慧停車信息查詢系統客戶端設計與實現[D].大連交通大學,2015.
[7] 柏慧智.一種新興產業——停車地產產業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