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自勉 葉曉露
摘 要:目前溫州制造業和政府充分認識到創新性設計類人才的匱乏,各企業、行業也在不斷地采取各種手段努力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但這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本文以社會對專業的需求、專業培養目標、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為主要內容探索職業院校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
關鍵詞:市場需求 創新性人才 產品造型設計 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c)-176-02
隨著溫州經濟轉型升級與發展,制造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時期,創新性設計類人才受到企業的重視,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人才的需求量急劇上升。針對社會需求,各類學校紛紛開設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并迅速發展起來。如何培養真正適合企業要求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技術人員,需要職業教育院校去探索和深思。
1 創新性設計類人才市場需求
溫州傳統產業以制鞋、服裝、汽摩配、低壓電器、打火機、眼鏡等輕工業為主。整體上,勞動密集型企業占較大比例,高新技術和文化創意類企業較少。企業整體規模不大,中小企業為占據絕大部分比例。大部分中小企業生產設備更新緩慢、研發資金投入少,尤其對新技術的投資和利用不足,導致企業制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在低水平徘徊,創新能力低下、企業轉型升級進程緩慢。但正泰等少數企業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積極引入新工藝、新的管理模式,在創新的道路中積極探索進取,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形成了自身的創新基因,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可見,創新因素對溫州企業確實帶來了正面效應。
溫州企業創新基礎薄弱由多方面原因造成:(1) 企業整體研發投入一直處于較低水平。(2) 知識型和技能型人才供給能力和勞動力素質提升較慢。(3) 公共研究機構嚴重不足。(4) 缺少國家和省對本地傳統產業技術升級的支持[1]。近年來,溫州企業外遷現象也說明了溫州創新資源和創新環境的不足。
近年來,溫州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為了提升城市競爭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溫州市政府于2015年發布《溫州市文化創意產業規劃(2015—2020)》。該規劃將設計服務業列為五大重點發展的五大產業之一。圍繞溫州輕工產業,將時尚元素融入創意設計,提升設計服務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時尚化水平。有了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良好的創新環境,溫州制造業創新活力會得到激發。更多的企業會重視創新和研發,提升自身的創新競爭力。
地方經濟的發展方向、產業技術結構決定了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人才需求是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和建設的主要依據。同時,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和結構要與當地經濟結構相適應,產業和經濟的發展又影響了該專業的發展和規模。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是一門集工程技術、人文藝術和計算機輔助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專業。為企業培養具備創新設計能力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高級實用性人才。目前,溫州各高校和相關的職業院校基本已開設了該專業。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發展,滿足社會對工業產品造型設計類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學院于2013年開設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加快設計類人才培養步伐,在專業發展和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隨著溫州經濟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制造業企業新的高速發展,產品造型設計崗位專門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這也為我們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2 課程體系構建
2.1 培養目標
根據溫州經濟產業特點,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家具設計、家電產品設計、眼鏡設計等行業對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來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及知識與技能結構。為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和機械制造業培養產品造型設計師,掌握產品設計領域方面的技術知識,熟練進行產品外觀造型設計、產品結構設計等,配合各部門完成產品設計等工作。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和創新精神的設計師。
2.2 課程體系設置原則
以就業為導向,根據溫州地區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人才需求的相關行業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產品系統設計為軸心,以產品外觀造型及表現、產品結構設計、創新創意能力為支架來構建課程的基本體系。對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學生的培養以“夯實基礎,明確就業方向,拓寬就業面”的原則進行課程體系的設置。
(l)“夯實基礎”
由于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學科的交叉性,我們從機械類課程和美術類課程兩個模塊,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通過素描、色彩、三大構成等課程來進行美術專業技能的學習和熏陶。通過對物體結構、形體特征的繪畫訓練,加強學生對基本造型、色彩的理解和表現,培養學生造型能力和設計思維能力。通過機械類課程的學習,掌握機械基礎、公差與配合、技術測量基礎、機械制造工藝學、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等基礎知識,掌握機械制圖的方法和技巧,學會AutoCAD繪圖軟件的使用。夯實基礎,專業基礎技能,加強美術基礎的訓練、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學習專業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習慣,強化學生的專業素養,加強職業生涯引導。
(2)明確就業方向
著眼于溫州地區產業經濟的具體情況,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著重從一個體系,兩個方面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是產品外觀造型設計,需求行業為家具、電器、眼鏡、打火機等;另一方面是產品結構設計,需求行業為汽摩配、閥門等。從產品設計的角度看,兩個方向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產品系統設計體系,同時又分別有其側重點和專業性。
(3)拓寬就業面
基于市場對平面設計類人才需求,同時以學生的就業出路角度出發,通過相關課程模塊拓展學生能力,使部分學生在畢業后能在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等相關行業就業。設計專業由于其本身的特點,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重合性,使學生就業面較廣,能夠在很多相關企業從事各種設計工作,專業基礎,全面考慮學生的就業出路,拓展學生的就業面。
2.3 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1) 建立模塊化課程結構
以就業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為框架、以技能訓練為主線,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將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分解為模塊化課程教學單元。將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克服課程內容的重疊,使各課程的功能與整個課程體系的培養目標相一致。同時,各門課程相互配合達成知識與技能培養的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節約授課時間。所有科目分別歸類到通用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個性課程四個大模塊。每個模塊又根據課程的內容,歸類形成自己的小模塊。
(2) 以職業能力和創新性思維培養為目標設置課程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職業能力培養主要是產品造型與表現能力的培養,從造型基礎、手繪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立體構成等造型課程來實現能力的培養。從平面造型與表現到立體的造型與表現進行強化訓練。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應該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通過設計美學、產品形態語義學等相關課程,拓展創新思維。加強造型設計基礎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為專業就業方向的拓展提供可能性。同時,設計構思要轉化成最終產品,還要設置產品材料與工藝、人機工程學、產品結構等相關的課程去支撐。
(3) 建立課程動態調整機制
隨著經濟地發展,各種新技術和新應用不斷涌現,給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帶來了考驗。我們應該敏銳地把握區域經濟發展、社會需求的變化,適時調整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結構。加強對企業的人才需求預測調研,及時掌握本地區經濟發展對企業人才的新要求,便于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2]。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能培訓,開拓新的就業方向和渠道,建立反映社會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動態調整機制,適時調整、不斷優化。
3 結語
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根據區域經濟中的產業政策,產業結構與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規劃,科學合理地調整和設置,改善專業結構、提高專業建設的水平質量,提升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針對市場對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技術人才十分緊缺。為企業和社會培養綜合素質高,具備產品造型設計的高端技能人才是我們職業院校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 馬名杰.從溫州產業升級看區域創新資源的重要性[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3).
[2] 史曉燕.產品造型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