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華
處理好“抬頭看天”與“低頭趕路”的關系。一方面,要明大勢,立大志。中青年干部肩負重任,必須堅信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政治立場,牢記宏偉目標,經受住各種考驗。要隨時了解掌握中央、市委新精神以及改革發展的新任務,不斷找準努力的方向,堅定必勝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埋頭干,持續干。黨的事業,包括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事業,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是一件件工作構成的生動實踐。要避免心浮氣躁、好高騖遠等錯誤傾向,在胸懷大局的前提下,腳踏實地、沉心靜氣,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把一件件小事做細、細事做好,才能最終把大事干成。
處理好能力儲備與素養積淀的關系。要不斷歷練能力,重點鍛煉學習思考、調查研究、策劃設計、開拓創新、推動落實、攻堅克難、思想工作、自我調控等8種能力。做實踐的有心人,通過高質量的工作,日積月累,逐漸提高綜合能力。要不斷提升素養,著力提升政治素養、文化素養、道德素養、業務素養、作風素養、和合素養、法紀素養、心理素養等八種素養。這需要中青年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斷將行為方式內化為道德導向。要堅持互促共進,在磨礪能力中積淀素養,在內化素養中提升能力,做一個思行合一、知行合一、德行合一、能行合一的人,做一個全面的人、真實的人、大寫的“人”。
處理好博學多聞與業有專攻的關系。要博覽“群書”,不斷豐富知識儲備。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一日千里,要跟上形勢變化要求,必須博聞廣知,真正把學習作為生活方式,通過“書本+資訊”,學政治、歷史、經濟、科技、管理、法律,學一切科學健康的東西,不斷擴大知識面。要學有重點,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學習的針對性,重點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與本職工作最緊密相關、改革創新最急需的知識,為干好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要學以致用,增強學習實際成效。要善于帶著實際問題學習,做到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創造化,實現“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處理好樂于傳承與勇于創新的關系。要積極吸收繼承原有的好傳統、好思路、好做法。各單位、各部門、各崗位,都有一系列成熟的經驗做法和文化傳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事業觀,不輕易否定前輩、前任的工作,深入了解事業發展的來龍去脈、本職工作的特征規律,注意保持原有工作的連續性。要敢于破除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舊思維、舊條框。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特別要開拓思維,積極探索,破解難題。為了確保國資國企深化改革的落地落實,市國資委黨委年初確定了若干重點任務,這些就是改革創新的目標和方向,必須緊盯不舍,全力推進。
處理好理性理智與情感情懷的關系。要理性對待工作,嚴守政策法規。把講規矩守紀律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包括工作紀律和崗位規定。國資國企工作政策性很強,中青年干部必須熟練掌握政策,嚴格依法依規辦事。要永葆樸素情懷,貼心服務群眾。現在的中青年干部理性思維能力很強,但往往對群眾訴求特別是困難群眾的訴求缺乏切實體會,不能換位思考。黨的事業,僅講理不行,很多時候還要用情,想群眾所想,加強政策研究,幫助群眾找到解決辦法。要嚴肅區別對待,劃清公私界限。要把握政策底線,絕不能觸碰突破。感情也要分清“公”和“私”,應該飽含家國情懷、為民情懷,而不是私人感情、哥們義氣。
處理好自強自信與謙虛低調的關系。要強大自我,樹立自信。唯唯諾諾不應該是年輕人的個性,既不利于個人成長,也會影響黨的事業。要不斷強大內心,相信自己,展示自己,大膽開展工作。要認知自我,保持謙虛。要充分認識到客觀事物的辯證發展規律,學會正確、全面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優勢、長處,又看到劣勢、不足,養成謙虛的作風。要把握自我,收放有度。在強大自我、認知自我的基礎上,注意方式方法,剛柔相濟,方圓有度,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獲得理解、支持和尊重。
處理好順境而成與逆境受挫的關系。要把握成敗的關系。身處順境自然心情舒暢,但一旦遇到挫折失敗,往往會埋怨甚至消沉。這就需要自我調節,冷靜思考,總結教訓,改進提高,才能愈挫愈勇、走向成熟。要把握苦樂的關系。有的同志不愿意到艱苦環境去,一說掛職鍛煉就推三阻四,一說蹲點調研就唉聲嘆氣。要增強艱苦鍛煉的主動性和深入性,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要把握難易的關系。逆境往往與難事相連,擔當在難事中顯現。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誰都會,但國資國企改革任務艱巨,容不得絲毫畏難情緒,必須樹立強烈的爭先意識和擔當精神,敢啃“硬骨頭”,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處理好正確取舍與正視得失的關系。對于職級進步,要以黨的事業發展為重,以個人進退留轉為輕。組織上選人用人,是根據事業發展的安排,是綜合考慮的結果,沒選上肯定是有差距,需要努力改進,磨礪心性,這反而是另外一種獲得。對于物質生活,要嚴守底線、簡單一點、淡泊一點。既然選擇了為黨的事業奮斗,就不要過于看重財富,不要比生活條件。一定要擺正心態,守住廉潔底線,在不出事中成長成才、干事成事。對于業余時間,要修身養性、和諧家庭。堅決不能沉迷于吃喝玩樂,而是要純潔交友圈,避免嘈雜應酬,多看書學習、修身養性,多陪伴家人、融入家庭,構建和諧的內心世界和生活環境。
(作者系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
巡視員)
(責任編輯: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