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刑事證據的不可缺少以及證明案件事實的特殊意義就決定了刑事證據事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基本的人身權利,因此,對于非法證據的排除就顯得特別重要,究竟是應當通過補充或者作出合理解釋恢復其證明效力,還是應當予以排除,需要經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關鍵詞:非法證據;補正;合理解釋
一、刑事證據存在的價值
刑事證據作為證明刑事案件事實不可缺少的部分。刑事訴訟中的證據,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和審查屬實的,或由當事人、證人、辯護人等依法提出,用以確定或者否認犯罪事實,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和罪責輕重等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
二、非法證據與瑕疵證據的區別
要進行正確的排除或者合理解釋,首先需要明確哪些證據需要排除,哪些證據通過瑕疵證據的合理解釋可以恢復其證明效力,這是對瑕疵證據進行合理解釋的前提。我們通常理解的非法證據在分類中屬于無證據能力的證據之一。對于這部分非法證據,除了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變更主體進行重新制作外,其他情形下均應被排除,并不允許重做,以此來維護法律的尊嚴。
而瑕疵證據屬于證據能力待定的證據,可以進行補正或者合理解釋從而使其具備證據能力。對于不同性質的證據處理方式的不同,反映出法律對待不同證據考量的基點不同。非法證據之所以要排除主要是因為其嚴重侵害了公民的最基本的人身權利,其次才是基于保障證據的真實性等方面的考慮;而要求對其他無證據能力的證據重新制作、要求對瑕疵證據進行補正與合理解釋則主要是因為要保證證據的真實性,其次才是為了實現保障當事人程序權利等反面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對其他無證據能力的重新制作或提取與對瑕疵證據的補正和或合理解釋是不同的,重新制作或提取的前提是將原先存在的無證據能力的原證據排除,經過重新制作或提取產生一個新的證據,即便這一新證據所承載的信息與原證據相同。而對瑕疵證據的補正或合理解釋的前提則是原證據依然存在,并未直接排除,只是對其進行修復,只有在修復完成的情況下才能采納,否則最終也要排除。
從以上證據的分類依程序后果來看,若要對某一瑕疵證據進行合理解釋,則該證據應滿足如下兩個條件。
(一)不屬于無證據能力的證據
首先,該證據不屬于非法證據。目前我國的非法證據主要是《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這一條所規定的采取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取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這一類言詞證據,對于非法取得的書證、物證,并未將其直接視為非法證據,而是將其作為瑕疵證據處理。因此,必須證明該證據不屬于應當排除的非法言詞證據,否則就不允許進行合理解釋。
其次,該證據也不屬于其他無證據能力的證據,如《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12條規定的證人的猜測性、評論性、推斷性的證言,或第13條規定的詢問證人沒有個別進行而取得的證言或者沒有經過證人核對確認并簽字(蓋章)、按手印的書面證言。之所以將這些證據排除,是因為這些證據的基本要素存在重大缺陷,無法保證證據的真實性,已經難以稱之為“證據”,因此不具備證據能力,必須排除。
(二)無法進行補正
“兩個證據規定”將補正與合理解釋作為兩種并列的對瑕疵證據的證據能力進行修復的方式。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合理解釋是一種比補正更方便、更快捷的修復方式。補正需要對原瑕疵證據進行補充和修正,并且要輔以必要的解釋、說明,證實證據未因瑕疵而影響其真實性。而合理解釋從通常意義上理解則只需提供口頭的或書面的解釋、情況說明即可彌補其瑕疵,不需要對證據本身的合法性要件進行修補,這種方式對于控方來說似乎非常簡單,因此控方肯定會樂于選擇進行合理解釋。
四、瑕疵證據進行合理解釋的內容
對于控方來說,若要對某一證據進行合理解釋,首先要解釋的是該證據屬于如上所述的可以進行合理解釋的瑕疵證據,即該證據不屬于無證據能力的證據,也不具備補正的條件。只有在確定可以對證據進行合理解釋后,才可以針對瑕疵證據進一步解釋如下兩個問題,即瑕疵的聲稱原因及瑕疵未影響證據的真實性。
(一)瑕疵的生成原因
之所以要求控方應解釋瑕疵生成原因,是因為控方對生成原因的解釋往往能夠說明偵查人員取證時的主觀狀態,并且能夠說明取證時的客觀情況,如是否有緊急情況、突發事件等,這些都有助于判斷瑕疵是否影響證據真實性,解釋是否達到“合理”的程度。當然,這取決于控方是否能夠客觀、真實的對瑕疵生成的原因進行解釋。
(二)瑕疵會導致虛假證據
從證據法理上看,之所以對一般的瑕疵證據不直接排除,而是給予其補正或合理解釋的機會,是因為瑕疵證據通常并未嚴重侵害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因此在證明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可以認為瑕疵證據的證明價值大于其合法性要件欠缺所損害的法的秩序價值。正因為這樣采納經過補正或合理解釋的瑕疵證據才有其正當性,否則完全可以將瑕疵證據像非法證據那樣一縷排除。
五、對解釋的必要證明
筆者認為,對瑕疵證據的合理解釋中,不能單純的僅僅作出書面或口頭的解釋、說明,為保證解釋的真實性、合理性,必須舉出相應的證據對解釋進行證明,或以本案中其他證據對解釋的真實性進行印證。
在這一解釋或證明的過程中,控方所做出的書面或口頭的解釋與說明只能視為證據之一,其證據效力與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陳訴、刑事訴訟中被告人供述一樣,只是證明待證事實的證據之一,對于其真實性、客觀性的判斷除了要審查是否存在矛盾、前后是否一致外,還要結合控方提供的必要證據或本案其他證據來進行審查判斷。
六、結語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非法證據究竟是應該通過補正或者合理解釋予以恢復證明效力,還是應當通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予以排除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項規則在中國的落實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趙秉志著:《刑法總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2]左衛民:《熱與冷-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適用的實證研究》,載《中國知網》,2014年第5期.
作者簡介
翟麗君(1988-),女,漢族,河南林州人,法律碩士,貴州民族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向:經濟法。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