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信息是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記錄和保存的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建設陽關型、服務型政府,都離不開政府信息的公開。政府信息公開訴訟是我國近些年來才發展起來的新興訴訟類型,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作為行政訴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對其有一個充分的認識,雖然法規賦予了民眾知情權,但如果沒有相應的權力的救濟方式的話,權利也難以實現。
關鍵詞: 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原告主體資格
一、原告資格的概念
根據《布萊克法律大辭典》的表述,所謂的原告主體資格是指某人在司法行政性爭端中所享有的將該爭端訴諸司法程序的足夠的利益,其核心在于確定司法爭端對起訴人的影響是否充分,從而使起訴人能夠成為案件的正當原告。原告主體資格,就是說一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否能夠成為行政訴訟原告的條件。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作為行政訴訟的一個組成部分。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中原告資格的研究,其實就是解決什么人可以提起訴訟的問題,對于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原告主體資格的認識,學界中存在不同的認識,一類人認為原告主體資格的探討需要以爭議屬于法院的受案范圍為前提條件,即如果爭議不屬于法院的受案范圍,案件沒有進入到實體審查階段就已經宣告結束,那么即使相對人符合原告的各項條件,那么他也是不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另一類人認為原告主體資格的有無,不以案件的受案范圍直接相關,即只要起訴人符合原告資格的各項要求,具有為司法爭端所影響的足夠的利益,就可以認為起訴人在訴訟中享有法院應當給予保護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原告資格與起訴人實體訴訟請求的是非曲直沒有直接關系,那是一個程序問題。
(一)原告資格的價值
1.保障知情權
政府信息公開訴訟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勢必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研究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中原告主體資格,有力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通過對該問題的研究達到對其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利,簡單的說就是,當起訴人就政府信息公開爭議起訴到法院時不至于被忽悠。
2.節約司法資源
結合我國法治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國的法治化發展進程仍舊是走在初期的道路上,我國的法律制度、法律資源等可能都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在行政訴訟中確立原告主體資格的目的就在于節約司法資源,防止濫訴現象的產生。原告主體資格是行政訴訟所特有的一個概念,其核心價值在于對訴訟主體的范圍作出一定的限制,避免所有人都可以任意的以原告的身份出現在法庭上,造成一些無謂的司法資源的浪費。特定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應當懂得集中主要力量解決好主要矛盾。
3.協調司法權與行政權的界限
政府信息公開訴訟,是起訴人與行政機關之間的訴訟,他是一場民與官的訴訟。這就涉及到了行政權與司法權界限的一個劃分問題,如果我國不對政府信息公開訴訟原告主體資質設定一定的限制,那么大量的該類型案件,勢必會造成司法權干預行政權的一個混亂局面。合理的條件限制,能夠為行政權與司法權的獨立起到幫助作用。
二、政府信息公開訴訟原告的確定
(一)該類訴訟主體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及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能夠提起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的只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這實際上是對原告能力的一個基本要求,因為如果不具備原告行為能力,則其當然就不具備原告資格。
(二)原告的合法權益因被訴訟行政行為受損
政府公開行政訴訟中,確立原告資格的另一個標準即合法權益受損標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政府信息公開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稱,不論是公民、法人還是其他組織,只要認為下列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自身的合法權益,依法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三、結語
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訴訟走在起步階段,仍然有很多問題要去克服,但是我國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的發展必定是前景寬廣的。我國以后是否也可以在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中也可以實行公益訴訟模式,即對原告不再有主體資格的限制,不再要求原告是信息公開工作中的相對人或相關人。任何人只要認為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有可能侵害民眾的合法權益,該影響不一定要與自己有實際關聯,都可以起訴。我想這種不對原告資格加以限制的做法,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而且也能更有效發揮群眾監督作用,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參考文獻
[1]鐘翠霞.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7期
[2]王振青.政府信息公開訴訟原告資格研究[J].行政法學研究.2009年04期,13-21
[3]Black Law Dictionary.1979 the Fif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PP,1260-1261
[4]黃學賢.行政訴訟原告資格若干問題探討[J].法學.2006年08期
[5]丁國鋒.濫用獲取政府信息權行為不予支持[N].法治日報.2015年3月3日.第008版
作者簡介
曾威(1991-),男,漢族,貴州遵義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