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事再審程序是司法救濟的最后一道保險,在我國民事審判案件中有特殊的救濟和糾錯的功能。盡管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提起再審的主體較多,但仍受職權主義立法模式的制約。當事人申請再審難,檢察機關濫用職權,公權力界限不清等諸多問題表明我國再審程序仍需完善。需建立起當事人提請再審占主導地位、限制檢察院因監(jiān)督權提起的再審、縮小法院依職權啟動再審范圍從而實現(xiàn)民事訴訟法公平正義原則。
關鍵詞:再審;監(jiān)督權;訴訟當事人
一、訴訟當事人在再審的提起程序占主導地位
我國法律賦予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力,但在司法實踐當中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力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當事人提起再審的申請需要經(jīng)過法院的同意,這就如同一種特殊的行政許可。我國的再審提起主體制度由公權力來主導的制度建制,它的弊端有目共睹。一方面,再審程序頻繁啟動,程序多,不利于司法機關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法律對當事人啟動再審權利保護不足,難以發(fā)揮保障作用。在立法中應該確定再審提起程序當事人占主體最合適。
(一)賦予當事人在啟動再審程序中足夠的權利
我國的審查機制嚴格但并不完善,當事人申請再審并必然啟動再審程序。[1]當事人必須經(jīng)過法院的審查才能啟動再審程序,當事人的私權力無法制衡法院的公權力。大陸法系國家通常把審查分為二階段:首先是形式要件的審查如當事人主體資格、管轄是否正確等,然后才是審查再審事由。兩者只有合理配置才能使不必要提起再審的案件被排除掉,提高司法審判效力,節(jié)約司法資源。筆者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部分實質(zhì)性審查事由沒有必要,可直接納入形式審查之中,只要符合啟動條件,法院可直接根據(jù)當事人提供的申請材料確認其條件符合而直接啟動再審。
(二)制定具體的再審事由,防止權力濫用
為防止當事人權利濫用,不能過分擴大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賦予權利與限制權利之間應該得到平衡。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事由不夠具體。實際操作中啟動再審程序難度較大。啟動事由應在立法上給予明確的范圍和標準,由于司法人員沒有明確的標準,在形式審查中容易出現(xiàn)不確定的主觀性審查因素。
若當事人在再審程序上處于主導地位,要防止當事人權力濫用,隨意啟動再審程序。在當事人除非沒有其他一般救濟手段獲的救濟時,才能提起再審程序。
二、限制檢察院因職權權提起的再審
平等主體之間的裁判案件,如果不是違反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他人利益,無論生效的裁判是否錯誤,只要當事人能夠普遍接受其結(jié)果,檢察機關不能行使監(jiān)督權。為了保護弱勢群體,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當事人、案外人或者涉案第三人無法表達真實意愿的案件,檢察院機關也可以行使監(jiān)督權。如當事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法定代理人又不申請再審的情形。
對于檢察機關未經(jīng)申請自己決定提起的抗訴案件,應當設置嚴格的提請再審程序。是否啟動再審程序必須先由上一級檢察機關進行審查,并綜合考慮當事人的意見。而上一級檢察機關在進行審查時必須有嚴格的審查標準,應當提交檢察委員會集體討論并對其結(jié)果進行表決,綜合考慮當事人受影響程度、訴訟成本、生效裁判穩(wěn)定等其他因素,最終以絕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來決定是否準予下級檢察機關抗訴申請。
檢察機關依據(jù)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在實踐中形成了監(jiān)督客體、監(jiān)督方式、監(jiān)督類型及監(jiān)督目的多元化的監(jiān)督格局,即針對不同監(jiān)督事項采取不同監(jiān)督方式。[2]
除了設置監(jiān)督權的前置審查程序、監(jiān)督權的范圍、還應該對檢察機關采用的手段監(jiān)督、抗訴權的行使時限、抗訴頻率等方面作具體的規(guī)定。另外,還應在抗訴權的基礎上設置抗訴權具體行使規(guī)則。如果只是規(guī)定了檢察機關的抗訴權,卻沒有具體的行使規(guī)則,這勢必會留下檢察機關濫用抗訴權的隱患,脫離立法者設置抗訴權的本意,不利于法院行使獨立審判權,更容易造成法檢之間的沖突,因此,必須加以明確的規(guī)定使其得到規(guī)范和完善。
三、縮小法院依職權啟動再審范圍
法院依職權再審有幾個具體的情形,其中有本院院長以及上級法院院長和最高院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生效的裁定或者判決確有錯誤,啟動的再審程序。此規(guī)定在實際案件中很少使用,缺乏實用性。法院為了維護本身的公信力,一般不會主動承認案件的審理存在錯誤,而且這樣也會影響辦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隨著法治社會的健全,人們的法律意識增強,人們大多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所以案件越來越多。法官的工作量增大,且超負荷工作,已經(jīng)判決生效的案件法院也不愿提起再審程序。筆者認為,法院可以主動提起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已判決生效的案件,其余案件不能主動提起再審。通過限制法院的公權力,來增加人民的私權力。將其他案件的提請再審權賦予當事人,能有效減少冤案錯案等不公正案件。這樣既尊重當事人的權益,保障當事人的權力,又能減輕司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使錯案得到及時的糾正,樹立司法權威,得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建設更好的法治社會。
參考文獻
[1]李凝.論我國民事再審程序的重構(gòu).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2]李文革 林斌.民事檢察監(jiān)督現(xiàn)狀及其完善——基于虛假訴訟的分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
作者簡介
趙金存(1991-),男,漢族,山東省德州市人,研究生,貴州民族大學,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學。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