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忠
摘要:摔跤被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競技體育運動,分為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兩種形式,在摔跤中運動員要通過徒手互博的方式,在一定的規則下,運用各種技巧和方法將對手摔倒在地。因此在強烈的對抗中,對運動員的無氧工作能力提出極高的要求,為此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在體育運動學校教學經驗,對摔跤訓練中人體無氧工作能力的影響做出以下闡述。
關鍵詞:摔跤訓練;人體;無氧工作;能力影響
無氧工作能力在摔跤訓練中具有重要研究意義,這是因為從運動生化理論分析,運動時人體內的能量供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分為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兩種類型,其中無氧代謝是運動中人體肌肉在無氧代謝供能系統提供ATP極限能力,因此在評價摔跤運動員運動訓練效果時,研究運動員無氧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驗對象與研究方法
為探究摔跤訓練對人體無氧工作能力的影響,筆者采用瑞典產Monark894E自行車進行無氧功測試,選擇的測試對象為我校摔跤專業學生和普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均為男生,各抽取10名,將其分別命名為摔跤訓練組和常規體育組,兩組實驗對象的身高、年齡、體重等基礎資料有可比性[1]。在實驗前讓受試者按照150~160次/分的心跳率進行準備活動,準備活動時間為2~4分鐘,實驗過程中,讓兩組實驗對象學生先空載蹬車達到最高速度,然后按照0.75kg/kg的體重負荷比,為實驗對象施以預定負荷,并讓學生繼續全力蹬車,整個持續時間控制為30s,然后將測得的相關數據儲存到電腦中,進行無氧功率、Wingate30秒分段平均功率、疲勞指數三個方面的數據研究。
二、實驗結果與分析
(一)摔跤訓練對人體無氧功率的影響
在對兩組實驗對象進行無氧功率測試時,主要的指標有PP和AP,其中PP可以反映肢體肌肉在短時間內產生的高機械功率能力,是評價磷酸原供能能力的重要指標。而AP則可以反映肢體肌肉維持高功率的耐力,是評價糖酵系統的供能能力的重要指標。通過本次實驗研究發現,摔跤訓練組的PP(最大功率)為763.97±105.16、PP/kg(相對體重最大功率)為10.60±1.35,AP(平均功率)為538.93±68.63、AP/kg(相對體重平均功率)為7.41±0.77,各項人體無氧功率調查指標均高于體育教育組,這表示在摔跤訓練可以明顯的提升學生的無氧功率能力。
(二)摔跤訓練對Wingate30秒分段平均功率的影響
Wingate30秒分段平均功率可以有效的反應運動員的無氧工作能力,其中全力運動前10s的總輸出功率評價ATP和CP十分可靠,以往有研究發現,短跑運動員的ATP和CP供能能力要高于長跑運動員或者未經訓練者,而在完全負荷相同的無氧運動時,經過訓練的運動員血乳酸積累的時間也是要遲于一般人群的,通過這些研究可以驗證,力量訓練可以引起ATP和CP功能能力生理變化,這為Wingate30秒分段平均功率評價運動員的無氧工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依據[2]。通過本次實驗調查研究發現,摔跤訓練組在0~5秒和5~10秒的平均功率的明顯超出體育教育組學生,而其他時間段對比并沒有明顯差異,通過這樣的研究結果可以說明,摔跤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無氧工作能力,確保30s內學生的肌肉可以維持高功率和高耐力。
(三)摔跤訓練對人體疲勞指數的影響
疲勞指數表示無氧條件下運動員的疲勞程度,因此疲勞指數越低,則表示運動員的疲勞程度越小,機體的抗疲勞能力越高,具體而言,疲勞指數的計算方法就通過用功率輸出的最大值,減去15~30s之間的功率輸出值,然后再除以功率輸出的最大值,從而獲得疲勞指數,通過本次調查研究發現,摔跤訓練組學生在15s時的疲勞指數為11.41±4.8、20s時的疲勞指數為21.84±6.47、30s時的疲勞指數為41.81±7.14,而體育學生組,15s時的疲勞指數為9.97±4.44、20s時的疲勞指數為20.31±6.12、30s時的疲勞指數為37.07±7.58,這樣的實驗結果表示,運動末期輸出功率幾乎是最大吸氧水平的兩倍,對此筆者認為由于30s測試時間比較短,因此運動員無氧酵解能力不夠明顯。
三、實驗結論與建議
根據本次實驗調查,筆者得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結論,第一摔跤組學生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都要明顯高出普通體育組學生,且存在運動水平方面的差異,這表示通過摔跤訓練方式,可以改善人體的ATP-CP供能能力,因此摔跤運動員的瞬時間爆發能力更強。第二Wingate30秒分段平均功率測試是評定摔跤運動訓練水平的重要方法,但10s測得的無氧功率值由于遞增幅度比較大,因此可以更加清晰的反應摔跤訓練結果,此外體重會對受試對象測試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進行訓練時,教練人員要考慮到這一方面的因素。第三在進行疲勞指數測定時,由于測定的時間比較短,因此在反應摔跤無氧功率時不夠明顯。
四、總結
摔跤是一項重要的體育競技運動,而現代研究證明,無氧工作能力在摔跤體育項目訓練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在評價跤運動員無氧工作能力時,要結合摔跤運動特點,客觀的作出評價,這樣才能保障訓練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孫強,劉健,胡義忠.空手道訓練對人體無氧工作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27(05):99-105.
[2]郭成月.中國式摔跤訓練對人體力量、無氧工作能力的影響[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5,13(10):90-95.
(作者單位:廣東省汕頭市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