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致 王文峰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7.10.041
摘要:在農村,由于存貯不當以及天氣的影響導致玉米秸稈發霉變質,是許多養牛戶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特別是規模化牛場,由于牛進食量大、存欄頭數較多,而精、粗飼料儲存量大。如料庫不嚴實、地面質量差,或草堆草窖進水、淋雨、受潮,常常會造成草料發霉變質。牛采食這種霉變飼料后,常常會引起中毒。表現為采食量減少,生長緩慢和飼料利用率降低;免疫抑制、抗病能力下降;導致孕牛流產、產死胎、弱胎;慢性腹瀉,甚至導致死亡。
關鍵詞:霉變;玉米秸稈;牛中毒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10-0045-01
玉米秸稈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可利用的化學成分,長期以來,玉米秸桿是牛主要粗飼料的原料之一。玉米秸桿含有30%以上纖維素類的碳水化合物,3%~6%的蛋白質和0.5%~1%的脂肪,既可青貯,也可直接飼喂。
由于在玉米秋收季節,大多區域總會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再加上農民忙于搶收小麥、玉米和稻谷等糧食作物,使農作物秸稈的收集和儲藏問題被忽略,進而導致飼喂用的玉米秸稈遭受不同程度的雨水浸淋引起霉變,再作為飼料飼喂牛群,導致牛群中毒患病。現將具體發病原因,對牛群產生的危害、表現出的癥狀、具體防治措施以及筆者的體會進行簡單敘述,供其他養殖者參考。
1發病病因
2012年秋收季節,我市連續少晴多雨,入冬之后又多降雪,給成熟的玉米收獲帶來了難度,一部分玉米在地里未收獲,使玉米桔桿在地里長久被雨雪浸潤。2013年開春之后,氣溫回暖,因濕度過大發生了霉變,由于我地區養殖戶有在玉米地里放牛的習慣,因而極易造成采食霉變玉米桔稈中毒。
2對牛的危害
霉變玉米桔桿中含有黃曲霉素,赤霉菌毒素、曲霉菌等多種毒素,可造成牛采食量減少,生長緩慢和飼料利用率降低;免疫抑制、抗病能力下降;導致孕牛流產、產死胎、弱胎;慢性腹瀉,甚至導致死亡。霉變玉米秸稈中毒一般是慢性中毒,但也有個別牛出現急性中毒表現。
3臨床癥狀
病初表現食欲減退,精神沉郁,流涎,口唇發干,皸裂;反芻減少,瘤胃蠕動音減弱;被毛粗亂,多排稀糞,嚴重糞便帶有粘液和黑色血便,孕牛流產。后期食欲廢絕,消化功能紊亂,口唇發紺,呼吸困難,眼結膜潮紅或充血,沉郁嗜睡,步態不穩,共濟失調,反芻停止,消瘦、脫水;有的出現神經癥狀,磨牙呻吟,肌肉震顫,倒地而亡。
3防治措施
由于霉變玉米秸桿中含有多種霉菌毒素,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常引起家畜死亡,造成經濟損失,應以預防為主。
立即停喂霉變玉米秸桿飼料,實行圈養、舍飼。
對輕微霉變玉米秸桿經脫霉后限量飼喂。脫霉方法有脫霉劑脫霉法、生物脫霉法等。
增喂青綠多汁飼料,補充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葡萄糖、維生素C和硒等,添加益生素等微生物制劑。
癥狀較輕者可采取對癥治療。甘草、綠豆水煎后飲服。對患病牛投服緩瀉劑,可內服人工鹽300g,滑石粉300g,蘇打粉100g,后內服木炭末100~200 g。靜注10%葡萄糖1000~2000ml,0.9%生理鹽水500~1000 ml,慶大霉素50~100萬,維生素C40~50ml,維生素B1 30~50ml,40%烏洛托品60~100ml,10%鹽水300~500ml,5%碳酸氫鈉500 ml,每日1次,連用3日;肌注鹽酸異丙嗪20-30 ml,每日1次,連用3日;對腹瀉牛可內服郁金散300~500 g,硫酸鏈霉素1000萬,每日1~2次,連用2~3日。
4體會
應改變傳統的散養放牧習慣,提倡舍飼喂養。
對輕微霉變的玉米秸稈可采用添加脫霉劑和石灰水浸泡法。將玉米秸稈切成3~5cm ,置于濃度1% 石灰水中, 浸泡2~3d, 取出晾曬1 d后使用。
積極推廣青貯飼喂。玉米秸稈粉碎后青貯,可減少營養成分的損失,提高干物質和粗纖維的消化率,增加適口性。玉米秸稈青貯時應注意幾點:一是秸稈水分在70%~75%左右(用手剛能攥出水而不能下滴為好)。二是青貯秸稈應當天割,當天貯。三是每裝15~20cm厚要踩緊壓實。四是青貯窖四周要封嚴。
對患牛應及早采取對癥治療,治療效果較好,后期治療效果不佳。
參考文獻
[1]夏道倫.牛霉變秸稈飼草中毒的防范及中西藥療法[J].中國畜牧業,2016,(03):82.
[2]夏道倫.霉變秸稈飼草中毒的防范及牛中毒后的治療[J].飼料博覽,2016,(02):55-56.
[3]夏道倫.牛霉變秸稈飼草中毒的防治[J].中國動物保健,2016,18(09):42-43.
[4]杜森有,牛懷春.奶牛霉變玉米秸稈中毒病診療體會[J].黃牛雜志,1999,(01):64.
[5]張立陽,李洋,張薇,楊金山,張廣寧,張永根.不同微生物菌株及其組合處理抑制玉米秸稈霉變效果研究[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6,47(12):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