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優 張天雪
摘要: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激發了運動休閑產業特別是戶外運動產業的增長活力。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健全是制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休閑步道作為大眾從事戶外運動的重要載體,其建設的完善程度對戶外運動的參與度有著深厚的影響。在大量查閱、分析國內外關于休閑步道建設的文獻中發現,我國休閑步道分類系統的建設仍不健全,進一步制約著休閑步道標準的制定及建設。本文試圖通過對國內外休閑步道分類系統的比較,發現國內休閑步道分類系統的特點和不足,為我國休閑步道分類系統的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國家步道;戶外運動;休閑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2016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相關部門連續發布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1]、《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等多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文件,為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文件中,特別強調在推動大眾參與戶外運動的同時,需要積極完善戶外運動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一批登山道、徒步道等戶外運動場地及相關服務設施,對休閑步道系統提出了重點建設的要求。
二、休閑步道的起源
美國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休閑步道的概念[3]。2009年美國《國家步道系統法案》(National Trails System Act)對休閑步道進行了重新定義:一條新建的或者曾存在的步行道路,至少滿足(但不限于)以下幾種方式中的一種類型通過:徒步、船舶、自行車,直排溜冰鞋、輪椅、越野滑雪板等。美國對于休閑步道的功能、特征以及通行方式有明確的界定,使其與普通道路的辨別能力大大增加,同時也為休閑步道標準的制定奠定了很強的基礎。
三、國外休閑步道分類系統的研究
(一)美國
在2006年的《國家步道系統法案》中[4],將休閑步道劃分為國家游憩休閑步道、國家風景休閑步道、國家歷史休閑步道和連接/邊道休閑步道四類。其中國家游憩休閑步道是指位于城區或城近郊區,提供多種戶外游憩活動用途的休閑步道;國家風景休閑步道是指位于沙漠、沼澤、草地、山區、峽谷、河流、林區以及能展示國家重要自然地理特征和地形地貌的地方,具有最大的戶外游憩潛力,能供游人欣賞具有國家重要性的風景、歷史、自然或文化特征的休閑步道;國家歷史休閑步道是指沿著到國家重要歷史地旅行的線路或盡可能接近旅行線路的休閑步道;連接/邊道休閑步道是指提供到國家游憩休閑步道、國家風景休閑步道、國家歷史休閑步道的額外通道,或連接這些休閑步道的通道。
在歐洲國家中,英國休閑步道的發展處在前列。英國的休閑步道包括3 種類型,除了有專門機構管理及受國庫資金資助的國家休閑步道外,另有游憩休閑步道和無標志休閑步道兩種類型。游憩休閑步道指由地方當局和徒步愛好者等志愿者共同維護管理的休閑步道,線路上有相應的標志,但英國聯邦政府不負責提供資金和不承擔維護管理的責任;無標志休閑步道是指僅在導游書中有介紹,但沒有具體指示的線路[5]。此外,英國國家休閑步道可供徒步、騎行以及騎馬等多種用途。
(二)小結
從以上國外文獻可以看出,各國對休閑步道有著不同的分類方法。英國主要依據休閑步道的管理方式進行分類,將休閑步道分為國家休閑步道、游憩休閑步道、無標志休閑步道三類,這樣的劃分很大程度上方便休閑步道日常的維護和管理;而美國則依據休閑步道的功能進行劃分,且各類型休閑步道區位和資源的類型也有明顯的不同,有很強的區辨能力。
四、國內休閑步道分類系統的研究
我國大陸地區休閑步道的發展起步較晚,官方還沒有正式提出“國家休閑步道”的概念,完整的休閑步道系統也尚未建立。在我國2010年頒布的《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中,依據休閑步道功能將休閑步道分為山野步道(回歸自然、健康身心的徒步天堂)、探險步道(新鮮刺激、富于挑戰的勇敢者旅程)、親子步道(輕松、休閑的家庭和諧游憩樂園)、自然科普教育步道(寓教于樂、寓教于行的科普基地)、其他(根據地方特點進行開發,如環海景觀步道、雪域叢林步道)[6]。對比國外的休閑步道分類系統發現,與美國的休閑步道標準相比,《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去掉了連接/邊道休閑步道,而連接/邊道休閑步道的存在,更多的是為了加強各休閑步道間的聯系,使得國內的步道休閑步道分系統標準存在著一定的詬病。
五、啟示與展望
休閑步道概念的界定將休閑步道與其他道路區別開來,而休閑步道分類是休閑步道標準制定的基礎,能夠很好的增強休閑步道管理的科學性,對推進休閑步道的建設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縱觀國內外休閑步道分類的研究發現,歐美等國已經擁有了相對明確的休閑步道分類和完善的休閑步道體系,而我國目前雖然頒布了相關的休閑步道建設的文件,其間涉及休閑步道分類,但分析其內涵發現,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國進一步加快休閑步道的建設,推動戶外運動的高速發展,休閑步道分類系統的建設是關鍵。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等.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Z].2016.11.8.
[2]國家體育總局等.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Z].2016.11.8.
[3]丁洪建;賀劍;劉劍簫.中美比較視角下的北京市步道系統規劃探索[J].規劃師,2017(2):98-103.
[4]The National Trails System[EB/OL].(2006-12-21).http://www.nps.gov/ncrc/programs/nts/legislation.
[5]徐克帥;朱海森.英國的國家步道系統及其規劃管理標準[J].域外規劃,2008(11):85-89.
[6]GB/T 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s].中國登山協會,2010.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