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 楊衛



摘要:目的:分析中樞神經細胞瘤患者診斷中應用CT和MR的臨床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療的中樞神經細胞瘤患者中選取58例,分別給予所有患者CT和MR檢查,對兩種檢查方法的影像學結果進行分析。結果:CT和MR檢查均能夠比較清晰地顯示患者的病變位置,病變位置主要為小腦蚓部、胼胝體內壁、第四腦室和額葉等。CT掃描主要表現為腫瘤實質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的有20例,表現為囊性病變4例,片狀鈣化有7例,其他患者表現為腫塊呈分葉狀和結節狀鈣化等。MR檢查主要表現為腫瘤實質呈等或稍低信號、絲瓜瓤樣囊變等,其中表現為血管流空5例、瘤內鈣化、7例表現為壞死囊變、出血8例。通過與手術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CT與MR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55.17%和81.03%,兩者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CT和MR均能為臨床診斷中樞神經細胞瘤提供重要依據,但MR診斷的準確率相對更高,臨床應根據患者的影像學表現進行仔細分析,以提高診斷準確率。
關鍵詞:CT掃描;中樞神經細胞瘤;MR檢查;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2; R739.4;R445.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7.01.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central nervous cell tumor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CT and MR.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5 of the central nervous cell tumor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58 cases, respectively, for all patients with CT and MR images, two checking methods for the influence of study results is analyzed. Results:By compared with surgical pathology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and MR were 55.17% and 81.03% respectively, both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T and MR are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 cell tumor, but MR diagnosis accuracy is relatively higher, clinical should be based on careful analysis of imaging findings 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Key Words: CT Scan; The Central Nervous Cell Tumor; MR Examination; Diagnostic Value
中樞神經細胞瘤屬于良性腫瘤的一種,該病的發病幾率較低,加之患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在臨床診治中很容易被忽視或誤診,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1]。因此,及早發現和治療中樞神經細胞瘤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為了解CT和MR在診斷中樞神經細胞瘤的應用價值,本院展開了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樞神經細胞瘤患者58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過病理學檢查被確診為中樞神經細胞瘤,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齡為21-52歲,平均(34.8±3.7)歲。病程為1個月-2年,平均(8.3±2.1)個月。所有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頭痛、視覺異常、癲癇和輕度偏癱等癥狀。
1.2 診斷方法
使用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CT掃描,掃描時患者取仰臥位,并將螺旋CT機的層厚和層距均設置為10mm,掃描范圍為顱底到顱頂,給予連續掃描。增強掃描采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1.5-2.0ml/kg的非離子造影劑[2]。
MR檢查使用美國 GEsig-naTwinspeed 1.5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對患者進行常規平掃和增強掃描,患者的矢狀位、軸位以及冠狀位使用SE T1WI和T1WI 進行掃描成像,使用TSE T2WI和DWI進行軸位成像,層厚設置為6mm,層間距設置為2mm[3]。增強掃描所使用的造影劑為釓噴替酸葡甲胺,將注射速率控制在1mL/s。
1.3 療效評定標準
以手術病理學檢查結果作為診斷標準,分別統計螺旋CT和MR診斷為中樞神經細胞瘤的例數,并對兩種診斷方法的準確率進行分析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使用百分(%)代表計數資料,計數資料的對比采用卡方檢驗,數據對比差異顯著,用P<0.05表示,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4]。
2 結果
2.1 CT影像學分析
通過對58例患者行CT檢查,患者的發病位置都能比較清晰地顯示,檢查發現患者的病變位置主要為小腦蚓部、胼胝體內壁、第四腦室和額葉等。CT表現為腫瘤實質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腫塊呈分葉狀等,CT檢查中有20例患者的腫瘤實質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通過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腫瘤呈輕度或中度強化,CT主要表現為結節狀鈣化、片狀鈣化和囊性病變等。本研究中有4例表現為囊性病變,掃描結果顯示為片狀鈣化的有7例。
2.2 MR影像學分析
通過對患者進行MR檢查,均能夠比較清晰地顯示患者的病變位置,可見多數腫瘤與側腦室壁和透明隔有關,其影像學結果主要表現為腫瘤實質呈等或稍低信號,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后,呈輕度或中度強化(見圖D)。檢查顯示為條狀牽拉影有15例,還有9例表現為絲條狀或網狀提影。部分患者的瘤體呈絲瓜瓤樣囊變或呈蜂窩狀,影像結果主要表現為血管流空、瘤內鈣化、出血以及壞死囊變等。本研究中影像學表現為出血8例、血管流空5例、壞死囊變7例。
2.3 CT與MR診斷準確率比較
通過將CT與MR的診斷結果分別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發現,CT診斷為中樞神經細胞瘤的患者有32例,其余14例患者被誤診為膠質瘤、室管膜瘤及脈絡膜乳頭狀瘤等,診斷的準確率為55.17%;MR檢查被確診為中樞神經細胞瘤的患者為47例,誤診9例,漏診2例,診斷準確率為81.03%,MR診斷的準確率與CT診斷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8.93,P<0.05)。
3 討論
中樞神經細胞瘤是一種小細胞神經元腫瘤,在青壯年中發病的幾率較高,該病多發于第三腦室和側腦室,中樞神經細胞瘤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在患者能夠明顯感到到臨床癥狀時,腫瘤通常都已經長得較大。Hassoun等通過研究證實,中樞神經細胞瘤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中所占的比重在0.25%-0.5%左右,主要發生于側腦室[5]。臨床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增高、頭痛、惡心嘔吐以及視覺異常等癥狀,大多數患者無定位體征,嚴重時會伴有輕偏癱和癲癇等癥狀[6]。
CT掃描和MR檢查是臨床用于中樞神經細胞瘤診斷的常用方法,本研究中,通過分別給予58例患者CT掃描和MR檢查,中樞神經細胞瘤患者的CT掃描主要表現為腫瘤位于透明隔近腦室內或一側腦室內,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以及片狀鈣化等,經過增強掃描后,腫瘤明顯強化。MR檢查的影像學結果主要表現為腫瘤實質呈等或稍低信號,增強掃描后呈輕度或中度強化,瘤體呈絲瓜瓤樣囊變,瘤內鈣化、出血或壞死囊變等。中樞神經細胞瘤由于與膠質瘤、室管膜瘤等疾病比較相似,在臨床診治中很容易被誤診,因此在對患者的影像學結果進行分析時,應注意將中樞神經細胞瘤與膠質瘤、室管膜瘤等進行鑒別,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本研究中,通過將CT與MR的診斷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進行比較發現,MR診斷的準確率顯著較高,說明MR診斷的效果優于CT掃描。
總而言之,CT與MR都是臨床診斷中樞神經細胞瘤的重要方法,能夠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指導,但MR診斷的效果明顯優于CT掃描,可在臨床診斷中加強應用。
參考文獻:
[1]梁爽,蕭惠歡,萬蕓.MR增強技術在乳腺病變診斷的臨床[1]應用價值[J].影像技術,2014,26(04):12-13.
[2]唐樂梅,寧殿秀,牛田力,鄭程程,伍建林,郎志謹,苗延巍.[1]中樞神經細胞瘤及腦室外神經細胞瘤的CT及MR表現[J].[1]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24(05):305-308.
[3]秦彤,鄧奕,余樂熺,王亞瑟.腦室內中樞神經細胞瘤的[1]CT、MR影像特點及鑒別診斷[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5,03[1](05):726-729.
[4]劉秋玲.腦室內中樞神經細胞瘤在CT、MRI的表現與診斷[J].[1]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07(03):155-156.
[5]李衛星,張凡,張金麗,馮沖.CT與MR血管成像診斷急性肺[1]栓塞的Meta分析觀察[J].影像技術,2015,27(06):24-25.
[6]陳超,吳海鸰,汪國余,劉紅宇,徐祖良.腦室內中樞神經細[1]胞瘤的CT和MRI診斷[J].浙江實用醫學,2014,02(05):[1]355-358.
[7]王寧,孟祥飛,高長青,劉兆偉.中樞神經細胞瘤的CT和磁[1]共振成像表現[J].實用醫技雜志,2014,21(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