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烽
近年來,筆者有幸跟隨鐘濤教授學習中國山水畫,感嘆于鐘教授藝術風格的多次升華,每每轉變均自然而深刻、意境有新而氣韻相承。不禁在專業研學之余,留心追讀老師的繪畫藝術歷程,受益良多。
2004年,鐘濤教授舉辦《藝海泛新濤》個人藝術展,畫面物象密集,給人以扎實、敦厚之感。2004年之后,推出了《山色如洗》工筆山水系列,畫面以淡雅工筆山水為主,意境靜謐、風格恬淡。2013年之后,創作的《澄懷觀道》系列,繪畫內容直抒胸臆,用筆表現大膽明快,作品給人以疾風驟雨、酣暢淋漓之感。2016年,舉辦《大美武宣》個人藝術展,作品以真實生動為基調,寫生語言自然有趣、活力四射。繪畫品格大氣、端莊,作品物象張力十足,其中,武宣文廟與百崖大峽谷瀑布寫生系列畫面生動傳神,文化遺址的厚重祥和、自然景象的深邃雋永均借畫家的一方素紙蔓延開來,令人沉浸忘我、不忍移步。先生藝術之路十余載,作品形式、題材多樣,風格探索亦愈加成熟:既有扇面、條屏,又有手卷、斗方。作品規格不一,既有丈二巨嶂,又有盈尺小幅;在借古開今的藝術理念下,既秉承了前人的優秀傳統,又貼近現代生活,得以雅俗共賞,廣受好評。
從畫家的人品、畫品及精神關系上來講,人即畫,畫亦即人,畫品(畫風、畫貌、畫質等)即人品。鐘濤教授本人氣質古典、溫文爾雅,猶如古代翩翩君子,溫潤如玉。再觀其畫作,無論是構圖方式還是筆墨語言,不管是勾勒皴擦還是各類繪畫元素的綜合運用,通體都散發著舒展儒雅之美。鐘濤教授近期創作的《大美武宣》系列作品,用筆從容大度、運籌帷幄,展現出瀟灑清逸的自然大美,有禪境,有實境,從虛而入,見實而出,其心懷澄澈,騰踔萬象。
鐘濤教授在藝術之路上,潛心研究傳統繪畫,勤奮臨摹古典,筆墨功夫扎實精謹。他的山水畫傳統功力深厚,其構圖方式、筆墨語言及意境傳達均在不經意間傳遞出古典山水的傳統性特征。他的繪畫作品,在構圖方式上,以古代經典作品為母本,全景式構圖、一河兩岸式構圖和邊角式構圖等自由調度、富于變化與創新,畫面效果讓人耳目一新;在筆墨語言上,先生對傳統筆墨技法大膽加減,用筆清新恬淡、造型古拙典雅,既秉承了前人的優秀傳統,又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筆墨語言;在意境傳達上,他努力在壯鄉、苗寨、瑤山和侗樓中尋回一份古意,逍遙于大美山水之間。其中,桂地少數民族的寫生作品《壯鄉攬勝》《瑤山情韻》《桂林山水甲天下》及《山深侗寨幽》等不僅是其經典畫法的扛鼎之作,更傳達出桂北少數民族的歷史趣味,是本土畫家創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鐘濤先生在山水畫中的創新探索精神,不僅體現在對古人山水境界的深刻運用,更包含了對自身所處自然景色的充分融合。筆者通過對先生各時期作品的追溯,發現先生繪畫語言中貫穿著創新和藝術的探索。之前常見的論道先賢開始走下圣壇,游歷在滄桑的八桂大地,帶有廣西民族特色的風土人情元素開始在其畫面中逐步呈現。他不僅對壯鄉苗寨等桂北民居及名勝古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創新,更把寫生探索的足跡延伸到了海外。鐘濤先生的海外寫生作品,向我們敞開了畫家眼中的海外印象,如柬埔寨的吳哥窟、日本的富士山、韓國的日出峰、南非的好望角、坦桑尼亞的大草原、埃及的金字塔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化景觀,在先生的筆下,表現得清雅恬靜、平淡天真。這些作品所表達的寂靜與莊嚴沁人心脾,不僅體現了東方藝術家視角下的海外世界,更形成了鐘先生城市建筑繪畫語言的特色體系。這無不得益于先生勇于革新的探索精神和借古開今的新古典主義情懷。
鐘濤先生常說:“一幅好的繪畫作品要遠看有氣勢,近看有故事,須能從咫尺山水中感喟人生之內涵”。欣賞先生的山水畫,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山水之美在于天地間的大氣磅礴,更能體味到胸臆之內的清新靜雅與安然恬淡。他在紙素中傳達出的藝術精髓,帶領觀賞者感悟咫尺畫卷中的人生境界,使欣賞者獲得心靈愉悅與思想轉變,這是畫家藝術影響力的最直觀反映。鐘濤先生以澄懷觀道修身,在山水畫中亦把“澄懷觀道”的哲學理念作為自身藝術探索的基本準則。其博雅的人品畫品、深厚的傳統功力、執著的探索創新、本真的澄懷修身啟迪后學者在對藝術的追求中要胸襟廓然,脫凈塵渣,復現自然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