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子上的資本狂熱,卻是為了活下來
2017年1月4日,摩拜單車宣布完成D輪2.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的股權融資。此輪融資由騰訊、華平投資領投,新引入的戰略和財務投資者包括攜程、華住和TPG等,此外紅杉以及高瓴等現有股東也均跟投本輪融資。而在去年9月和10月摩拜單車先后完成數億美元的B輪與C輪融資,速度之快、金額之高令人乍舌。
這么一個巨大的“舞臺”,注定不會讓摩拜單車“獨舞”。從2016年8到10月,ofo進行了密集的4輪融資,每輪融資的金額皆超過千萬美元—2016年8月進行的A+輪融資金額為1 100萬美元,2016年9月的B輪融資金額為1 200萬美元,2016年9月的B+輪融資金額為數千萬美元, 2016年10月C輪融資金額更是高達1.3億美元。合計下來,短短兩三個月時間,ofo的融資額可能已超過了2億美元。此外,2017年還有一些企業的動作不小,如1月5日宣布完成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的騎唄單車。
盡管市場看起來熱鬧非常,卻難掩現實的尷尬。首先,就是其市場量級不可與打車市場同日而語。根據統計,中國會選擇“最后兩公里”騎行人口大約0.85億,再加上目前整個行業的盈利模式還不夠清晰,共享單身并不見得是筆好買賣。正如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所說,融資是為了活下來。由此可見,共享單車的入局者之所以瘋狂融資,目的便是在盈利模式不明朗的當前,保足活下去的資本。

新品牌不斷入局,行業擁擠不堪
不過,創業者依舊熱情高漲。據網絡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30家共享單車品牌加入激戰,如小藍單車、1步單車、由你單車、永安行、快兔出行、CCbike、Funbike、小鹿單車和奇奇出行等。據統計,這30多家公司累計在全國各大城市投放的單車數量已超過30萬輛。
另外,在這些新面孔中,目前已經披露過融資消息的就有11家,他們僅2016下半年的融資額就超過了30億元人民幣—比如小鳴單車在短短24天內完成了3輪融資,優拜單車也在3個月內獲得3輪融資。
瘋狂燒錢擴張,又一場“燒錢”游戲
無論是高吹行業進入“一超多強”局面,還是資本強打興奮劑,共享單車的前景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但創業者們仍停留在美好的憧憬中,并不斷投入金錢與精力。首先是摩拜單車、ofo和騎唄單車等在線下砸入大量單車。比如1月16日,ofo對外正式發布自主研發的第一代智能鎖,并首批投放在北京部分地區。同時,ofo還披露了一組數據:ofo連接單車近100萬輛,覆蓋全國33座城市,擁有用戶超1 000萬人,提供出行服務1億次。
另一邊,盡管摩拜單車方面還未公布其具體的單車數量,但卻表示公司目標是每個城市投放10萬輛單車,按照粗略估算,馬上將進入第12個城市的摩拜單車需要上百萬輛單車。在攻城略地的之時,創業者們似乎極其默契地選擇依靠單車數量來形成競爭壁壘。除了上面的數據,摩拜單車CEO王曉峰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對于公司的擴張速度,他還“不滿意”,覺得“還可以更快”。
另外,行業里還浮現出了各式補貼政策。ofo在去年12月開展了每周一“免費騎車”的活動,摩拜單車則推出分享朋友圈得優惠券的活動。而此前ofo還有充值獎勵活動。可以預見,補貼又是一場新的“燒錢”大戰。

巨頭魅影再次出現,共享單車要騎去哪?
市場如此熱鬧,入局者也這么多,自然會引起巨頭的關注。不久前,由小米和小米生態鏈公司騎記投資的小白單車高調宣布進軍“共享單車”市場。首批10萬輛單車也于今年1月1日開始陸續投放到廈門、廣州和深圳等城市。
除了小米,還有慣用投資布局伎倆的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滴滴出行的重要戰略投資人,騰訊在這次“單車大戰”中,并沒有與滴滴出行站在同一陣線,而是選擇了ofo(有滴滴出行參與融資)的競爭對手摩拜單車,頗耐人尋味。
而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則與騎唄單車“你儂我儂”,騎唄單車從杭州入手,與芝麻信用達成戰略合作,將征信體系引入到共享經濟之中,信用分超過750分可以免押金租車,而用戶的失信行為也將記入芝麻信用,與摩拜單車的單向征信形成了差異。只是有人會好奇,騎唄單車一開始就能與芝麻信用戰略合作,莫非背后是阿里巴巴借道進入共享單車?再聯想阿里巴巴的“花唄”和“借唄”,這“騎唄”的取名就足夠湊巧,看來騎唄單車與阿里巴巴的關系也許非同尋常。
總之,共享單車大戰在即,洗牌期也已經不會太遠。當然,規模、資金和運營仍然是大戰勝出的關鍵,只是看誰能先練好這些“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