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三大運營商先后宣布,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取消手機漫游費。至此,這項起于1994年的手機通訊費用將被終結。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漫游費的取消并不只是少了一項“躺著賺錢”的業務,更多的是意味著經營方式的大幅轉變。
漫游費是早期我國各地區電信業務發展不均衡背景下的產物。時過境遷,如今漫游費已經完全脫離了時代,屬不合理收費。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的定位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運營商似乎在一夜之間被打上了保守和不思進取的標簽。隨著圍繞OTA的爭論逐漸平息,運營商才逐漸將重心放到流量經營上面。
據工信部去年年中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數據收入占電信業收入的34%,首次超越移動語音成為電信業中占比最大的業務,行業全面步入以流量為主導的發展階段。而今年春節期間,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達到2016年的兩倍,傳統的短信、彩信和電話拜年方式劇減。事實上,隨著《微信》和《手機QQ》等APP在手機端的流行,以及數據流量費用的下降,語音通話尤其是長途語音通話開始遭受冷遇。漫游費雖然算得上是一筆“橫財”,但是這個數量只會越來越少,爭議則會越來越多。
與其仰仗過去坐吃山空,不如忍痛割愛輕裝前行,去創造和培育新的市場空間。表面上看,漫游費的取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運營商的財報表現,但用戶對于數據流量的需求仍在增長,沒有了漫游費不是還有異地流量費么?運營商這波不虧。
OTA的一場爭論讓運營商成功過度到流量經營時代,而此次取消漫游費,也或許可以讓運營商輕裝上陣提前備戰以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為代表的下一個時代。
其實除了漫游費,更值得關注的是,運營商在近期宣布將在軌道交通、民用航空和電信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上投入了更多精力。不難看出,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運營商已經在為即將爆發的LoT(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領域積蓄力量。在以流量經營為主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慢了一拍的運營商,并不愿錯過下一階段的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