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PC硬件技術的日趨提高,處理器等產品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不錯的高度。但與用戶的愿景背道而馳的是,Intel高端處理器的價格實在是讓普通用戶有些高攀不起。好在,近日銳龍 AMD Ryzen 7處理器發布了—網上評測漫天飛舞,皆言此系列處理器性價比極高,并且能“花式吊打Intel的高端處理器”。為此,筆者也去搶購了一款銳龍 AMD Ryzen 7 1800X處理器(以下簡稱Ryzen 7 1800X)。至于其能否“吊打”Intel高端處理器,接下來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參數解析,看上去十分強大
Ryzen 7 1800X基于全新的“zen”架構打造,采用8核16線程設計,總緩存均為20MB,處理器頻率為3.6GHz~4.0GHz。TDP方面,Ryzen 7 1800X控制到了95W,相比Intel酷睿i7-6900K(以下簡稱i7-6900K)140W的TDP,可謂低了不少。此外,Ryzen 7 1800X支持雙通道內存,經筆者實測,其雙通道內存頻率最高能夠達到DDR4 3000。
實際上,單從參數上解析,已無需我們去描述Ryzen 7 1800X這一次如何強大??梢钥隙ǖ氖?,AMD這一次滿載誠意有備而來。不過問題依然擺在眼前,有備而來就能萬無一失嗎?

老規矩,不服咱就跑個分
就AMD的產品定位來看,Ryzen 7 1800X的槍口是瞄著i7-6900K的。因此,筆者就用這兩款CPU做一個跑分對比,以便大家一目了然。
不過在跑分之前,需說明的是,因為Ryzen 7 1800X采用了全新的AM4接口,為此筆者還購買了一款技嘉AORUS AX370-Gaming 5主板。之所以選擇這款主板,首先,是因它擁有多種專為游戲優化的設計,如可顯示1 680萬色的炫彩魔光系統,紅色的RGB燈光看上去戰斗氣息十足。其次,技嘉AORUS AX370-Gaming 5主板配備了支持22110規格M.2 SSD接口和可連接2.5英寸NVMe SSD的U.2 SSD接口,能大幅縮短游戲的傳輸與啟動時間。
如上所述,除了主板不同,在其他配置都一樣的情況下—海盜船復仇者LPX 16GB DDR4 3000(8GBx2)、金士頓UV400 240GB SSD和NVIDIA GeForce GTX 1080,我們開始進行Ryzen 7 1800X和i7-6900k的對比跑分。
首先,看一看Ryzen 7 1800X的理論性能。在單核性能方面,用Super Pi一百萬位運算耗時作為測試內容(時間越短越好),Ryzen 7 1800X耗時10.12s,i7-6900K耗時9.88s。至于多核性能,Ryzen 7 1800X在SiSoftware Sandra算數處理器性能(數值越大越好)的測試成績為248.22GOPS,而i7-6900K的成績為253.06GOPS。此項測試,Ryzen 7 1800X落后i7-6900K,不過差距并不大。
其次,關于應用性能方面的表現。我們從CINEBENCH R15處理器渲染性能(數值越大越好)測試中發現,Ryzen 7 1800X的成績為1 660,而i7-6900K的成績為1 653。顯然,此項測試中,Intel稍遜一籌。
最后,游戲性能測試。筆者選擇了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和《奇點灰燼》作為測試項目。其中,在3DMark Fire Strike Ultra中(數值越大越好),Ryzen 7 1800X的成績為5 148,i7-6900K的分數為5 127。
總的看來,Ryzen 7 1800X與i7-6900K對比有輸有贏,談不上差距和優勢。不過,不同的是Ryzen 7 1800X還有一個“彩蛋”—在筆者進行的簡單超頻測試中,Ryzen 7 1800X可以在風冷散熱環境、1.613V核心電壓下,以4.3GHz的頻率,在8核心16線程全開的狀態下進入操作系統,并完成Super Pi一百萬位運算,其運算時間從上述的10.12s縮短至9s左右。

談談日常中的使用體驗
不是每個用戶都會在新款處理器出來后,去更換全部硬件。所以當你只更換Ryzen 7 1800X和主板,但還留著以前的顯卡時,使用體驗又如何呢?以NVIDIA GTX 750TI與Ryzen 7 1800X為組合配置,筆者打開了3D武俠網游《九陰真經》并設置畫面等級頂配畫面(打開物理效果)。得益于Ryzen 7 1800X的強勁性能,即使是搭配這樣一款中低端顯卡測試平臺,在場景加載、畫面流暢和游戲內動作釋放等方面都可謂是行云流水。此外,畫面質量方面,大型團戰時能保持到50fps,野外場景為60fps(滿幀數為60fps)。相比之前的卡頓和掉幀現象,Ryzen 7 1800X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
除了游戲人生之外,筆者還是一個視頻和攝影愛好者。有時候,筆者拍攝的4k視頻,為了適配不同的設備,需要轉碼為720p。搭載上Ryzen 7 1800X后,Mediacoder轉碼的速度明顯增快—將一部5分鐘時長的4k視頻轉碼至720p,竟只需要38s。顯然,即使是在這種非常考驗處理器性能的操作中,Ryzen 7 1800X 20MB的總緩存和多核心、高頻率的配置也能快速應對。同樣,在用Lightroom處理照片時,管理上萬張RAW底片并快速切換窗口處理的過程中,也不會讓人感到絲毫卡頓。
在快要擱筆時,筆者想補充一點—實測,在待機或者日常辦公情況下,Ryzen 7 1800X的溫度維持在45℃左右。而即便是在玩頂配畫面的《九陰真經》,順便還打開幾個網頁、一個Word文檔,并播放一段4k視頻,30分鐘之后,Ryzen 7 1800X的溫度也只有60℃左右。
小編觀點
Ryzen 7 1800X的售價為3 999元人民幣,這個售價只有i7-6900k的一半。所以在Ryzen 7 1800X用更強大的性能和更低的價格登場之后,Intel坐不住了,開始全線產品降價。這對于用戶而言,是一件可以拍手叫好的事兒—遠離壟斷,處理器價格更加透明。另外,如此一來,Intel近年來“擠牙膏”式的產品策略或許是時候告別了。同時,AMD在高端處理器的性能上發力,是否意味著當年“CPU性能隔年翻番”的熱鬧場面又要重新上演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