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蟲
前不久,擁有《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三款應用的一下科技宣布完成5億美元的E輪融資。這是國內短視頻行業單輪融資金額的最高紀錄,一下科技的估值也借勢一舉沖上了30億美元。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很多短視頻應用企業并沒有秒拍這么幸運……
5億美元投資更看重的是一直播,而非秒拍
準確說,—下科技這輪的融資并不是僅針對秒拍一個業務,而是整個公司,包括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如果進一步說,其中估值最大的部分很可能已經不是秒拍,而應該是一直播業務。
2016上半年國內直播應用的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但再繁榮的增量市場也承載不起這么一大群餓狼。因此業界普遍認為絕大多數直播軟件將很快被淘汰出局,進入2016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整體表現確也如此,很多直播平臺紛紛陷入融資和經營困境。
但去年5月姍姍來遲的一直播卻能逆勢而上,不但生存了下來,還發展迅猛,擠進了直播市場的第一陣營。是技術比別人先進,還是運營更牛?或者可能存在一些這樣的因素,但真正的決定性因素是一直播有個別人羨慕的好“爸爸”——新浪微博。
據統計,包括這次的E輪,新浪微博已經連續參與一下科技的4輪投資,可謂是一下科技的最堅定投資者。事實上,一下科技從新浪微博獲得的支持遠不止是資金,更有寶貴的流量入口和渠道支撐。因此無論秒拍還是一直播,都比競爭對手具備更強的視頻創作、分發、互動和社交能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短視頻應用難以突破,發展靠拼爹
早在2014年國內短視頻繼文字、圖片和語音之后大熱,業內有人問當紅的短視頻應用中會不會誕生出微博和《微信》這樣的新社交應用霸主時,筆者就潑了一盆冷水,認為這種可能性極小。主要原因是下面這幾個方面:
首先,短視頻的拍攝和分享功能都不是殺手級應用,很容易被模仿和移植。社交應用加入短視頻功能技術上沒有難度,后來《微信》就不出意料地增加了小視頻,其他如《手機QQ》、《微博》和《陌陌》都也增加了這項功能。最新消息是《微信》小視頻的時長從6秒增長到了10秒,業內普遍認為這將大大壓縮短視頻應用的生存空間。
其次,大多數短視頻應用都主打視頻拍攝和編輯美化功能,與《唱吧》和《美圖秀秀》等類似,更多體現的是其工具屬性。而工具屬性的應用想從社交上突破是很難的,看看《支付寶》的一次次無用功就不難理解。此外,社交軟件用戶溝通聯系使用最多的媒介是文字和語音信息,而不是視頻。不僅是短視頻,即使是直播也同樣無法顛覆人類的溝通方式,視頻更好的方向應該是媒體而不是社交。
而最終的市場發展,也證明了短視頻應用并不具備挑戰主流社交的條件。短視頻應用鼻祖Vine的興起的確快,曾經一度成為互聯網獨角獸新星和人氣王,但衰敗也更快,僅僅4年就淪落到關停和要被轉賣的地步。而在國內,在《微視》、《美拍》、《秒拍》、《拍酷》、《玩拍》、《微拍》和《GIF快手》等一長串的名單中,如今很多已經默默無聞,仿佛從來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一樣。
如果我們稍加留意,也就不難發現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短視頻應用似乎走不出拼爹的怪圈。
比如Vlne的衰敗和母公司推特的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在與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視頻巨頭YouTube和社交新貴Snapchat短視頻業務的競爭中,Vine的運營力度、用戶基數和活躍程度都明顯處于下風,人氣迅速下滑,而網紅集體出走反戈一擊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國內的情況也類似,有強大“干爹”或“親爹”背景的《秒拍》以及《美拍》都活得不錯。而《微拍》則是騰訊的戰略防御性產品,像騰訊微博一樣完成階段任務后就被主動放棄。
2017年,短視頻要么轉型要么被淘汰
在國內,快手算得上是個異類,沒有雄厚的資本,也沒有資源支持的“干爹”。但憑借著敏銳的嗅覺和準確的市場定位,以及簡單易用的產品特點,成為短視頻中為數不多的轉型成功者之一。
很難用哪一個標簽來準確定義《GIF快手》,它主打的領域是短視頻還是直播,其平臺是內容平臺還是社交平臺?快手平臺現在已經擁有超過4億的用戶,日活躍用戶數達到4000萬人,每天產生數百萬條UGC短視頻,以及數量更加龐大的圖片信息流,現已經成為極富生命力的內容生產平臺。
另一個轉型不錯的則是《美拍》,可能是母公司美圖基因的原因,《美拍》很快從工具屬性走向了圖片社交。盡管美拍認為從工具到媒體到社交是逐步遞進的關系,希望未來在社交更進一步,但實際上定位精準的美拍成為年輕女性社區更加現實,更同樣有市場價值。
展望2017年,可預知的是短視頻應用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如若不轉型就將面臨被淘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