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羅
這家公司,是打算開個動物園?
說到outfit7這家公司,很多業內人士的第一反應就是“動物園”。繼《會說話的湯姆貓》大紅以后,它就似乎受到了什么天啟一般,一口氣推出了《會說話的安吉拉》、《會說話的金杰》、《會說話的狗狗本》、《會說話的鸚鵡皮埃爾》以及《會說話的長頸鹿吉娜》等共計10款同類型手游,讓它們與用戶產生充分互動,并且與用戶進行雙向對話。甚至游戲玩家還可以在社交網站上創建并分享自己與寵物角色互動的視頻。而《我的漢克狗》則似乎要重現《會說話的湯姆貓》的輝煌,它上架3天就上升到了App Store免費榜第三名。于是大家看不懂了,為什么outfit7就喜歡和那些“會說話”的動物們過不去?

雖然在這個“動物園”中有不少動物存在,但是對于outfit7這個公司來說,產品線的單一是他們備受詬病的地方。論換皮再造的本事,恐怕只有端游時期的完美世界能夠與其相提并論了。但是,你架不住用戶就是吃它這一套。不僅outfit7自己一口氣推出了10款“動物園系列”,就連一些仿冒的山寨手游,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讓不少正在忙著為自己的手游產品打廣告找爆點的公司,有些看不懂了。
幼稚?有市場就可以了
那么為什么這樣的游戲,卻能夠吸引到這么多的粉絲呢?
首先咱們不得不承認,這些類型的手游玩法真的是有些幼稚。outfit7旗下游戲差不多都是一個路數:用戶和動物對話,動物再進行反饋。最多就是對這些動物加入一些不同的個性。但是它們面對的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兒童市場—這個市場恰恰是被很多手游開發商所忽略的。
對于低齡玩家來說,他們根本不需要也不懂什么“重度游戲”,簡單的玩法,多樣的互動就能夠支撐他們玩很久,在以前的手游市場中,能夠滿足他們這種需求的有不少。但是在互動方面的成就,卻少有能夠超越《會說話的湯姆貓》系列的。
而在這些年,不少重度游戲開始賺得盆滿缽滿,這時候很多手游開發商都開始轉型開發重度游戲,專注于換皮100年的outfit7更是少有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少了,但是市場卻并沒有變小,對于很多家庭來說,移動端設備依舊是與孩子交互的重要玩具。相對于一些需要點點劃劃的休閑手游,《會說話的湯姆貓》系列只需要用語言就能完成絕大部分操作,這對于低齡人來說,有無可比擬的操作優勢—它的低門檻,就是它的市場保障。
那么,為什么outfit7要不斷推出各種不同主角同樣玩法的游戲呢?因為它們的目標用戶是一群擁有不同個性的用戶,他們往往擁有非常鮮明的個性,喜愛不同類型的寵物。如果僅僅靠“貓貓狗狗”這樣的傳統動物,顯然不能滿足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
可能有人要問了“那么,把這些動物全部打包到一個游戲里不行么?”
在技術上當然可以。但是一個公司混在手游市場多年,是專注于更新一款游戲好呢?還是將其拆分為多款游戲,讓外界看起來他們好像一直都在有做事比較好呢?答案不言自明。另外筆者還認為,將過多主角加入一個游戲之中,會讓游戲顯得過于臃腫,增加游戲額外的操作,這對于一個以“輕操作”為賣點的子供向游戲來說,顯然不是什么優勢。

不過,適當的轉型其實也沒錯
outfit7旗下游戲因為瞄準了一個被很多手游開發商所忽略的市場,而活得有滋有味。不管是靠低廉的IAP,還是游戲內廣告,每個月它們都在為outfit7賺入大量的現金。甚至有人認為,它們在IP價值上已經不亞于當年Rovio出品的《憤怒的小鳥》了。但是對于一個手游開發商來說,如果一天到晚出同質性嚴重的產品,未免吃相有些難看,也許在未來,它依舊需要一些適當的轉型—不過,這種轉型不能幅度過大,否則會砸爛自己多年來創造下的招牌。
比如說,outfit7可以考慮將一些最新的技術引入游戲之中,比如以VR和AI技術,讓用戶與寵物產生更多的交互。又或者與一些智能語音軟件進行合作,讓旗下的動物們變得更為智能。在此過程中,outfit7可能會因此吸引到更多的成年用戶關注。
結束語
雖然對于大多數的成年手游用戶來說,outfit7旗下的產品沒什么意思,但是對于很多小孩子來說,這種簡單有趣的交互玩法,要比玩法復雜的游戲來得更有吸引力。但好銷量不是一個公司停滯不前的理由,一個游戲開發商所面向的用戶群可以是低齡用戶,但這和他們采用高新技術并不矛盾。如果outfit7不拿出點新玩意的話,誰知道市場對他的耐心還會剩下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