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麗+牛蓉蓉+龐洪
摘 要:文章選用純鎳帶卷,通過不同制度退火,在帶卷不同位置取樣進行機械性能和顯微組織的分析,研究鎳帶整卷退火均勻性[1]。發現:為避免整卷退火過程中粘接[2],在低溫下,只有足夠延長保溫時間,才可以確保鎳帶整卷退透性和均勻一致性[3]。
關鍵詞:鎳卷;退火;均勻性
1 概述
純鎳在許多酸性和堿性的環境中都表現出良好的耐蝕性,多被應用在還原性介質中。在相對較寬的溫度范圍內有良好的機械性能,易于冷加工。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板式換熱器、波紋管補償器膨脹節、制堿、化工裝備等。
但在純鎳帶卷的實際生產中,同鈦帶卷的生產一樣,鎳帶整卷退火同樣存在多項技術難題。退火溫度過高、保溫時間過長均容易產生鎳帶整卷退火粘接廢品,但倘若保溫時間不夠,則又會導致整卷無法退透的問題。因此盡可能選用低溫、長時間退火是減少鎳帶整卷退火的有效手段。
2 材料
選用規格為1.0*1400mm*C,牌號為N5,冷軋狀態成品鎳帶。
3 實驗設備及方法
拉伸:設備型號:TC-12-001
試驗方法:ASTM E8/E8M-2013a
金相:設備型號:Axiovert 200mat
TC-11-002
試驗方法:GB/T6394-2002
相同人員、相同條件下進行試驗。
4 試驗結果
(1)進行相同時間,不同溫度真空退火。退火后,在鎳卷內層和外層分別取樣,測試其力學性能及顯微組織。取樣見圖1,測試數據見圖2、表1。
由圖2可以看出,經過720℃/2h退火的帶材內、外部和680℃/2h退火的帶卷外部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延伸率基本一致;680℃/2h退火的帶卷內部以及640℃/2h退火的帶卷內、外部均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延伸率基本一致。同時開卷發現720℃/2h退火的帶材粘結現象嚴重。
由表1可以看出,經過720℃/2h退火的帶材內、外部和680℃/2h退火的帶卷外部呈現出完全再結晶的顯微組織;680℃/2h退火的帶卷內部以及640℃/2h退火的帶卷內、外部仍然保留冷軋顯微組織;
由圖2、表1可以證明選用中間溫度680℃,保溫2h進行鎳帶整卷退火,存在退火不均勻的現象。內部為纖維組織,保持高的強度和低的延伸率;外部為再結晶組織,強度和塑性良好。需要通過延長保溫時間確保內、外退火均勻。
(2)選取退火溫度680℃,保溫6h進行相應的退火實驗,并增加對應位置取樣分析,測試其力學性能及顯微組織。取樣見圖3,測試數據見圖4、表2。
由圖4可以看出,經過680℃/6h退火后,帶卷內外各3圈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延伸率基本一致;內外第4圈開始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延伸率基本一致。
由表2可以看出,經過680℃/6h退火的帶材內、外3層呈現出完全再結晶的顯微組織,自第4層開始呈現冷軋顯微組織;
由圖4、表2可以證明680℃,保溫6h進行鎳帶整卷退火,依然存在退火不均勻的現象。近內、外3層為再結晶組織,強度和塑性良好;內部均為纖維組織,強度高,塑性差。通過4.1和4.2數據的對比,證明:延長保溫時間是有效的,靠內3層已經呈現出再結晶組織,趨勢明確。
(3)選取退火溫度680℃,保溫10h進行相應的退火實驗,整卷開平,每隔5m進行一次取樣分析,測試其力學性能。測試數據見圖5。
由圖5可以看出,通過延長保溫時間,整卷鎳帶開平后,力學性能保持一致,屬于完全再結晶后的力學性能。
4 結束語
鎳帶整卷退火,同鈦帶整卷退火一樣,為避免整卷退火過程中粘接,在低溫下,只有足夠延長保溫時間,才可以確保鎳帶整卷退火退透性和均勻一致性。
參考文獻
[1]楊娟麗.鈦帶整卷退火均勻性分析[J].中國鈦業,2015(01).
[2]王勤波.鈦帶卷退火預防粘接工藝研究[J].中國鈦業,2013(02).
[3]楊娟麗.退火方式對鈦帶組織性能的影響[J].中國鈦業,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