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誼 何文華 伍梅珍 馮清華


[摘要]目的 探討個性化麻醉護理對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剖宮產鎮痛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行剖宮產手術產婦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所有患者均采用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個性化麻醉護理后,根據WHO制定的疼痛分級標準評價兩組產婦的麻醉鎮痛效果,比較兩組產婦的手術時間、鎮痛持續時間,以及采用新生兒Apgar 5min評分法評價新生兒身體狀態,并觀察兩組產婦產后感染、低血壓、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的分娩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鎮痛效果有效率為85.00%(34/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鎮痛有效率65.00%(26/40)(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藥物起效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且觀察組新生兒Apgar 5min評分與對照組相比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產后感染、低血壓、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的分娩并發癥發生總率為7.50%(3/40),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10/40)(P<0.05)。結論 個性化麻醉護理有助于改善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剖宮產的鎮痛效果,為剖宮產手術順利進行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有助于保證母嬰安全,值得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個性化麻醉護理羅哌卡因;剖腹產;鎮痛
近年來,由于懼怕產痛而有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剖宮產,剖宮產術中麻醉藥物及麻醉方式的恰當選擇和術中個性化麻醉護理的干預不僅可以取得預期的臨床鎮痛療效,還可以避免剖宮產術對母嬰造成的一些不良影響。有研究報道稱,羅哌卡因腰一硬聯合麻醉應用于剖宮產中的麻醉及鎮痛的效果顯著,產婦有較好的舒適度,且有助于提高母嬰安全健康性,改善圍產期的不良結局,從而可避免醫患糾紛,且副作用低,操作簡單,是分娩鎮痛的理想手段。但關于羅哌卡因腰一硬聯合麻醉在剖宮產鎮痛中的應用有效護理方法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個性化麻醉護理對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剖宮產鎮痛中的應用價值,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行剖宮產手術產婦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所有產婦具有腰一硬聯合麻醉適應證,均無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腰一硬聯合麻醉禁忌證。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且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年齡22~35歲,平均(28.2±3.3)歲,孕周35~42周,平均(38.31±0.56)周,體重量50~75kg,平均(62.13±3.43)kg,ASA分級均為Ⅰ~Ⅱ級,文化程度:8例初中,32例高中及其以上;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28.2±3.3)歲,孕周35~41周,平均(38.28±0.58)周,體質量51~76kg,平均(62.18±3.37)kg,ASA分級均為Ⅰ~Ⅱ級,文化程度:7例初中,33例高中及其以上。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體重量、ASA分級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上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兩組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術前常規注射0.5mg阿托品、0.1g魯米那鈉,于L2-3腰間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針進入硬膜外間隙后用7號腰穿針,待確定腦脊液流出后回抽,向頭側端以0.1mL/s速度勻速注入局麻藥。所有產婦注藥完畢后,經硬膜外穿刺針向頭端置管3cm備用,后退出腰麻針,產婦平臥,將麻醉平面控制在T6-8之間,視產婦情況情酌情使用硬膜外備用管調整麻醉平面,可在產婦血壓明顯下降時將手術床左傾15~20°,將子宮向左側推,加快輸液速度,若術中血壓下降>基礎值的30%,可加注麻黃堿15mg。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方式進行麻醉護理,常規全程監測產婦脈搏、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各項生命體征。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視產婦的相關情況進行個性化麻醉護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產婦由于會對麻醉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懼心理,麻醉前易出現緊張情緒,從而引起暈頭、血壓升高,因此,護理人員在剖宮產手術前向產婦詳細介紹有關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的基本常識及配合方式,并需針對產婦的心理狀況進行溝通交流,解釋產程進展情況,給予適當的鼓勵,以盡可能的消除產婦對手術的恐懼心理,使其能積杉配合手術。(2)心理護理的同時,還需將手術室溫保持在22~24℃、40%~60%的適當溫濕度,為患者創造舒適、安靜的環境,對產婦進行麻醉藥敏實驗,觀察其是否有反應遲緩情況存在,并幫助產婦擺好其在接受麻醉時的最佳體位。(3)年齡偏大的產婦需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同時還要觀察產婦穿刺皮膚情況,防止出現液體流空、滑針,腫脹等情況。(4)麻醉工作后,因個體因素而沒有在正常時間蘇醒的產婦,相關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其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情況。
1.4觀察指標
根據WHO制定的疼痛分級標準評價兩組產婦的麻醉鎮痛效果,將鎮痛效果、手術時間、藥物起效時間、新生兒評分作為觀察指標。根據WHO制定的疼痛分級標準評價麻醉鎮痛效果:(1)0級:沒有疼痛,或稍感腰部不適、腰酸;(2)Ⅰ級:無汗或有微汗,腰部酸痛,但可耐受;(3)Ⅱ級:腰部明顯酸痛;(4)Ⅲ級:腹痛劇烈,難以耐受,鎮痛有效率為0~Ⅱ級,鎮痛無效為Ⅱ~Ⅲ級。比較兩組產婦的手術時間、藥物起效時間,以及采用新生兒Apgar5min評分法評價新生兒身體狀態:根據新生兒心率、膚色、呼吸、反射及肌張力進行評分,8~10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4分以下為重度窒息。并觀察兩組產婦產后感染、低血壓、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的分娩并發癥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數據,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鎮痛效果比較
觀察組鎮痛效果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鎮痛有效率(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藥物起效時間、手術時間、Apgar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藥物起效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且觀察組新生兒Apgar5min評分與對照組相比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產婦分娩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而觀察組產后感染、低血壓、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的分娩并發癥發生總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剖宮產順利進行的前提是有效的麻醉藥及麻醉方式,因鎮痛藥或麻醉藥均易由胎盤屏障經過而進入胎兒體內,從而對其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因此,醫師在麻醉時必須對所用麻醉藥物的種類、劑量以及時機進行謹慎考慮,以防止其直接或間接的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保證順利完成剖宮產手術,故探討臨床剖宮產的麻醉護理工作也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對80例行剖宮產手術產婦均給予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并探討個性化麻醉護理對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剖宮產鎮痛中的應用價值,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鎮痛效果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藥物起效時間及新生兒Apgar 5min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產后感染、低血壓、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的分娩并發癥發生總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羅呱卡因是一種長效酞胺類局麻藥,其可對神經細胞的鈉離子通道進行抑制,從而使神經的興奮和傳導受到阻礙,且對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毒性較低,可在產程中阻滯痛覺,且不會抑制宮縮,能達到良好的鎮痛效果。而護理人員通過對產婦實施個性化麻醉護理,加強了與產婦間的交流溝通,有效消除其麻醉恐懼感,從而在心理上滿足了產婦的護理上需求。且有針對性的為產婦個體因素進行體位、心理、個體情況等麻醉護理方法,為剖宮產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對產婦給予的心理疏導與精神鼓勵,發揮了精神預防性鎮痛的作用,從而提高鎮痛效果。同時,個性化護理避免了因不良心理情緒而增加心率的情況,使心臟負荷減輕,避免由兒茶酚胺分泌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縮等情況引起的子宮收縮乏力,使產后出血降低、產程縮短,并降低了產后感染、低血壓、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從而保證母嬰健康。
綜上所述,個性化麻醉護理是一種具有個性化的、整體的、有效的護理模式,是一種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模式,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和周到服務,精湛的技術滿足患者的整體需求,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有利于手術的成功和術后恢復,并且降低術中不適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后疼痛,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個性化麻醉護理有助于改善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剖宮產的鎮痛效果,為剖宮產手術順利進行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有助于保證母嬰安全,值得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