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殿俊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電力營銷及線損管理工作也變得更加重要。根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電網一年內線路損失多達450億千瓦時電量,相當于我國中部地區一個省全年的用電量。在這種背景下,探索合理高效的計量裝置準確性監測手段成為電力企業亟待重視的課題。筆者通過分析"基于云分析的智能表診斷平臺"的應用提出了一種對電力計量系統分析診斷的全新理念。
關鍵詞:云分析 數據挖掘 現場診斷
1 概述
智能電網建設的逐步推進的同時,智能電表的推廣應用已經得到普及,在智能電能表應用過程中,涌現出各種針對智能電表的各種竊電手段,其中不乏科技含量較高的方法,竊電手法也越來越隱蔽,常規的監測手段基本失效。基于云分析的智能表診斷平臺通過紅外通訊、485接口、脈沖接口等多種方式對智能表的各項數據進行采集監測并綜合分析,現場診斷當前各類隱蔽性竊電及高科技竊電。強大的云分析可實現與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稽查信息系統同期比對,快速準確地診斷電能表及計量回路的數據,平臺內置大數據分析系統,實現數據挖掘及數據診斷。
2 平臺組成
平臺由智能表手持診斷終端和遠程云分析數據服務兩部分組成。
2.1 手持智能表診斷終端
手持智能表診斷終端便攜式設計,功能模塊包括:紅外通訊模塊、485數據采集模塊、電表數據診斷模塊、無線數據通訊模塊、身份認證模塊、磁場探測模塊、用電取證服務模塊、高壓無線探測單元等。
紅外通訊模塊、485數據采集模塊、電表數據診斷模塊用于與電表讀取終端建立通信連接。無線數據通訊模塊可實現互聯網數據傳輸以及本地讀取高壓負荷數據。身份認證模塊是計量現場手持設備與管理系統的雙向相互認證。磁場探測模塊對電表周邊的電磁場強度進行探測,檢測是否存在強磁和高頻干擾電表竊電。用電取證服務模塊包含攝像取證以及通過GPS導航定位智能表診斷終端與用戶現場路線,對用戶進行現場取證、追收電量計算等。
第二部分,遠程云分析數據服務,建立專用數據庫,通過互聯網+技術與現場進行同步。通過數據分析數據挖掘,近似對比,綜合判定診斷用戶的用電狀態,并對所有信息進行存檔管理。
3 應用
基于云分析的智能表診斷平臺應用于對電力用戶的計量表計進行現場診斷,具體應用方式如下:
3.1 手持智能表診斷終端與電表之間通訊
可采用三種方式:(1)紅外通訊,終端具有紅外通訊接口,可通過紅外通訊方式讀取電表的相關數據;(2)RS485接口,終端可通過RS485通訊口連接電表的485數據接口來讀取數據,內部通訊規約同時支持DL/T 645—1997與DL/T 645—2007;(3)脈沖接口,終端可通過監測電表的脈沖來獲取電表數據。
3.2手持智能表診斷終端與高壓無線探測單元之間通訊
手持智能表診斷終端與用戶高壓進線側安裝的高壓無線探測單元之間的通訊采用無線通訊方式,可視通訊距離300米。
3.3手持智能表診斷終端與遠程云分析數據服務端間通訊
采用GPRS無線方式。
3.4 軟件設計
數據分析系統采用專用大型數據庫,系統架構基于B/S。系統植入專家庫反竊電診斷模型并建立大數據挖掘分析模型。通過采集電表數據與模型數據庫進行分析診斷,鎖定電表異常用電情況,快速出具診斷報告。手持智能表診斷終端中APP的開發使用IONIC,根據設計的各功能模塊進行開發。
4效果分析
4.1經濟效益
通過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及效益評估,通過基于云分析的智能表診斷平臺的快速研判,可高效發現用電異常用戶,對用電異常用戶、電費的追收取證可帶來直接效益;以點帶面,全面開展對所有用電異常用戶的檢測普查,有針對性制定技術降損和管理降損措施,可促進線損率下降,挽回損失。通過有針對性開展降損工作,使降損工作真正收到明顯實效,保證降損工作的良性發展。
4.2管理效益方面
可幫助供電單位解決用電檢查、稽查部門在用電檢查過程中竊電難發現、取證難的現狀,可快速確定用電異常用戶,現場出診斷報告,以幫助相關供電單位確定降損的主攻方向,有針對性地采取降損措施,提升管理意識,進一步用電檢查、計量管理工作,對竊電及違約用電問題的精準整治,加強線損考核制度的逐級落實,促進線損精益化管理工作。
4.3其他方面
本平臺的應用解決了以往現場檢查時靠人眼觀察、人為分析的局限性。平臺通過云分析,準確判定計量數據是否存在問題,快速鎖定異常的原因,提高用電檢查的工作效率。通過對電表數據進行在線統計和分析,從經驗分析向數據分析診斷轉變,推動用電檢查、稽查管理實現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益化。
參考文獻:
[1]張東霞,王繼業等.大數據技術在配用電系統的應用[J].供用電,2015,08
[2]孟小峰等.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01
[3]王立宗.一種二次回路狀態監測模塊和監測設備[Z].實用新型專利,2016,08
[4]王偉能,王志強等.智能電能表中竊電與防竊電技術分析[J].湖南電力,2012,05
[5]蔣和忠.用電檢查中的反竊電探索[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