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霞
摘 要:造林計劃是我國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我國生態資源平衡的重要環節,重視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提高我國林木苗期生長階段的管理水平,不僅可以促進我國林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還能有效的彌補我國林業資源消耗過大產生的問題。因此,本文從我國現階段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情況入手,針對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與苗期管理水平的提高展開討論。
關鍵詞:林業育苗技術;苗期管理;造林工程
引言:從我國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情況來看,傳統育苗技術依舊占據了主導地位,育苗技術以及相關設備的落后,使得我國苗木質量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從而影響了林業發展的水平。加強苗期管理,不僅能夠有效的解決林業育苗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還能有效的推動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林業工程今后的過程中對其加以重視。
一、現階段我國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情況
從現階段情況來看,我國的林業育苗技術依然沒有太大的進展,傳統育苗技術與設備的使用依然在我國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占據了主導型的地位。雖然,部分林場為了提高苗木的育成質量,已經采用了新型的苗木技術進行林苗培育。但是,由于相關工作人員對新技術了解不足,且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
從傳統林苗育成技術的防護方法來看,通常在苗木種子選取完畢之后,使用清水浸泡的方式來提高種子的發芽速度,培養種子的器皿通常選用蜂窩紙或者是破塑料袋,防病毒、防害蟲的能力極差。因此,需要人工對其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當幼苗長成以后,并沒有放入專門的培養基地中,按照苗木的類型進行專項培養。而是栽植在花園中,進行大范圍培養。雖然,使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苗木培育過程中產生的成本費用,但是卻很難保證苗木的成活率。而且由于花園中土壤的肥力有限,再加上不同種類的苗木在培育過程中需要的營養成分各不相同,因此,導致了許多苗木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較大的差異,嚴重的影響了苗木的整體質量,對我國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林業育苗容器技術
從我國林業育苗技術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來看,傳統的林業育苗技術不僅無法保證幼苗的健康生長,還會對幼苗的生長質量以及成活率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我國的林業育苗技術進行有效的改善,從而有效的提高林業幼苗的生長水平,促進幼苗健康生長。具體技術方法如下:
第一,容器育苗技術是保障幼苗存活的根本。林業造林工程中,林業育苗是整個工程的基礎和關鍵,所以保證林苗的質量,可以增加林業的成活率。在傳統的林業育苗容器技術中,通常將幼苗裝入容器中,切斷幼苗的種子與外部空氣的接觸,促進幼苗的根部形成根愈傷組織,根愈傷組織能夠提高幼苗抵御病蟲害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幼苗的質量。但是這種技術有一定的副作用,幼苗的根部雖然能夠提高免疫力,但是幼苗容易產生劣根性,其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過去的容器隨著時間的逐步驗證,已經被市場所淘汰,采用容易分解的塑料作為容器,有透氣透水的特點,能夠有效的對林苗進行管理,而國外的無紡布容器可以壓縮和緩釋全肥。
第二,容器育苗操作技術。采用容器育苗技術必須要按照科學的操作程序。在育苗之前,保證容器的清潔度,擺放在苗床上,倒入森林土,肥沃的森林土能夠保證幼苗很好的營養補充,并灑水補充水分,以保證林苗的濕潤性。做好假植防護處理,防止出現窩根、露根現象。保證苗木根系的健康發展。一個有了良根的幼苗,其生長質量也會非常樂觀。
第三,科學的育苗容器技術。無紡布育苗容器材料采用機械專門制作,無紡布育苗容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無紡布材料,二是輕機質。而容器的成型機主要由大料斗和成型筒組成,在扦插和移栽等工作中能夠被很好的應用,容器成型機中的大料斗及成型筒在使用過程中都能發揮出具體的作用,應用大料斗能夠保證為容器提供大量的基質,保證林苗的快速生長。成型筒分為筒內和筒外兩部分,筒中采用的是推進螺桿,筒外采用無紡布,應用螺桿進行送料工作,無紡布通過自動折邊重合配合送料工作。無紡布主要是應用數控電子部件對其進行控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在使用之前,可以設定長度,采用系統內的無齒鋸片來自動切斷,完成對無紡布的設置。將完成的無紡布放置在出口臺面上,工作人員將其撿臺裝箱,保證制作出來的進料筒具有不同的規格。將無紡布容器應用到育苗技術中,可以保證林苗的根系能夠對蟲害等有一定的防御能力,進一步確保林苗的生長質量。在現實生活中,采用無紡布容器進行育苗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使無紡布育苗成為一項科學的育苗容器技術。
三、加強苗期的管理
為了有效的提高我國林業生產的總體水平,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必須要在充分掌握了全新林業育苗技術的基礎上,加強苗期的管理工作,提高苗期的管理水平。如果幼苗在苗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生長空間與環境,那么勢必會影響到苗木未來的生長。因此,在采用新技術進行林業育苗生長時,務必也要將苗期的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看待。此外,在進行苗期管理的過程中,要始終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如此一來,才能有效的將苗期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
為了做好苗期的管理工作,不僅要為盡可能的為林苗培育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積極做好苗期管理的準備工作。還要盡可能的做好種子的儲存工作,以免由于工作人員對種子的管理儲存不當,導致種子提前發芽,或出現變質的情況,極大程度上影響了種子的正常使用。此外,還要重視苗床的制作工作,盡可能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并根據種子與土地的特性來選擇適當的播種方式。為了保證苗床有一定的濕潤度,能為林苗提供充足的水源,要定期為苗床澆水。
在林苗出土之后,為了防止林苗遭受蟲害的威脅,應該在出土后及時噴灑500倍液的農藥。之后,定期為林苗噴灑一定量的消毒液。根據土壤是否存在板結情況,實時的進行除草工作。除草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當幼苗長出真葉后,30天除草一次,當苗木出齊之后,要按照400~500株/m的規格進行間苗。及時做好追肥工作,施肥要根據林苗生長的具體情況而定,對新育苗可以采取每年3~4次的追肥頻率,苗木長齊之后,要增加苗木追肥的次數,每10~15d追肥一次。總之,按照相關技術要求,加強對苗期的管理,充分保證苗期的生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造林工程的發展過程中,育苗技術是我國林業產業化建設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林業建設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務必要提高對林業育苗容器技術的重視程度,提升苗期的管理水平,重視育苗階段在苗木生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作用,確保苗木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確保整個林業工程建設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參考文獻:
[1] 王麗娜.探究林業育苗技術管理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 2015(16).
[2] 楊長春.關于林業育苗技術及管理的相關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5, 35(24):92-92.
[3] 崔磊.淺談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J].科研, 2016(12):0003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