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芳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SEM模型,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特點,構建了一個適合云南省經濟發展的指標體系,并依據云南省統計局及各市統計年鑒,查詢到2014年云南省各縣統計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本文研究的意義在于通過云南省縣域經濟發展評價體系的建立,探索出一種適合更廣泛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云南省 縣域經濟 發展評價 SEM模型
問題的提出
縣域經濟始終對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縣域經濟發展評價是推動縣域經濟良性發展的核心組成部分,但至今在此方面的專項研究還相對較少。
在國外,世界經濟論壇最先提出了區域經濟發展評價體系,涉及8個領域,包括近300個指標。近年來,瑞士洛桑管理開發學院又提出“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 Alex Inkeles 提出的“Alex Inkeles 現代化指標體系”等。
在我國,改革開放后,很多專家、學者開始投身于縣域經濟考核評價問題上,1998年,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提出了國內最早制定、最具有代表性、應用最為廣泛的一套評價縣域經濟的指標體系,近年來,申群意等(2011)利用面板數據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建立經濟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并利用熵值法進行實證分析,給出了湖南各縣經濟競爭力的排名;趙忠芹(2013)從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發展、居民收入水平四個方面出發,建立預選指標集,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并以河北省為例對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了實證分析;余昌穎(2014)運用DEA方法從縱向和橫向角度分區域、分層次測算福建省原中央蘇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效率。
從諸多研究中可以發現,目前關于縣域經濟發展評價指標的確定都是以政府文件主觀確定的,且指標相對片面,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云南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因此,本文在借鑒省統計局及各市統計年鑒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各縣經濟領域專家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走訪調查,獲得更加真實客觀的數據,通過利用利用SEM模型構建了一個適合云南省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具體的步驟為:確定預選指標集→設計調查問卷→數據處理與分析→建立 SEM 模型→確定指標體系。
預選指標集的確定
本文根據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科學且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可比性,又能夠體現縣域地區特點、先進性等原則,同時通過閱讀大量參考文獻,參考縣域經濟相關工作者和研究人員的意見,借鑒了國內政府機構、相關專家學者建立縣域經濟考核評價體系的經驗,其中包括 20 余套全國性的考核縣域經濟的指標體系和將近 40 套省級地區考核縣域經濟的指標體系,全國性的縣域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省級地區縣域經濟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所搜集的指標體系中所有的指標進行匯總、刪重、創新、分類,最終確定的預選指標集,包含了 24個可觀測指標,如表1所示。
問卷調查
(一)問卷設計及調查
預選指標集是根據參考文獻及近幾年的政策性文件確定的,由于它不一定適用于云南省縣域經濟,因此為了確定最終的云南省縣域經濟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將采用紙質問卷派員訪問調查的形式,以云南省內縣域經濟領域的專家為主要調查對象,根據專家對預選指標集中各指標重要程度的評價,從而確定最終的適合云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指標體系。
本文問卷調查對象為云南省內縣域經濟領域專家,包括云南省統計局、昆明市統計局及昆明市周邊縣級統計局的相關工作人員,這一部分調查對象的日常工作內容與本文研究的問題息息相關,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有全面的了解,熟知當前云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實踐上講,統計局相關工作人員在縣域經濟發展的問題上有話語權。另外,調查對象還包括在區域經濟領域有所研究的教授,這一部分調查對象在理論上能夠深層次剖析云南省縣域經濟的發展,對云南省的縣域經濟發展問題深有研究。本次調查均采用紙質問卷,進行派員訪問的方式進行一對一的采訪,選取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專家作為調查對象,保證了調查結果的真實可靠。
為了確保調查的高效率,問卷中的問題采用了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問題的選項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五個等級。經過問卷調查,最終收回 92 份問卷,其中 3份有缺失值,所占比例約 3%,利用總體中位數進行了插補。所有數據均由手工錄入,最終保存為 SPSS 數據文件。
(二)問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是一致性的問題,對于相同或相近的現象,研究者用測量工具對不同對象進行測量,所得結果一致性程度就是信度。本文采用 Cronbach's Alpha 方法測量信度,當α≥0.7 時,認為是高信度,當0.35≤α<0.7 時,認為信度尚可,當α<0.35時,認為信度太低。本問卷信度檢驗的結果見表2。效度是測量問卷所調查的是不是本身所要探討的問題,能否得出正確結論。效度檢驗包括了內容效度、準則效度、結構效度,對于不同的效度有不同的檢驗方法,但目前還沒有比較成熟穩定的測量整體效度的方法。
由表2可知,作為一級指標的變量對整體的縣域經濟以及各一級指標與其所包含的觀測變量的信度均大于 0.7,表明問卷是高信度的。并且所有指標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信度高達 0.9 以上,說明問卷中問題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是相當好的。
基于結構方程建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是起步晚但發展迅速的一種統計方法,較其他統計方法,有自身的很多優勢,在經濟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應用廣泛。本文通過簡單介紹結構方程模型的理論知識及利用結構方程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驟,最終建立了縣域經濟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模型,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
(一)結構方程模型的理論
結構方程模型,也稱為SEM模型,是20世紀70年代一些學者通過對因子分析和路徑分析等多種統計方法整合而提出的,是通過線性方程組表示觀測變量和潛變量之間,以及潛變量與潛變量之間關系的一種新型的多元統計方法,實質是一種廣義的線性模型。結構方程通常結合調查問卷數據進行建立模型,能夠針對無法觀測的潛變量進行建模,可以有效避免變量間多重線性問題。
結構方程包含了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測量模型是說明觀測變量與潛變量之間關系,結構方程是說明潛變量之間的關系,用以下方程表示。
測量模型:
外生變量之間關系:
內生變量之間的關系:
結構模型:
在上述兩個模型中x和y是觀測變量,ξ和η是潛變量,x是ξ的觀測變量,y是η的觀測變量,Λx和Λy、B和Γ是路徑系數矩陣,δ、ε和ξ是誤差變量。模型假設:δ、ε和ξ均值為0,δ、ε和ξ、η不相關,δ和ε不相關,ξ和δ、ε、ξ不相關。另外,SEM模型還應滿足:變量之間存在線性關系;觀測變量的觀測數據相互獨立,觀測變量必須滿足正態分布。
(二)SEM評價的一般步驟
完整的SEM分析基本程序如圖1所示。
(三)SEM的適配判斷及修正
結構方程的適配指標是評價假設的路徑分析模型圖與搜集的數據是否相互適配的情況。筆者根據樣本的結構形式,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法(ML)對模型的參數和各個因子之間的關系進行修正和反復擬合,結合結構方程的絕對適配度指標、增值適配度指標和簡約適配度指標判別模型的擬合程度好壞。
通過修正和反復擬合,建立的SEM的各項適配度指標檢驗結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檢驗結果表明,該模型的多項適配指數都符合要求,即模型是合理的。
(四)結構模型的結果分析
通過建立評價指標的SEM,結合調查數據,導入AMOS軟件,得到結構模型的結果如圖2所示。
根據模型結果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記指標Xi(i=1,2,3,…,24)的系數為αi,則在對縣域經濟考核時,指標Xi(i=1,2,3,…,24)的權重記為ωi,其計算公式為:,最終確定云南省縣域經濟考核的指標體系及權重如表6所示。
本文根據結構方程模型的結果,在一級指標與“縣域經濟”相關程度基本不變的前提下,根據各指標相關系數占所在一級指標總權重的比例來確定各二級指標權重,適當調整使它們均為整數,從而得到最終建立的指標體系。由表6可知,縣域經濟的發展31%取決于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26%取決于當地人民生活狀況,24%取決于社會穩定性及基礎社會建設情況,19%取決于當地的生態環境。
基于云南省縣域經濟考核評價體系的實證分析
結合上述指標體系及權重結果,本文對2014年云南省128個縣域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實證分析,24個指標對應的 2160 個數據一部分由省統計局提供,另外一部分由各市統計年鑒中查詢所得,因為24個指標對應的量綱不盡相同,所以數據需進行標準化處理,即利用每個數據與對應指標數據的均值之差除以該指標數據的標準差。最終得到云南省128個縣的經濟實力較強的前 20名和較弱的最后 20名的排名情況,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呈貢、文山、富源、瑞麗等20個縣在經濟實力方面表現突出,金平、綏江、元陽、屏邊等20個縣經濟實力較差,說明這一部分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項指標都較低。
根據上述指標體系及評價結果可知,針對于這部分經濟考核評價結果較差的縣,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要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激發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引進高科技設備和高技術人員,提高生產的效率,認真分析導致生產不足的原因,找出突破點,彌補發展中的不足。二是要促進人均收入的增加,完善醫療保險機制,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三要關注信息化和城鎮化發展,但這并不能說明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已不再是發展的重點,特別是農業的發展值得進一步的關注。加大宣傳力度,加快信息傳播速度,加強農村城鎮化率,鼓勵發展服務業,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結論
本文建立了一套適合云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其中,在形式上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避免了主觀性,在方法上運用了結構方程模型,基本上保障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科學性。但是,由于各地區實際發展情況不一致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適應時間變化條件下的縣域經濟發展評價,在未來的研究中還應擴大樣本數據,并能從時間變化角度進一步完善評價指標體系。